安福生活网

我们真的需要动物园吗 你真的想要动物园的动物吗

网络整理 资讯
动物园里谁是百兽之王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动物园

园长带游客游园 图/红山森林动物园

出逃的豹子、漫游的大象、伤人的老虎……接二连三的新闻让大众开始高度关注野生动物,也让中国形形 *** 的动物园揭开神秘面纱。其中,位于南京的红山森林动物园因疫情期间的一系列报道而“出圈”, 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动物园。

红山森林动物园的走红不是偶然。作为全国前列的城市动物园,门票40元多年未变。2011年,在园长沈志军的坚持下,取消了园内的动物表演。2014年,又取消了销售供游客投喂动物用的饲料。他们尝试各种“丰容”(enrichment,是指圈养环境中丰富野生动物生活的一种技术工作,以达到提升动物生活趣味、满足其心理需求、让动物展示出更多自然行为的目的),大大增加了动物的幸福感。

给大象修脚 图/红山森林动物园

最近,一部系列纪录片《开园啦萌友》面世,五集短片分别从动物的生老病死和饲养救助入手,向我们徐徐展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得以近距离了解人类的观念变化可以为野生动物带来什么。

好的动物园需要良心

人类饲养动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但“动物园”的历史并不漫长,原型是17世纪欧洲贵族的私人后花园。后来经过18、19世纪博物学兴起的带动,人类开始深入地研究动物,观赏性的动物饲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于是开始试图模仿动物生存的自然环境,让动物进入相对开阔的空间生活,现代意义上的动物园就这样出现了。可以说,在今天动物园已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好的动物园不仅承载着游乐园的功能,更是研究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机构。

动物园设计师张恩权的文章《动物园的发展历史》介绍:“自20世纪以来,随着达尔文进化论地位的确立,细胞的发现和遗传规律的发现,开放式的动物园被创造出来。1907年,德国的哈根贝克动物园建成开放,在此推动下,在1993年,世界动物园组织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保存委员会联合制定了‘世界动物园保护策略’。如今,在这一纲领性文件指导下,全世界的动物园成了进行科研和迁地保护、供公众欣赏并进行科普和宣传教育的场所。”

与此同时,张恩权还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今的动物园不仅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科学提供了研究的场所,但是,动物园隐含的危机和对动物的福利又有多少呢?

受伤鸟类救助 图/红山森林动物园

2008年调到红山动物园任园长时,沈志军只有37岁,原本学习园林的他,最初抱着和大部分人差不多的态度,认为动物保护就是让物种能够存活。直到他看见长期圈养的动物一个个目光涣散、不敢和人对视的样子,才意识到自己应该为动物福利做点什么。

沈志军回忆,“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很大一部分的改变源于我家的孩子,因为我儿子从小喜欢动物,我刚调到动物园的时候他刚满10岁,我跟他炫耀说今后每个礼拜我都可以带你到动物园去玩,他突然跟我说,幼稚,我都这么大了,还去动物园干嘛?这话对我来说是一盆凉水,我开始思考动物园到底怎么了,对一个孩子都失去了吸引力。”

沈志军走访了国内外很多知名的动物园,通过观察和分析渐渐意识到动物园仅仅依靠猎奇和娱乐来吸引游客根本不够,通过自媒体,他们就能知道很多动物的信息,无需到动物园看圈养起来的动物。好的动物园需要具备教育、科研、科普和保护的功能。

一转眼,沈志军在红山动物园干了13年,他从一个对动物一无所知的园林人转变为“百兽之王”,日常在动物园里巡园时也能轻易看出动物的微小问题。疫情期间,因为闭园,动物园遭受了巨大损失,员工也流失不少。沈志军很焦虑,一边动员员工创办了直播栏目,一边在媒体上呼吁出游。

“我们的工作用我儿子的话来说就是用爱发电,”沈志军介绍,“这个行业很多时候都是凭良心,动物园怎么对待动物并没有成熟的规范。很多时候我们好不容易建立了一套比较正确的保护动物的方式,游客却会说,某某动物园怎么就有表演(而你们就没有)呢,会让人有无力感。”

即便如此,沈志军也从来没打过动物表演的主意。自从2011年决定取消这种不人道的行为,他遭到过反对,却最终证明了自己的这个决定是对的。“我觉得要做一个好的动物园,就应该用行动来说话。”沈志军说,“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公众,而不是迎合。”

副园长李梅荣介绍:“动物园大多在城区或城郊结合部,自然环境优越,是市民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动物园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是青少年接受自然教育的之一课堂。据资料,一个中等规模动物园的动物种类,若要在野外全部看一遍,哪怕不走一点冤枉路,行程也不少于6亿公里。作为普通公众,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城市中,动物园应该是像学校、博物馆、图书馆一样的存在,发挥公众教育的职能。”

金丝猴采血行为训练 图/红山森林动物园

科普作家、动物园爱好者花蚀在走访了国内外56家动物园之后,写成了一本《逛动物园才是正经事》,其中他将红山动物园称为“华东乃至全国更好的公立动物园”。疫情期间,花蚀也没少为红山动物园呼吁,他在书中介绍: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所有展区中,有两个尤其精彩,一个是獐麂坡,一个是亚洲灵长区。这两个展区的建造方式完全不同,但都导向了同一个结果:给动物营造自然的环境,展现自然行为。

至于什么是好的动物园,花蚀提出的标准和沈志军等人不谋而合,他认为:“好的动物园不仅会让游客获得愉悦和知识,还会最终让人将所有收获和感悟体现于日常行为的改善;这种行为的改变会减小对环境的压力,从而让人类和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都能更长久地存活在地球上。”

保护动物也是人类的自我实现

纪录片《开园啦萌友》的拍摄正是源于红山动物园遭遇的困境。2021年初,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发表了以红山为故事主角的《孤独矗立的动物园》,反响很好。作者走访动物园之后用了“孤独矗立”来形容红山的状态,打动了很多人。可即使如此,在腾讯新闻的制片人赖章萍看来,红山动物园的美好依然有很多内容是文字无法呈现的,如果不通过影像,人们可能很难建立对动物生存环境的认识,更看不到动物们得到精细照顾后展现的从容与自信。

《开园啦萌友》剧照,培拉一边给“老马”喂奶一边试图摘掉坏指甲

最初,导演张凯茵对这个项目多少有些困惑,无论对谁来说,呈现动物的故事都是巨大的挑战,以往的工作都是和人打交道,各种状况都是可控的,但拍动物的难度难以估量,“动物不会配合你,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动物来配合。”何况,由于安全问题,整个拍摄过程其实都是隔着笼子进行的,但又要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更是对拍摄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

但真正进入拍摄后,红山的动物展现出的天然风貌令团队感到惊喜和震动。那里的动物自信、优美,这是在很多地方看不到的。特殊设计的场馆让人们学会平视甚至仰视动物,让动物拥有安全感,从而展现出在野外生活才有的天性。

采访中,提及几年前因为麻醉意外去世的红毛猩猩乐申,园方的几位负责人都红了眼眶。这让张凯茵意识到动物和人类可以建立一种平等的情感关系,而只有真正热爱动物的人才有可能投身于这样一份既耗费体力脑力、收入也并不可观的工作。这份热爱,用赖章萍的来说就是“天然的羁绊”,纪录片也只有找到连接这份羁绊的纽带才能真正打动更多的观众。

《开园啦萌友》想做的不仅是输出一种“保护动物”的价值观。在展现人类的付出时,他们也在讲述动物的“回馈”。动物保护从来不是人类单向度的付出,甚至不只是人类自我实现的过程,在与动物和自然的相处中,更能获得万物有灵且美的启示。

1998年,李梅荣进入红山,最初也从事一线的动物饲养工作。他回忆:“我的之一份工作是饲养鹦鹉,我见过鹦鹉努力地从嗉囊吐出半消化的食糜喂给一只生病的同伴,也见过猩猩分娩后,将婴儿的头整个含在嘴里用力吸,用这种办法清理婴儿口腔里的黏液和羊水,一口一口吃掉胎衣。听到有人把动物说成畜牲,我总心生不悦,动物除了不会说话,一样有友爱、怜悯、悲伤、思念,动物的母爱一点也不亚于人类。”

他还认为,中国是个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丰富是指种类丰富,数量上不一定丰富。野猪、鸟类数量恢复,不代表处于食物链各层级的物种生存状况得到改善。从业25年来,李梅荣最直观地感受到珍稀动物在持续减少。大熊猫的保护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典范。但比大熊猫濒危的物种有很多,只是宣传不足,不为大众所熟知。

野生动物科考员主题夏令营 图/红山森林动物园

也因如此,为了更好地传递出动物保护的理念,尽管红山动物园里有明星大熊猫、明星考拉等动物,《开园啦萌友》摄制组还是选择了并不“完美”的拍摄对象:让相当于人类90岁高龄的马来熊“老马”、三条腿的豹子“越越”、叛逃家族的细尾獴“无名氏”、怀孕的前任狼后“啡啡”等远离公众视线甚至存在残缺和遗憾的动物做主角。

五集纪录片涉及不同的动物保护主题:动物养老、本土动物保护、疾病治疗、物种延续等,但核心的主题则是爱与尊重。饲养员彭培拉原本在一家十分有名的商业动物园工作,因为不满意园方对待动物的方式,兜兜转转才来到红山。

她把对自己家中老人的情感投射到“老马”身上,从动物的晚年看到了老人的困境,将对动物的关爱上升为对生命的尊重。因此,有网友评价这部纪录片“没有把动物美颜化和萌化,它们的不完美因爱而变得完美”。

不应让野生动物“信任”人类

现状总是有喜有忧,李梅荣说:“虽然整个社会的动物保护意识在提升,中国动物园行业较之国际一些优秀同行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动物园的主管部门也不明确。不同省份,动物园主管部门可能不一样,即使一个省内,主管部门也可能不同。园林、林业、城建、旅游、文化等部门旗下都有动物园。不仅如此,动物园在城市功能定位上不明确。动物园是公益性的还是营利性的机构没有统一的认识。野生动物园门票价格上百,城市动物园门票小几十。同等规模动物园,门票差距可达4-5倍。门票高的野生动物园在涨价,一些门票低的城市动物园却在降价。”

沈志军认为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研究,由于中国的动物研究基础薄弱,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不多,缺乏健康动物身体的各种指标和参数。为此,红山动物园和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争取未来可以合作办学。与此同时,开始有意识让一些饲养员回到动物的野外栖息地研究学习,可以到云南看长臂猿、去山西观察豹……“你知道中国人是很勤奋的,也是很好学的。只要建立了理念,应该很快就会发展起来。”

陈月龙是《开园啦萌友》中让人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这位1989年出生的北京小伙已是资深的野生动物救助专家。镜头里的陈月龙梳着小辫,一副生人莫近的样子,却温柔地抱着刚出生的狗獾宝宝喂奶。

他先后在北京动物救助中心、猫盟等机构工作,2020年进入红山动物园。片子借陈月龙同事之口讲出他的日常:“生活里几乎只有动物,最常说的话,有这个时间留给动物不好吗?”当被问到云南大象一路北上为何没有办法阻止这个问题时,陈月龙的声音高了起来:“我们最应该问的难道不是为什么要阻止它们?”

“不得不说,比起我入行的时候,公众保护动物的意识大大提升了。我们这里救助的动物很多都是普通人发现送来的,有的不知道打给谁,还会报警,110就会转来给我们。”陈月龙说。

《开园啦萌友》剧照,陈月龙

与动物园的其他场馆不同,在救护中心,野生动物没有名字,有名字意味着人格化,而这里的工作重心却是救助野生动物,并将它们放归自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饲养员需要十分小心地接触动物,不能与它们产生感情。有时候谈到自己救助过的动物,陈月龙甚至会用惋惜的口吻说:“可惜了,它开始信任人类了,可能只能养在动物园了。”

忙碌的工作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陈月龙需要不断地面对死亡,“无数的记者让我回忆最难忘的事情,说实话真的没有,我所做的就是尽可能救活它们,每天来我们这里有大量的动物,没有一只是没有问题的。”除此之外,饲养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尽可能模拟野外的环境,教会动物们生存技能。

就拿喂食这件事来说,陈月龙和同事会把动物分为两组,不能放归的就尽可能精心饲养,让它们恢复健康,可以放归的则不可以喂得太饱,毕竟大自然中,野生动物不可能吃得太多。除此之外,还需要以各种方式为动物营造类似于野外的生存环境,有时候还要把食物藏在土里,为动物的饮食制造各种“困难”,让它们依靠天性努力找到食物。

另外一方面,陈月龙也发现人们往往对远在非洲、南美洲的动物了如指掌,却对自己身边的动物感到陌生,但是“如果他们不了解身边的动物,又怎么谈得上真正地保护它们呢?”

因此,红山动物园经常会举行具有仪式感的野生动物放归活动,如果动物没有恋恋不舍,而是很快逃开,则证明救助是成功的。离别见得多了,陈月龙来不及伤感。试想一下,当一个孩子亲眼看见自己身边的野生动物被救助并放归,他的心里就可能种下一颗保护动物的种子。

特约撰稿 叶倩雯

你想象中的动物园是什么样子的 你真的想要动物园的动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