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诗经采蘩吟唱 小雅采蘩

网络整理 资讯
诗经中关于童年的句子 娜聊《诗经采蘩》

今天我们来聊《诗经采蘩》,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一定想知道这个“蘩”是什么?这个字在这里也可以通“繁”,它其实就是我们很熟悉的植物“白蒿”。白蒿的中药名叫茵陈,这种植物的时令节气性非常强,?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拿来当柴烧。”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每到春天,大概二、三月份吧!就会跟着妈妈去田间地头挖野菜,其中也有白蒿,挖回家之后,妈妈会择其嫩叶茎,洗净沥水后拌上玉米面,放篦子上锅蒸,然后再把花椒、大蒜、葱白、姜和青椒放一起捣碎,加入盐、香油和少许醋搅拌成汁,等白蒿出锅后凉几分钟,把备好的料汁儿浇上去拌匀即可食用,说到吃就想流口水,那大自然赐予的美食真是让人唇齿生香!

诗经采蘩吟唱 小雅采蘩

我和妈妈那时采白蒿,自然是幸福的;但本诗的主人公可就没我幸运了,他们是被王公贵族使役?着去“采蘩”的,工作量大,很是劳累。

其实,关于这首诗的主人公,一直多有争议,有说是贵族夫人,有说是宫女,有说是奴仆;《毛诗序》中说:“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亦。”就是说这首诗歌是贵族夫人自咏之词,说的是尽职“奉祭祀”之事。

在古代,贵族夫人确有主管宗庙祭祀的职责,但并不会直接从事采摘、洗煮等繁重的劳动。在《礼记月令》中有记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礼”。

读这些儿,可不要以为天子、王后会亲力亲为地耕种和养蚕,他们只是带领大家举行这个仪式,告诉臣民们该做这样的事了,也反应了农耕时代,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真正参与劳动的人一定还是人民了。

根据以上的史料看,诗中夙夜采蘩的人就不可能是贵族夫人了,现代学者多以为是宫女。

主人公确定了是宫女,那她们采蘩是做什么用的呢?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三种说法,一说是祭祀用,一说是养蚕用,一说是二者兼有。我们来看看蘩,也就是白蒿,它都可以做什么用吧!

首先白蒿可药用、可食用、可当柴烧,这些我们在文章开头都已说过,在这儿不再重复;另外白蒿的嫩茎搓成一米左右的长条晒干点燃后会冒烟,而且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可以熏蚊虫;白蒿的茎还可以编养蚕用的箔,也就是垫子,朱熹《诗经传》中也说:“蘩,所以生蚕。”;白蒿也称白艾蒿,和艾草同属于菊科类草本植物,古时说它可以辟邪驱鬼、逢凶化吉,王公贵族为求吉禄安详,常用它来祭祀。

白蒿可以养蚕也可以祭祀用,那在本诗中采它是做什么用呢?现在我们看诗歌原文: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诗歌的前两章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告诉了我们诗中人物采蘩的地点是“于沼于沚”和“于涧之中”;采蘩是用于“公侯之事”和“公侯之宫”。

地点没什么争议,就是沼泽边、池塘边和山涧中;“公侯之事”和“公侯之宫”这两句,虽只有一字之差,解释却很有争议:一说是为公侯祭祀的事采蘩,另一说是为公侯养蚕的事采蘩。

“公侯之事”是指公侯的这件事情,在这里多理解为公侯祭祀这件事。

争议主要在“公侯之宫”这句里的“宫”字上,现代我们一般解释为宫殿,但在古代它的意思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别。

《毛传》中说:“宫,庙也。”《公羊传》中也说“周公称太庙,鲁公称世室,群公称宫。”这句话是说天子祭祀的地方叫太庙,像鲁公那些儿大的诸侯祭祀的地方称为世室,其它小的诸侯把祭祀的地方叫做宫。这两则资料都是在告诉我们,“宫”在古代是那些王公贵族祭祀祖先的地方,那这么看的话,采蘩就是为了给他们祭祀用。

但这个“宫”还有“公桑蚕室”之称,我们刚才已经说过,那时的统治者非常重视耕田和养蚕等农事,这些毕竟是人们的身上衣与口中食,是生存的根本,

从这儿看她们采蘩有可能是为了公侯家养蚕用。

综上所述,她们所采之蘩的用途,也许就是二者兼有了,即是祭祀所用,也是养蚕之用。

再看第三章“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一种解释说在这里“被”的读音为“彼”,这首诗中指的是“蘩”;还有一种解释说这个“被”在这里是指妇女的头发或首饰。

“僮僮”和“祁祁”都指多和茂盛的意思,结合上面“被”字的理解,要么是指蘩很茂盛,要么是指采蘩的人很多。但无论是哪种理解,看她们“夙夜在公”和“薄言还归”,就知道她们昼夜不停的采摘,非常辛苦,因为公侯家需要的蘩太多了,她们一直忙碌,好想回自己的家看看啊!

从她们这么高强度的劳作看,就不可能只是为祭祀而采了,有可能主要还是为了养蚕。

这首诗整体来说,就是宫女们为了采摘公侯家祭祀和养蚕用的蘩,非常辛苦劳累,日夜不停忙碌,好久没和家人们见面了,很想回家看看。

???学习古典诗词,先从《诗经》学起吧!本文所写内容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很随意的聊聊,希望更多朋友关注评论,乐与君共勉!

学古典诗词,承国学文化。

采蘩诗经古诗 小雅采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