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素怀大志,二十多岁时起兵讨伐黄巾军,出来做官,在乱世之中艰难辗转在诸侯之间,后来被曹操推荐给汉献帝,接受衣带诏。还没有执行时刘备到曹操处活动,酒宴中听曹操说出“当今天下英雄,惟有君与我。袁本初之流,根本不值一提。”,感觉曹操不能容自己,于是他与董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密谋。正巧先主被派出征,未能及时动手。后来此事败露,董承等人均被斩首。只有刘备逃脱。
刘备从与董承合谋诛灭曹操失败后就一直东躲西藏,十几年都在逃命,躲避曹操的追杀,从袁绍处辗转逃到刘表处,赤壁大战实在是迫不得已,为了活命而已,所幸战胜曹操,到后来有了蜀地作为根据地才有了自己的地盘,打出“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的旗号复兴汉室。
所以说刘备复兴汉室是被逼出来的也有一些道理。陈寿在三国志里表述的再清楚不过了:机权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三国志先主传》
翻译过来就是:刘备在机权谋略方面不及魏武帝曹操,因此疆域版图也较为狭小。但他百折不挠,始终不甘居于曹操之下的因为,是他揣摩到曹操的气量难以容忍他,不只是为了争夺名利,也是为了避免遭受迫害啊。
刘备为了躲避曹操的迫害,才有了成就,也就是刘备复兴汉室是被逼出来的。古人早就看出了这一点。
“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匡扶汉室在当时既是巨大的政治资本,也是沉重的政治负担。对于刘备来说这个口号必须打到底。
当年对于年轻的曹操来说,迎天子以令不臣,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以匡扶汉室。这样做有两个优势,第一,汉室还有很多拥趸,打起汉室的旗号,能吸纳人才,收归民心。曹操的重要谋士荀彧就是汉室的死忠。第二,发动战争,师出有名,讨张绣,伐刘表,征乌丸,平马腾,这些战役都有汉室的影子。
刘备之所以举起匡扶汉室的原因也是想利用这个资本做文章,让自己的称雄之路具有合法性。刘备起兵以后,除了打赢黄巾军之外鲜有胜利。轮番被曹操,吕布,袁术群殴。但屡败屡战的刘备,追随者却越来越多。因为他坚持以匡扶汉室为口号,在这乱世之中,这是非常难得的。
号称四世三公的袁式兄弟,反复无常的吕布;偏安一隅的刘表,刘焉;野心勃勃的西凉马腾。这些人原来都比刘备强,但没有旗号,只需1-2次败仗就人心散尽。但有了旗号就不同,队伍凝聚力明显不是一个级别。这也是刘备越来越强的原因。
另一方面,匡扶汉室也慢慢成为一个负担,尤其是到后期,刘备取西川,逼刘璋退位让贤,让部分汉室拥趸有些心寒,名士刘巴拒绝归属。而且曹操也是不是用献帝来恶心刘备。
对于刘备而言,一大帮人跟着你,有人希望加官进爵,有人则有志于匡扶汉室,两边需要做平衡,两个集团再加上西川的本土势力,需要让刘备花非常大的精力去凝聚队伍。此时曹操和孙权则不同,自己影响力已经根深蒂固,拥戴汉室的声音基本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