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银行没有过去靠谱了,坑储户的事例层出不穷!没有多少信誉了!
每日经济新闻每日经济新闻官方账号中国工商银行重要公告:8月27日起生效
只要愿意学习、肯工作,挣钱的机会不少,有不少人品很好有信用的人、他们学了技术,源源不断有人找到他们干活,有活干、就不愁没钱挣,还有圈子互相推荐很重要,他们不会乱收费、而且会帮你省钱,是海外中国人互相帮助的一个例子。
银行是如何赚钱的
假设银行对你的储蓄账户给予了5%的利息。
接着银行会把“你的存款”放大10倍之后当成可借贷放款的额度,然后把这笔钱借给一些申请贷款的人(就算信用不佳也无所谓),并收取10%~50% 不等的利息。
在这个例子当中银行需要支付你:
你的1万元存款x5%的利息=每年500元
假设银行的贷款利率为10%,那么那笔10万元的可借贷金额被借出去之后,银行可以得到的利息为:
10万元x10%=1万元
都是你那1万元存款,但是银行可以收到1万元的利息,而我却只能拿到500元的利息?
虽然这是一个极为简化的例子,但是部分储备金制度的确是这样运作的。
那么这个制度在如何剽窃我的财富?
因为部分储备金制度会稀释你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1万元的储蓄存款所能购买的物品会变少,因为现在会有10万元在市面上流通着。这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古话说“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到底是哪种钱三不借,哪种礼三不随呢。看看老祖宗说的话,句句在理。
中华文明几千年,老祖宗的智慧不断传承。这些都是人生经验的结晶,人生教训的归纳总结。值得每个人深思熟虑,值得每个人借鉴和学习。
1.许诺高息、重利的不借
生活中,有些亲朋好友或左邻右舍到处借钱,但是,能借到的为数不多,毕竟,挣钱都不容易。
怎么办呢?有些想想出了高招,出高息,以优惠吸引人眼球,吸引人。因此,有些人,看到比银行高出多少倍的利息就眼红了,把家里的余额全借出了,开始,收入喜欢。后来,慢慢就不讲信用了,利息不说了,连本也回不来了。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的例子多去了,我劝大家,小心警惕点。天上不会掉馅饼的。
2.用途不当,不借
很多人是实在没办法了,万不得已,才出去借钱的。往往是家里遇到急难事情,资金紧张,没有办法才借钱的。比如,孩子入学学费不够,或是急病住院,住院费、手术费太高,负担不起,才张嘴求人帮忙的。这种是正常情况。有些人,好吃懒做,不务正业,打牌赌博,图排场,娱乐消费的。这种情况,一律不借,借出去,要不回,遥遥无期不说,有时还结仇结怨。
3.言而无信者,不借
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现实生活中,懂得感恩,及时归还,诚信之人值得信赖。借钱时,甜言蜜语,阿谀奉称,信誓旦旦,到还时,上门要避而不见,一拖再拖。正是,借钱时装孙子,要钱时成大爷。这样的人,有钱也不借给他。
大家挣钱都不容易,谁家没有困难的时候,不是不借,要诚信守义。知恩图报,只有这样有来有回,礼商往来,还是能帮忙的,一定要擦亮眼睛,免得以后后悔上当!
再说一下,礼有三不随。
1.回礼是人情事故,不回之礼莫随。别人家大小事有求必应,论到自已办事,请帖发去,没有回应,这种人以后就不要打交道了。
2.有失道德之礼不随。红白喜事,是正常往来。㝚请宾客,随礼恭贺随礼正当。有些人,巧立名目,大摆鸿门宴,巧取豪夺,不正当的礼不随。
3.不请之礼不随。宴请宾客都有讲究的,不请自来的客人不多,没人请自已去,有失体面,自讨无趣,何必自取其辱。这样的礼更不能随。
老祖宗留下的话,应牢记。古训传千年,美德记心里,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