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调查研究能力是 *** 总书记对中青年干部提出的“七种能力”中的重要一项。可以说,政治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等其他六种能力,都离不开调查研究能力的强大支撑。
调查研究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唯上,指的是不机械而僵硬地,而是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具体地、因地制宜地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决策,也即“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坚决反对一切 *** 、官僚主义。而这种“创造性执行能力”的底气和前提,正来自扎实的调查研究。不唯书,不是反对读书,而是反对那种一切从“本本”出发、一切照抄照搬照转、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对立起来的本本主义。只唯实,就是要把党的创新理论同鲜活实践密切联系、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当面对复杂的现实世界时,往往需要多向度的解释。今人的普遍问题是间接经验发达,直接经验欠缺,就是说书本知识学了不少,但对于真实世界的了解和许多生产生活方面的经验,未见得比我们的上一辈人更多。为了防范枯坐书斋所形成的理性僭越与独断,防止将一孔之见强加于人,必须尊重现实的多样性,必须在理论与现实的往返中,明晰问题意识,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的深度和广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能够达到的认识水平。
其一,调查研究的基础从日常生活中习焉不察、习以为常的事情当中发现可追问之处,并提炼其内在逻辑、运作机理。比如,一个人至少可以从认识自己的父母、家庭开始,了解其生计来源、亲缘结构、代际关系,继而扩展到社区内的邻里关系、单位制中的工作关系等等。从生活开始、从身边留意、从小处着手,这是学会调查最便捷的路径。
其二,调查研究需要以人为本,需要对人的发展有非常深刻的敏感。我们调查和交往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不是自动应答的机器,不会主动袒露心扉。所以要深刻地融入被访谈对象自身的发展历史中,而不是冷漠地做一个旁观者。要设身处地站在被调查者的角度,还原历史的场景,甚至跟他一起算细账。
其三,调查研究要注重理论(模型)、数据(事实)、政策(脉络)、历史(路径)、经验(个案)的五位一体。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这5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当理论遭遇事实的否定时,有两种选择,一是老老实实地认输、放弃并寻求新的解释,二是探究条件和边界的特设性问题。那么,后者就是在理论内部提问题了,这也是一种提问方式,何以可能的追问丧失意义后,还可以追问何以不可能。对于个人的隐而不宣的动机,只能借助于此,将心比心同时要带着问题意识而不跑偏地去唠嗑儿,才能尽量接近这个目标。一些看似经济现象的背后,往往有着更多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因素,就更需要解好这个“多元联立的方程组”。
其四,调查研究要敢于开口,善于概括,勤于动笔。调查是对人的交往、表达、概括、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刚开始时,要跟随有经验的调查者,多听、多记、多观察。积累一定经验后,就要学会独立开展工作。要敢于和陌生人讲话,敢于超越同龄人阶段、和不同年龄段的人沟通交流,自然而平滑地进入调研访谈状态。在对话过程中还可以逐渐一心多用,留心听取对方的回答、及时抓住亮点展开追问、随时注意是否跑偏以便拉回。每次调研结束,要用笔记的方式复原过程,并记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其五,调查研究要先做学生,后做先生,逐步实现双方都从中受益。一个初作调查的人,是给别人添麻烦的,是让别人耽误时间来提供对调查者有益的资料、数据、经验的。但经历过多次这种调查,对他人的生活阅历有了深刻理解之后,调查者也可以在访谈过程中设身处地地提出对被调查者有所启发和助益的建议,这个时候,调研过程就有可能变成一种积极的、双赢的愉悦体验了。
曹东勃(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调查研究的六个步骤 调查研究是做事的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