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条利好房地产的举措,看到就赚到
1 放宽“三条红线”政策
中国正计划放宽对开发商借款的限制,收回其严厉的“三条红线”政策,该政策加剧了该国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危机之一。
这可能会让一些房地产公司通过放宽借款上限来增加杠杆,并推迟实现政策设定的债务目标的宽限期。 知情人士说,截止日期可以从原定的 6 月 30 日起至少延长六个月。
2 应对“资金链”风险
最近方向承诺将进一步努力增强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防范风险,并在 2023 年引导该行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部长还誓言要降低首次购房者的首付比例和抵押贷款利率。
3. 限制房地产代理佣金
当局正在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对房地产佣金设定上限,可能是销售价格的 2% 至 2.5% 作为指导。 知情人士说,上限一旦到位,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每隔一到三年调整一次。 4. 延长房贷优惠利率 中国允许城市延长9月推出的在新建房价连续三个月下降的情况下允许降低首次购房者房贷利率的措施。 根据中央银行和银行业监管机构周四晚间的一份声明,城市有资格维持、降低或取消首次购房贷款的最低利率。
5. 重振住宅房地产基金
在 2021 年首次停止此类审批后,私募股权基金能够为住宅房地产开发筹集资金
6. 加强“太大而不能倒”的开发商
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要求银行和证券监管机构帮助支撑一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开发商”的资产负债表。
7。改善优质开发商条件
#买房##打工人##创业##房地产#
在房地产三道红线影响之下,近期地产界发生了很多暴雷的事情,像头部房企也不例外,如恒大、富力、新力等,越来越多的房企快撑不住了…
●房地产走势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信贷等政策
●信贷是楼市的7寸,一旦楼市失去支持,高房价必然成为无源之水
●今年开始实则又加了“两道红线”,分别是房地产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
●金融风险方面正在去杠杆,调结构,加强房地产的调控势在必行
●房住不炒,稳字当头,常说到就是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1月份接近4万亿的信贷投放,钱像开了水龙头一样哗哗直流!投放方向主要是基建+新基建,实体经济,也包括之前很敏感的经营贷。
而且,对于买了期房的购房者来说还有一个利好,就是房地产的融资从(三道红线)一刀切的限制已经逐步恢复正常。
这些是不是意味着房价又要无脑上涨了?并不是!
只要“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不变,市场就会被那只手精准拿捏,未来市场的核心关键词是“分化”,有价值的楼盘依然有流动性,没啥价值的楼盘就只是一堆钢筋水泥。
就是这么残酷。
收购在即!房地产并购贷不计入三道红线!
从多家房企内部获悉,房地产并购贷不再计入三道红线,这也意味着,房企之间的收并购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得多!
据悉,受房地产政策的影响,多家房企已经出现了危机,所以不少央企和国企正在试图接触他们,毕竟他们仍然握有不少优质的资产。
一旦房地产并购贷款不计入三道红线,那么势必会促进房企之间的收并购。
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国企和央企的确在接触部分房企,但仍然处于谈判阶段,所以至今未曾公布相关收并购。
放眼未来,如果房企不能寻找到转型方向,那么被其他房企收并购是必然的,而这也是市场经济的规律,无可厚非!
四家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超红线,为啥不处罚?
银保监会也正式发布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的学习精神和内容,比较大的篇幅提到了房地产。
说句实在话,这一轮整个房地产形势急转直下,其实是和去年开始的三道红线,是关系非常密切的,三道红线的政策的推出,强硬的执行就来自银保监部门。
所以如果没有三道红线极度苛刻的金融监管措施的话,实际上房地产行业还不至于此,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
银保监在这次的学习高层会议的精神当中,也特别提到对于房地产相关政策的一些支持,但关键是具体落实的状况,从我了解来讲,并没有那么理想。
包括我自己比较熟悉的一些房地产公司,大概问了一下,现金流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缓解。
很多项目监管,因为它现在很多政策之间还是有矛盾的,比如说究竟是要保主体,还是保项目。
从监管的执行上来讲,更多的还是倾向于保项目,保项目的话就意味着你这些钱进到这个项目当中去,除非你能够全部卖完,否则这钱是带动不出来的。
这些钱做不出来的话,对于整个公司运行来说,就会产生很大影响,有公司说现在已经拮据到了,连给审计机构的审计费都付不出来的状况。
但其实并不是付不出来,而是它其他项目已经回笼的资金,没有办法从项目当中回到公司当中去,你就想想这资金状况会有多紧张。
另外很多商业银行都给了房地产公司所谓的收益额度,号称有2万多亿,2万多亿的授信额度和2万多亿的现金。
完全是两个概念,画大饼容易,大饼能让你吃到肚子里的还是挺难的。
所以我觉得银保监部门,应该是如果把房地产的走强作为支柱产业,按照刘鹤副总理讲的,作为一个2023年重要的抓手的话,银保监部门真的是责任最重大。
毕竟当年三道红线也是源于此,现在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事得把它做到底。
除了房地产之外的银保监的内容当中,也提到类似于汽车等等,大家自己去看,我觉得最终还是要看政策的落实。
房地产是全社会的基础性资产,真心希望今后的房地产政策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而不要再为了任何短期的目标,搞各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运动式、疾风暴雨般的“红线”和各种人为限制。
最近几天,中财办相关负责人一反常态的公开讲话“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房地产链条长、涉及面广,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加上建筑业则占到14%;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地方综合财力接近一半,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6成,房地产贷款加上以房地产作押品的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9%,对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是外溢性较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行业。
其实,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上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这些基本的认知,在五年前、三年前和今天没有什么区别,但有形的手通过一系列疾风暴雨的组合拳,把房地产这根支柱搞得遍体鳞伤,社会对房地产行业很快形成了一致性的预期:信心彻底涣散,甚至合法买房常常成了“投机”的代名词。很显然,房地产倒下了,但这样的局面并未如有些人所期望的有利于实体经济增长,有利于社会带公平、正义和发展信心…我们看到的更多现实是破产倒闭、下岗失业、收入下降、信心丧失,尤其是弱势群体…
前车之鉴,亡羊补牢,但愿不晚,只是全社会不得不为之付出额外的巨大代价。房子是全社会的一种长期基础性资产,希望今后的房地产政策更有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郑州地产的三条红线松动了,以及如何配置自己的不动产】
我在谈论如何配置不动产之前,说说三条红线的背景。
这三条红线是2020年8月份发布的,主要限制房地产企业过度负债和银行过度放债这样的三条警戒线,就是地产公司负债如果过了三条红线,就银行不给你贷款了。
一般房地产商都是依靠高债务,高杠杆就经营的,就是开发商原本就是没钱盖房子的。高层决对已经觉察到,地产高负债的容易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银行背负这么贷款,
现在以恒大为代表的债务违约,其实以三条红线这个背景导致的。一旦坏账,流动性出问题,金融系统的风险会大大的增强。
今年地产公司接到通知,如果并购其他地产你的负债,不计入三条里面。相当于开个融资的口子,刺激地产的兼并。
那么如何配置的资产。
当然兼并是跟随大势,所谓就是往中央城市聚集,二线以以下的县城的地产不会有希望的,就是兼并都在中心城市。
所谓大势,未来中国地产除了中心城市,甚至只有超大型城市,才能红火一阵。这些城市与经济联系更为紧密。
你的核心资产在核心城市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