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无改鬓毛shui?远上寒山石径xi?
这样读才押韵吗
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虽说在数字时代,很多人觉得可能已经用不着记忆了,但我们学诗,大多师者也还是鼓励我们去念、去吟哦、去背诵的。
然而诗歌押韵字究竟该怎么读?似乎每隔一段时间, *** 上就会出现一次类似问题的大讨论。举两个很常见的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是'远上寒山石径斜(xi)、乡音无改鬓毛衰(cu)。'我们从小学的都是这样,怎么忽然之间就要改读了呢?悲哀!\"可能这样想的网友占了绝大多数。那我们来看看上述这句话,到底说的哪些是对的呢?
远上寒山石径斜
中国的孩子初次接触杜牧的《山行》,大多是在小学时期,或者乃至牙牙学语的学前阶段。这首七言绝句语言优美,读起来妙趣横生,可以说写得非常漂亮了。反复吟哦诸如\"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类的句子,定然是受益终生的。
其实查阅古代韵书就会发现,\"斜\"表示歪斜、不正这个意义讲时,自始至终只有\"似嗟切\"一读,演变成现代普通话音,就是\"xi\"。
(《广韵》中的\"斜\"字)
也就是说,\"斜\"只有一个正音。\"xi\"是\"叶韵\"。这里的\"叶\"读xi,并不是\"叶子\"的\"叶\",而是\"协同\"的\"协\"的异体字。因此叶韵也叫协韵。
古诗本该是押韵的,但流传到后代语音发生了改变,往往也就不押韵了。人们读诗时为了追求韵律和谐,可能就会将某一个字临时改读一个音。这种音往往时该字本来没有的。
(朱熹像)
在宋代大儒朱熹的倡导下,\"叶音说\"曾经有着很高的地位。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不科学,要知道,我们的语音是发展着的呢。
乡音无改鬓毛衰
依据现代普通话看来,\"乡音无改鬓毛cu\"似乎要比读\"shui\"更顺口,有的人甚至会说,这样读听起来与\"少小离家老大回\"遥相呼应呢。
口说无凭。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当然是要查验文献来证明了。据此,我们使用籍合网的中华文史工具书数据库查阅《王力古汉语字典》,可知\"衰\"在古代至少有三个读音:su、shui、cu。
当它作\"su\"时,与\"蓑\"字同,古时可以通用。在《说文解字》中,它就是表示遮雨的衣服:\"艸雨衣。秦謂之萆。从衣,象形。\"此处与我们要讨论的\"cu\"无关。
当\"衰\"的音为\"shui\"(中古反切注音为所追切)时,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意思了:表示衰老、衰退。
此外,其实古时\"衰\"就有\"cu\"(楚危切)这个读法,意义为依次递减。早在先秦时期,《左传桓公二十年》就有记载: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这里的\"衰\",即由大到小按一定等级递减。
了解了读音以及分别对应的词义之后,再回过头来读诗:\"乡音无改鬓毛衰\"。岁月流逝,鬓发自然也会有年老的征兆。恐怕这里并不是想表达头发\"依次递减\"的掉发苦恼吧?也就是说,这里要表达的应当是\"衰老\"之意。我们还是当读\"shui\"为妥,\"乡音无改鬓毛shui\"。
汉语语音实际上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问。想要严谨地吟诗作对,其实只要多查阅古籍资料,很多看起扑朔迷离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全诗意思 乡音无改鬓毛衰是读shuai还是s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