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沉银
崇祯二年(
1629年),桐城黄文鼎等杀富济贫,活路上没走几天即被地方富绅与官军联手送上了死路。六年后,大队农民军兵临桐城,百姓箪食壶浆,以迎“义师”——挣扎于死路的平民,以为这回看到了活路。一个老农拦住几名兵士,向他们倾诉自己的苦难,民军一个小头目说:“哎呀——既然那么苦,何必活在世间?”顺手一刀,把老农杀了。置民于活路,又置民于死路,张献忠拉起的就是这样一支队伍……
张献忠塑像
张献忠(1606—1647),字秉忠,号敬轩,陕西延安府肤施人。
严格地讲,张献忠的籍属并不确切。据计六奇《明季北略》记载,张献忠家里比较有钱,小时上学读书,同学之间起纷争,张献忠怒起一拳,将同学给扑杀了。过失杀人,张献忠刑事责任免了,但民事责任就大了。张家为这个事,赔光了家财千金,张献忠也因此被父亲赶出了家门。
张献忠沉银
漂泊异乡,张献忠被人收养。好斗的性格是隐性的,显性的特征是:张献忠长相奇异,能断文识字,还有一把好力气。养父喜欢上了张献忠,也将他送进学门。一上学,张献忠就坏了,又与同学打架。这次,张献忠打死的不是一个,而是同时打死了两个。祸事闯得不是一般的大,混社会成了张献忠的唯一选择。
计六奇的记叙过于离奇,张献忠家根本没有那么富裕过,当然也不是太穷。如果处于太平盛世,张献忠日后当个地主或是富商,过上小康生活当是可能的,因为他的父亲不仅种地,还做些贩运小生意。但是,自万历末年开始,陕北灾荒不断,张献忠本来就不是块读书的料,在学校打架斗殴又是常事,便被教书的林秀才赶出了校门。生活越来越艰难,父亲便带他远走四川,靠贩枣过活。
张献忠沉银
如果要探寻张献忠最早的杀人之心,应该就是这趟四川之行。在内江,父子俩来到了一个富户家,将毛驴栓好,准备谈笔小生意。结果,毛驴一通屎拉到了这家门前的石柱上。富户的眼里的这两个外乡人,其实还不如一头驴,他拿起鞭子狠抽张献忠的父亲,并喝令将毛驴的粪便用擦干、捧走。临去时,张献忠狠狠地盯着这个为富不仁的人家,发下誓言:“我复来时,尽杀尔等方泄我恨!”
对一个少年来说,说杀人也只是说说而已。社会秩序只要不是濒临崩溃,杀人都不可能成为职业。成年的张献忠,在家乡谋了个差役。延安府与肤施县府县同治,公差的需求量比较大,张献忠谋到了肤施县捕快。县衙的捕快与现代的警察还是有区别的,报酬很低,也没什么威风。干了一阵子,张献忠招呼也不跟领导打一声,就跑去当兵了。
张献忠沉银
这种“跳槽”,显然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但是,边兵的生活同样很艰苦,与当捕快更大的区别,就是不再是一两个人干那么一件事,而是一大群人干相同的事。张献忠是个好动而无法安静的人,在“战友圈”中,这个年轻人找到了归属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虽然很现代,但就人性而言,古今的区别几乎没有。处在这等需求层次的张献忠没有维持太久,很快又被打回到安全需求上,甚至连生理需求都不保——在部队张献忠犯下“淫掠”,就是调戏妇女,偷盗、抢劫,并且是不少于十八个人的团伙行动。
张献忠沉银
犯下军规,处理的 *** 很简单:杀头!张献忠小时打死过三个人不一定是真的,这回自己去死绝对假不了。这十八个人被押赴刑场,剥光了衣服,一刀一个,十七颗人头就掉到地上了。
还有一颗没有掉下来的,是张献忠。张献忠肌肉男的魔力身材,引起了在场总兵陈洪范的极大兴趣。也许是健身表演看得少,总兵觉得杀了这个超级男模太可惜,一念之下将张献忠的死刑改为杖刑。也可能是总兵大人想验证一下,张男模满身的肌肉是真是假。
张献忠沉银
张献忠要接受的是一百军棍,这要是换了个普通人,还不如申请杀头来得痛快。事实证明,陈总兵没有走眼,张献忠的体质天生货真价实——这一百军棍下来,张献忠不仅命还在,连“伤残军人”的证书都没拿到。当然,他也不再是大明军人了,开除那是必须的。
从衙门混到军队,张献忠又重新回到家乡。不过,就算普通农民他也当不成——他被人诬告,肤施知县将其拷进了衙门,当初逃跑的事官方也还记着账呢!“跳槽”都不打招呼,蔑视 *** ,这社会岂不乱套了?
“逼迫若此,是驱虎入山耳!” 张献忠想当老虎吃?问题不大,他确实遇到了一个乱套的社会……
张献忠怎么发财的 做张献忠才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