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文武双全适合谁用?
答:适合智力和武力低的人用。
这不是废话吗,[文武双全]怎么用最合适呢?
本期花席会详细解读【游戏的伤害机制】,以及文武双全的用法,为你拨云见日!
一:战法效果
文武双全传承自钟会和邓艾,历史上这两个人确实是文武双全,只不过下场都不怎么好。
每次造成谋略伤害,提高自身30智力,每次造成兵刃伤害,提升自己30武力,最多叠加5次。
一个武将同时有谋略伤害和兵刃伤害,那就能叠加150智力和150武力,300点属性确实很强大,不过是分散的。
二:游戏的伤害机制解读
说文武双全增加的伤害,先看【奋突】这个战法。
每次普攻后提高12%兵刃伤害,可叠加3次,总计增伤36%!
我有300武力,文武双全增加150武力,那文武双全能达到多少增伤?
30%增伤?
50%增伤?
抱歉,都不是。
因为文武双全的增伤是浮动性的,是根据敌人实力来决定的。
游戏的伤害机制是这样的!
【以下不是官方定义,是花席推算的】
(武力-统帅)兵力(A%兵力系数)=伤害
基础伤害来源于你的武力减去敌人的统帅,然后乘以你现在的兵力,再乘以一个百分比系数,就是最终伤害。
【举个例子】
战报1:丁奉2436兵力,进攻266统帅的夏侯惇,造成72伤害。
战报2:丁奉3000兵力,进攻304兵力的夏侯惇,造成49伤害。
两份战报中丁奉武力值不变,3000兵力的丁奉造成的伤害反而低,就是因为夏侯惇统帅不一样,夏侯惇多了41统帅,所以受到的基础伤害降低了。
“这是花席多次用夏侯惇单刷发现的规律,好多人用夏侯惇单刷是加武力的,花席用夏侯惇单刷是加统帅的”
说了这么多的意思就是,武力会影响基础伤害,所以文武双全能增加多少伤害,不是像奋突这种战法,简单地看做增加36%伤害。
【再举个例子】同等兵力情况下
1:敌人统帅很高
你的武将200武力,敌人200统帅,你普攻造成100伤害,你用奋突增伤36%,也就是造成136伤害。
你的武将变为350武力,敌人武将100统帅,你普攻造成250伤害,文武相当于增伤150%。
2:敌人统帅很低
你的武将200武力,敌人0统帅,你普攻造成200伤害,用奋突增伤36%,就是造成270伤害。
你的武将变为350武力,敌人0统帅,你造成350伤害,文武双全增伤75%。
你的武将400武力,敌人0统帅,你造成400伤害,增伤36%,最终是544伤害。
你的武将变为550武力,敌人0统帅,你造成550伤害,文武双全增伤是37%。
【说明什么】
你武力越低,文武双全这一类增伤效果就越好,你武力越高,文武双全的增伤效果就没那么明显了。
三:结论
【结论1】
基础武力低的武将,携带文武双全更好,
基础武力高的武将,携带文武双全和奋突差距并不大。
是没遇到夺魂挟魄的情况下,遇到降低武力的队伍,还是文武双全更加稳定。
【结论2】
开荒期用“文武双全”效果会更好,你的武力不高,敌人的统帅也不高。
你原本只有150武力打4-5级土地,现在有300武力打5级土地,相当于你用50级武将的武力属性开荒。
例如张飞、乐进、SP袁绍、姜维这种武将就可以带上【文武双全】开荒。
例如虎豹骑、瞋目横矛适合开荒,并不是因为他们多强大,虎豹骑增加40武力,瞋目横矛提升50武力,这也是一部分原因。
四:哪些武将适合文武双全
1:孙尚香
孙尚香带突击战法,有时很强、有时演戏,带文武双全一回合就能叠加4次武力,第二回合、第三回合就享受武力加成,虽然少了突击的爆发性,但孙尚香的普攻和弓腰姬伤害更加稳定了。
即使被缴械,也有弓腰姬伤害,比突击强。
花席在2赛季给人推荐过这个战法,稳定性很好,爆发性不强。
白板孙尚香只有250武力,多150武力还是很有用的,尤其是遇到统帅高的武将时。
2:夏侯惇
夏侯惇可以用文武双全+唇枪舌战的玩法,同时增加武力与智力,遇到法师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增加反击伤害,增加唇枪舌战伤害。
3:乐进
乐进平时打野地伤害很高,但打人时伤害不高,原因是野怪防御低,玩家防御高,所以有文武双全增伤会更好。
文武双全对于乐进的效果比奋突要好,增加基础伤害对他更有用!
4:姜维
单回合增加武力,双回合增加智力,伤害不断增加,遇到高统帅、高智力武将也不会吃亏了。
再带个火炽原燎或者形机军略就更好了!
5:袁绍/SP袁绍
SP袁绍是很适合带文武双全的,因为自身武力不高,高橹连营可以快速叠加满武力,对增伤很有效,另一个战法带火炽原燎更好,还能打藤甲兵。
传统袁绍不太适合带文武双全,因为自带的战法是准备战法,经常2-3回合才发动,甚至不发动,到了3-4回合才能叠加完武力,智力更慢。
文武双全还是给每回合都能叠加武力的武将更加适合。
当然像张飞、马超、关银屏用文武双全增伤也是可以的,不过没上面的那些武将更有代表性。
五:总结
文武双全这个战法虽然很简单,但了解原理后你会发现这个战法确实很有深度,不断地探索,以后会发现更多好玩的尝试。
三国志战略版开荒全解析 三国志战略版各种队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