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钢铁板块累计跌幅超过1个点,除了原材料涨价外,你知道其他原因么?
为了降低碳排放,实现《巴黎协定》1.5℃的温控目标,全世界各国都在自行建设碳市场。因为公众接受程度和政治阻碍因素,各国的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参差不齐,比如中国的碳排放配额价格在40~50元/吨当量二氧化碳之间波动,
而欧洲因为能源危机,专家预测可能会持续5年,多国已重启燃煤电厂应对“电荒”,所以欧盟的碳排放配额价格都突破88欧元/吨了,约为中国碳价格的15倍。
欧盟为了拉平他们进口的产品与本国产品的碳排放成本,专家们就提出了要建立“国际碳税”,或者“国际碳市场”,这在短期内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工程。所以欧盟就推出全球首份碳关税政策——碳边境调节机制,或者称为碳关税,英文简称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 *** )。
这个机制的草稿版本于2022年12月13日凌晨出炉,生效需要获得27国和欧洲议会的正式批准,生效时间暂定于2023年10月。
具体有哪些影响呢?
这项机制推动欧盟27个国家的进口货物得满足更高的减排标准,激励出口企业在制造过程中降低碳排放,具体覆盖钢铁、水泥、铝、化肥和电力五大耗电行业,还涉及了氢能源和上述行业类似的下游产品,如螺栓和螺母等类似钢铁的制品,欧盟在进口相关产品时都将被要求购买碳积分(当然满足他们的生产过程中的减排标准除外)。
中国钢铁行业占全球钢铁的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这个也和产量成正比。
全球龙头宝钢股份在今年6月份发布了一份《2021年气候行动报告》,要依靠科技发展,通过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就是使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废铁回收、优化能源结构就是多用绿电、来撕掉“碳排放密集型”的标签,向低碳转型开发绿色低碳的钢铁产品。
报告里也提到了欧盟碳关税的影响,如果按88欧元/吨二氧化碳征税,宝钢预估每年会被征收4,400~8,800万欧元的碳关税。
还记得么,2018年3月,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幌子,对进口钢铁制品加征了25%关税和对铝制品加征了10%关税,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为了降低减排成本,企业或者工厂向成本低的国家外迁而造成本国企业遭受损失,专业名词叫“碳泄漏”。为了避免“碳泄漏”,守住本国企业或工厂,目前欧盟为63个本土存在碳泄露风险的行业发放免费碳配额,但免费配额的发放使得行业缺乏减排动力,同时对其他出口国家也不公平,随着CBAM落地,欧盟本土免费的碳配额也将逐步被取消。
碳关税也包含豁免机制,那就是与欧盟减排标准一致的国家将享受免税待遇。同时没有确切碳交易价格的国家也无法享受豁免。
所以碳关税会倒逼我国的能源转型、污染控制、资源保护,短期是利空,长期是利好 !而且,中国产品是面向全世界的,零碳、低碳的产品才有更有竞争力。现在中国也在提“零碳产业园”、“零碳校园”和“零碳城市”。未来在国际贸易中,我们也可以高举“碳关税”的旗帜,用我们的零碳产品引领和规范国际市场。
这和新冠疫情差不多,国家保护了我们三年,最终还得靠自己。因此不要慌,不要着急抢药割韭菜,要多向宝钢股份学习,多研发生产绿色低碳的“made in China”产品,在未来碳中和世界更有竞争力。
全球碳关税政策 碳关税对相关行业的竞争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