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nbsp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吴璟
11月29日,寒潮来袭,岛城迎来“断崖式”降温。为了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生命安全,当晚7时,根据前期街面摸底排查情况,市民政局、市救助服务中心集中开展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以车站、桥梁涵洞、废弃房屋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区域和可能露宿区域为重点,劝导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接受站内救助服务,对不接受站内救助服务的发放救助物资。
市民政局、市救助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将准备分发给露宿人员的物资搬下车。
送上被子、棉大衣以及应急包
29日晚7时,气温达到0℃。市民政局、市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兵分两路,从位于淮阳路的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出发,去寻找散落在全市多个角落里的流浪人员,为他们送去温暖。
“前期我们就对街面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每天都进行街面巡查,基本掌握了露宿人员的露宿点。”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社会工作师孙静介绍。
工作人员为一个住在帐篷里的老人送上棉衣被、食物等物资。
记者所跟随的其中一路救助小分队,当晚之一站来到了李村河桥下位置。“桥底下有三名露宿人员。”市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杜显亮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巡查一遍,对露宿人员的情况掌握得比较清楚。
一行人抱着被子、棉大衣,拎着食物来到桥下一处台阶处,看到一名露宿人员正躺在台阶下的平台处,用一床被子紧紧地裹住头和身体。一旁的床铺上空着,人不在。在床铺的上方,还放着一床之前救助服务中心为其发放的棉被。
“大哥,今晚太冷了,跟我们一起去救助服务中心住几天吧。”孙静等人上前劝说。
看到流浪露宿者的被褥单薄,两名工作人员主动用两床新棉被为他重新铺了床。
“谢谢,谢谢,我就不去了,去了不让我喝酒。”该露宿人员不好意思地笑笑。通过交谈记者了解到,对方姓孟,今年46岁,来自黑龙江,平时有饮酒的习惯。
对于工作人员再三劝说其接受站内救助,都被孟师傅婉拒,“我身体不好,找不到长期工作,只能打个临时工。我现在找了个活儿,就在附近,在这里住着方便点。”他指着杜显亮说,“那个小哥天天来,有事我就找他了。”
无奈,工作人员只好为孟师傅和另一名露宿人员留下了两床被子、两件棉大衣以及两包应急包,里面装有饼干、方便面、矿泉水、袜子、口罩、消毒湿巾以及救助卡片等。
工作人员们分头仔细检查着杭州路立交桥下的地下通道,确保为每位能找到的每位露宿者送上防寒物资。
十余名流浪人员均婉拒站内救助
第二站,救助小分队来到了杭州路立交桥下。在一处涵洞处,有一个搭着的帐篷,一名流浪人员就居住在此。在帐篷的旁边,堆着充气床垫等破旧的生活用品。
“小王,这里太冷了,跟我们去站上住几天吧。”听到青岛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海春的声音,帐篷打开,露出一张满是胡子的脸。“不去了,不去了,谢谢。”对方婉拒,但是收下了棉被、棉大衣和应急包等救助物品。
据了解,该名露宿人员长期露宿于此,平时主要以拾荒为生,不太愿意跟人交流。之前甚至不让人靠近,现在对工作人员不抵触了,对救助物资也能接受,只是一直拒绝站内救助。
杭州路立交桥下的地下通道内,哪怕没有人在,工作人员也为每个看起来可能有人住的床位都留下了取暖的衣被。
“觉得冷的话,一定给我们打 *** ,我们来接你去站里暖和。”临走时王海春再三嘱咐。
再往里走,转过几个桥洞,在杭州路立交桥桥下的一个人行通道内,一排由木板、破旧沙发等搭建的简易棚子顺着墙边一字排开。
55岁的张师傅住在打头的一处简易棚子内,对于工作人员劝说其站内救助,他连连拒绝:“我不能去,我去了,这些东西怎么办?这些东西太多了,我怕丢了。”据其介绍,自己主要以拾荒为生。记者看到,在简易棚子外还放有桌子,上面摆放着没有收拾的剩饭剩菜。
杭州路立交桥附近一位露宿的老者穿上了工作人员送来的棉衣。
顺着往里走,记者发现,这里一共住着8名露宿人员。有的人还没有回来,工作人员只好把御寒的棉被衣物及食品放到他们的床铺上。其他露宿人员接受了救助物资,但均拒绝了站内救助。据了解,他们中大多白天在周围打零工,晚上到这里过夜。
当晚记者跟随的两个多小时的街面巡查救助过程中,共发现了十余名流浪人员,但是他们均婉拒了站内救助,只接受物资救助。怕他们挨冻,工作人员为他们至少发放了一床被子。其中有一名流浪人员床铺铺得薄,工作人员连忙为其铺了三床被子。
孙静解释说,这些露宿人员,有的白天打零工,为了省钱晚上在务工附近露宿;有的以乞讨或拾荒为生,习惯了流浪生活,不太愿意接受站内救助的制度,比如禁止抽烟喝酒等。“我们的救助政策是求助自愿、无偿救助,对于不愿意接受救助者,我们只能尽量地帮助他们,给他们提供一些食物、防疫物资和御寒衣物,保障他们安全过冬。”
工作人员将一堆食物和防疫物资送到流浪人员手中。
排查发现市区集中露宿区域四处
据悉,为兜住、兜准、兜好民生保障底线,切实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工作,10月下旬,市救助服务中心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根据专项救助行动实施方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成立专项行动救助小组,主动开展街面巡查,对市区街面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排查发现市区集中露宿区域四处,露宿人员16人。
工作人员仔细检查可能居住流浪乞讨人员的涵洞。
今冬明春,各区市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将紧盯夜间以及降温降雪寒潮等天气,对划定的重点区域,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地段、重点人员,及时发现、及时劝导流浪乞讨人员进站接受救助服务。对有返乡意愿的人员,市救助服务中心免费提供乘车(船)凭证,帮助其尽快回家;对不愿进站接受救助服务的,为他们提供食品、棉衣、棉被、口罩、消毒湿巾、救助联系卡等救助物资。
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西荣介绍,自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以来,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出动工作人员94人次、车辆42辆次,发现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5人次,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与返乡需求。
工作人员仔细寻找可能居住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地方。
“我们向广大市民呼吁,如发现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可以拨打110或24小时救助热线0532-84851591,如发现危重病人、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可以拨打110或120 求助,按照‘先救治,后救助’原则及时送医治疗。”王西荣说。
工作人员将棉衣、棉服塞进一位流浪者的“小屋”。
青岛救助站流浪人员名单 青岛野生动物救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