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眼睛看宇宙,今天来聊聊地球。
你知道地球上一天的长度变化么?你知道地球一天是多久么?肯定有人说是24小时。那么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地球一天到底有多久?
一说起地球,大家都熟悉;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小时候的我们每每听到光年这个词,都会认为这是个时间单位,毕竟年份是个时间词。
要往长度上去想还真有点困难,现在我们都知道光年是个长度单位,但因为衡量的尺度过大。一般仅仅运用于天文学,所以对于一光年的距离有多长这个问题很多人心里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物理老师曾说过,光在真空中每秒的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它是目前已知最极限的运动速度,假如地球周长用4万千米来计算,那么光每秒就能绕地球四圈,而光年的概念即是光在宇宙中传播一年的距离。这样一来光年就不在时间这个序列里了。
如果有人告诉你一天并不是24个小时,你可能以为他是神经病,可事实地球上地球每一天的长度并不是相同的,你可能会感到惊讶或者不可思议吧!然而,事实的确如此,地球上一天的时间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有着微妙的变化,比如1秒、3秒、5秒,或快或慢,这样的差别其实你根本感觉不出来,也体会不到毕竟才几秒的时间,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地球自转速度的不均匀性。
你想过在我们愉快的一年里,快要迎来新的一年的时候你想过会多一秒或者慢一秒这个问题么?还有就是我们带的手表,如果长时间没有对时间的情况下是不是有时间不准的情况,其实并不是手表的问题,可能就是地球的原因。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得从时间的定义开始谈起。在天文学上和日常生活中,规定以地球自转一周所经历的时间为1天。在生活中为了用起来方便,把一天分成24个小时,又把1小时分成60分钟,再把一分钟分成60秒。
因此,昼夜变化规律,地球自转的周期就成了基本计算时间的依据,计算时间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另外一方面在于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球自转是非常均匀的,相当于一台质量非常好的时钟,可以用来计量时间的流程。
现在,新的问题又来了。尽管历书时或原子时系统的一天长度,要比世界时系统中一天的长度更为稳定,但人们的生活规律却必须纳入世界时系统,这是因为决定昼夜变化规律的是世界时,而不是历书时或原子时。要是不考虑这一点,经过一段时间后,历书时或原子时系统总的时间长度就会与世界时系统中同样秒数的时间长度相差1秒,两种时间系统中的时刻就会不同步,而这种差异的长期累积是不容许的。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自1972年起,在每年年底或年中,对世界时增加或减去1秒,以平衡因地球自转不均匀性所造成的日长变化,这1秒称为闰秒。闰秒由原子钟算出,如果与原子时系统比较,世界时时刻相对落后,则需要添加闰秒,以保证两种时间系统中时刻之间的同步,差异不超过1秒。
地球自转速度有三种变化,即长期变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变化。地球自转的长期减慢使日长在每100年内大约增长1~2毫秒,两千年来的累积效应是使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所计量的时间慢了两个多小时。
所谓不规则变化是指地球自转速度除了有长期减慢的趋势外,有时会转得快一些,有时又会转得慢一些。
地球自转速度的周期性变化有多种成分。20世纪30年代发现季节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由太阳的潮汐作用引起。此外还有一些更短周期的变化,幅度只有1毫秒左右,主要起因于月球的潮汐作用。
地球为什么昼夜长短不一样 地球的24小时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