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收盘之后我注意到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的消息:
《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很多人貌似对这个政策有着很大的期许。
为此我特意找买方的朋友聊了一下,这些都是有预期的,短时间内可能会影响大家的情绪,但是来看还是要注意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
对于半导体行业我的观点是:如果在2021年1季度公布的财务数据中,还是能够有着200%的高增长,将今年透支的涨幅磨平,才会有机会再重新有趋势性的上涨。
与之相比,我觉得锂电行业的一则公告更值得大家注意:
受天气转凉影响,蓝科锂业预计12月产量将减少200吨至1000吨左右。由于磷酸铁锂市场需求旺盛叠加供给紧张,目前厂家几无库存。
在锂电行业里,有那么一家公司,本来因为3季度财务上亏损11亿,要被ST的,但是在新规的影响之下,还未戴帽就被摘帽。
同时昨晚回复问询函的几点内容如下:
1、引入战投涉及的行政审批没有实质性障碍;
2、TLK购买的泰利森锂精矿优先满足奎纳纳氢氧化锂工厂,剩余量满足天齐国内加工厂需要,IGO不享有优先购买权;
3、IGO有完成战投所需的14亿美元的融资能力,具体为配售等股权融资7.66亿澳元,花旗银行牵头的银团贷款11亿澳元;
4、此次交易的作价合理,且交易完成后公司可以保持对泰利森、TLK的实际控制。
对于指数的的观点,我个人认为短期内上证指数依旧会在中证100的带领之下创出3465的新高,不过,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得忍受它的震荡,在震荡的过程中才会把一些心志不太坚定的人甩下车。
#上证指数 sh000001[股票]##股票##A股#
新潮:大鹏一日扶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新潮,你会是那只大鹏吗?
因为我们是小散,
没有消息渠道,
又不是专业人士,
所以我们要看本质!
这企业能不能赚钱?
赚钱的持续性如何?
为什么能赚钱?
支撑他赚钱的逻辑是什么?
有没有深的护城河?
管理层有没有高瞻远瞩的眼光?
今天休息,
但还是打开电脑看看喜欢的新潮,
刚刚看到一篇专业的分析,
分享给大家,文末上图!
这篇文章解答了几个我的疑问:
1.为什么能赚钱?
2.管理层表现如何?
3.赚钱的持续性?
4.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它的评估?
文章说利润大增是因为营业成本减少,
油气价格上升。
营业成本减少说明管理层是有作为的,
开源节流嘛,大家都知道,
起码节流这块已经取得不错的效果了。
开源呢没看到,
但看到了收购Grenadier油气资产,
增加了储备,未雨绸缪!
这其实也是变相的一种开源。
那时候收购可是47.35美元/桶,
现在可是约83美元/桶哦[偷笑][偷笑]
管理层的眼光还是很长远的,
还是很有作为的。
文末指出花旗银行等提供贷款支持!
美国政治经济金融或大势已去,全球政经格局正在重塑,国际政经金融规则制定权、话语权亟待重新洗牌
余丰慧经济学家 新金融专家裁员!裁员!还是裁员!美国怎么了?中期选举加剧党派撕裂,族群民众对立。接着,美国科技企业裁员潮来袭,Facebook将裁员万人,小扎声明元宇宙失败;马斯克对推特裁员50%,并且直言推特可能破产;亚马逊、谷歌、微软、IBM、Wework等都要裁员。美科技企业股价大跌,市值大缩水,个人财富折损! 然而,竟然没完没了,还不算完?又传来国际大银行大裁员!本周,英国巴克莱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等都加入了最新裁员企业名单中,而业内人士认为,这仅仅只是个开始,金融领域预计将有更多的人失去工作。巴克莱银行在银行和交易部门裁减了大约200个职位,花旗集团最近解雇了大约50名交易人员,以及削减了数十个银行部门的职位。陷入困境的瑞士信贷正在开启最大幅度的人员削减,将在第四季度裁员2700人,并计划到2025年共裁员9000人。高盛集团在银行部门裁员数十人。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等银行被报道也在研究裁员计划。 原因在于,美联储激进加息使得全球市场流动性紧缺,美元贵,美元少,科技企业第一个中招,新科技企业受影响最大,硅谷哀鸿遍野。同时,市场利率急剧走高,银行融资成本陡增,贷款利率过高丢失很多市场,经营困难凸显出来!同时,经济衰退阴影笼罩,科技企业、银行业已经感受到寒气袭来! 美国政治经济金融或大势已去,全球政经格局正在重塑,国际政经金融规则制定权、话语权亟待重新洗牌!#11月财经新势力#
今天去买了几注体育彩票,不是为了中奖,纯粹是为了给中国体育事业贡献一点力所能及的力量。以前我们会说,中个彩票可以买房买车。现在我们即使中个彩票,在深圳买房也很大可能不够。看着我们信用卡贷款余额像窜天猴般上涨,我内心深处会隐隐约约想起2008年。今天翻看了《the big short》,情不自禁地在推演各种可能性,希望天佑中华儿女吧。还好我们没有太多的场内杠杆,要踩踏也不会像美国那样。花旗银行从40块跌到4毛钱,靠巴菲特的优先股打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还有这么多银行在吹嘘自己的信用卡利润占到总利润的1/3以上,打开了可持续发展的第三极。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希望这次会不一样,毕竟我们中华民族已经不再是那个爱储蓄不爱寅吃卯粮的民族了。
对赌不是赌博,但却丢掉了公司!火遍大江南北的太z奶!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教训,创始人股东注意了!
2006年谋求多元化布局,加上经不住海外上市愿景的诱惑,与3大投行签下了7500万美元的投资对赌协议,对赌中规定:3年内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以降低投资人的股比,反之将失去控制权,考虑到此前业绩直翻倍,面对这样的《业绩对赌》,李总自然信心满满。
2007年原物料上涨,太z奶成本剧增;
2008年金融海啸使得国际投行大幅度收紧海外贷款,花旗银行等财团连续不断要求太z奶提前还贷。
2008年10月23日对赌最后时限来临,在三大投行压力之下,李总被迫与之约定了两个方式:
1、一个月内太z奶找到下家让三大投行套现离场;
2、执行对赌协议,李总交出股权净身出户。
一个月后他改任名誉董事长,实际上被踢出了自己推着板车创立12年的太z奶。
《对赌》不是堵bo,但是真的是害人!如果有融资计划,建议不要签订《对赌协议》,而是签《增资扩股协议》。
当然《进入退出协议》《回购协议》也是融资必须要定好的,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些协议一定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