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今天告诉自己 北京燕郊二胎二套首付比例已经20%, 贷款利率也已经低到4.1%了,北京楼市未来可能很美好,但明天会很煎熬
元旦一过,对咱北京公积金房奴来说有两个好消息!今天上班刚操作完,还有点时间我就说道说道。
第一个就是去年不是降息了么,那去年10月之前办下来公积金贷款的,今年1月1日利息才调整。我今早登录了一下市公积金系统,自己贷款90万15年的房,最低月供少了80还是90元。算蚊子腿肉吧,少还点总归不错。比如个别月报销奖金没到账,光靠底薪的话,那临时还个最低金额,应应急也行。当然实际上如果公积金每月还款总是最低的话,后面负担大。
还有一个就是之前北京的话,自动提取公积金最小间隔都是季度一提。今年改成每月都可以提了!不过这个得自己手工改。我刚在系统里改了,花不到2分钟,方便。
首先打开市公积金系统,不知道的百度一搜就知道。进去之后,点左边导航按钮里的我要提取,弹出菜单选已申请提取事项管理,然后右边会列出已有提取列表。选季度自动提取的那一条,点右边的约定提取管理按钮,进去后把季度改为月度,选个每月提取的日子,我定的5号也就是明天,提交就行,等着钱到账吧。有了月度提取,能直接冲抵月供,手里流动资金不就又多点[呲牙]
还有一个事,今年起,万一晚几天还款的滞纳金恢复了,同时还可能会上征信。去年下半年疫情取消了滞纳金,也不上征信。今年等于这方面恢复常态了。
你们一个月房贷都是多少?
个人情况:
88年,互联网大厂线上运营(这个行业已经消失,没错就是争议最大的那个)
购房情况:
在最差的那几个省会城市买房,2017年上车,回头看运气不错,房价刚刚抬头。其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买房,要问为什么,我只能说那会儿和女朋友感情好,要结婚,肯定要买房啊,于是我就入手了,可以看出我在买房时也没什么规划,或许这是所有20多岁年轻人被时代浪潮推进的一个必要环节,买房结婚。
购房时利率打了9折,当时入手时,留了个心眼,死活要打折,利率在4.5%,朋友都说不可思议。但是谨小慎微让我们错过了拥有3居的可能性,其实现在看3居,月供也就多了几百块钱。
贷款情况:
8500房价入手,首付20%,贷款63万,开始月供3250,调整了一次LPR后未3200。目前我和老婆全部失业,育有一可爱女娃,不得已今年再次离开省会选择漂泊,孩子和老婆留在省会生活。
收入情况:
副业做博主一个月5000左右,省会如果工作,工资一个月5000左右,老婆全职带娃,看起来很好,但是等你实际生活还是会发现,有点拮据,只要孩子有一次培训费,就会让家里见底,缩减欲望。开源节流,不穷教育,目前是家里主要任务。
目前北京上班,一个月16k,公积金社保最低缴纳,准备6个月后,转异地商转公。
第二个任务就是提前还款,现在才发现建行有提前还款这个选项,以前太理想化了,觉得没必要还,还是太天真。建行是支持1000起还的。
2023年我国两大经济目标:1、稳定发展房地产2、刺激扩大国内消费。但是房地产和内需消费是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居民在房地产上的消费会大大减少其他消费能力。两者如何取舍?先保房地产再解决内需,说白了就是先让房子涨价或者稳价、再让物价上涨。保房地产有成功模式:首先、政策支持、管理层表态。其次,银行大量放水提供炮弹促成价格上涨,然后,树立一个成功的标杆进而大力宣传。最后,造成羊群效应,实现既定目标。政策+贷款+宣传=房价上涨的模式是屡试不爽的!但是在扩大内需上这一模式是否可行很不确定。但采用信贷手段尝试找到两者的平衡点:银行信贷政策既银行将钱借给谁?借多少?从目前看先把钱投向房地产,然后再投向企业和居民来刺激扩大内需。
在贷款发放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转变贷款类型的最简单方式就是:管理层默认按揭转经营、代购或者赎楼等用经营贷款替换购房贷款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1、银行报表上改变以下贷款用途就实现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符合政策要求、2、银行住房类贷款的减少保证了“房住不炒”的底线。3、按揭转经营贷款利率下降,购房者利息负担降低从而把多余的钱去进行其他消费扩大内需。4、经营贷款更低的贷款利率同按揭一样的还款方式也能更好的刺激房地产交易保证房地产不萎缩、5、迫使银行提高自身业务转型,从传统安全高利的按揭贷款转向风险高利率低的经营贷款。
所以,用经营贷款代替按揭贷款是管理层政策、银行和购房者多赢的结果,是银行和贷款者的必然选择。如果哪个银行现在还不重视经营贷款贷款存量占比必将丧失未来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