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春是心理辅导老师(连载)
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士,和律师,还有普通“一对一”的辅导老师一样,他们都是用单位时间来收费的。
李荣春老师是专业的持证心理辅导老师,我和他相识于共同为困境孩子服务的助学机构,在那种只有付出没有收获的群体里,他像一枝独秀,用自己的真诚,为每一位慕名而来的求助者,提供家庭和孩子关系的心理辅导服务。
我把收费这件事放在最前面来讲,一是很多青少年面对心理问题的时候,自我的认知不够,还有一点就是家庭对这种问题的认知也非常有限,面对高昂的辅导费用,很多家庭都会望而却步,采取的措施也是“扔一段时间就好了”不去积极寻找专业人士去辅导。
近期,那个被心理问题困扰的孩子,从走失到再找到,这个过程被全国网民所关注,最后谜底揭开,孩子就是被青春期的厌学情绪所困扰,进而扩大到对人生的厌倦,几乎是这种情绪把自己的生活紧紧的捆绑起来了。
随着谜底被揭开,那些五花八门的猜测一瞬间就被打碎了,更有唯恐天下不乱的造谣者在事情真相大白的同时,为自己的不负责任付出了法律的代价。
这件事情给全国的家庭都上了一个活生生的心理辅导课,它警醒了人们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视,告诉世人,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那种难以承受的压力。
A格也是我在这个公益组织认识的一个朋友,那时候她因为家庭问题刚刚和前夫办理了离婚手续,在共同为困境孩子服务的道路上,我们彼此间建立起了非常宝贵的倾注了正能量精神的友谊。
昨天,A格向我打听,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应该怎么办才好,她说正在上高三的孩子开始厌学,对她说不愿意在学校呆下去了,她们娘俩为此已经发生过了激烈的争吵。
出于一种敏感,就好像经历意外的现场有人随意帮伤者处理,总有专业的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的人告诉大家“不要随意搬动”因为外伤原因昏迷的受伤者,此时搬动他要有专业的医生去指导操作,否则有可能给伤者带来原本就能避免的伤害。
我赶紧跟她说:“千万不要再和孩子争吵,这种情况要找一下专业人士做一些疏导才行。”
“是啊,我也想应该这样,怎么找呢?”A格有些无助的问我。
我对她的建议是找李荣春老师去谈一谈。
说到这里,我向朋友们介绍一下我前面提到的“公益组织”那是一个有数百人参与,共同为困境孩子提供帮助的社会组织,在为孩子们服务的过程中人员组织相对比较松散,协会的活动也都是在大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自愿参与,成员之间相互并不熟识。
即使不熟悉,在参加公益活动的时候气氛也非常和谐、友善,因为来这里的每一位朋友都怀有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付出。
A格离婚之后,正在哺乳期的小女儿分给她抚养,男方不会再给她孩子抚养费,因为大女儿分给了男方抚养。这看似公平的离婚分配,对于净身出户的A格来说,生活一下子陷入了极度的贫困。尽管有收入,也不过是每月两三千的工资收入,就这点钱几乎刚刚够维持娘俩的基本存活。
上高三的是她的大女儿,本来是分给男方抚养,但据我了解,A格在大女儿的成长中却从未离开。在寄宿制学校读书的女儿,从他们离婚后一直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分给了父亲,她的母亲对她的每一次援助,也都是在一种极度艰难的环境中付出。
对于我的建议她深信不疑,对于开支方面,她不得不首先确认自己能否承担,问我:“那李老师的收费是怎么样呢?”
因为朋友间的熟识,以及我对她经济状况的了解,我直言不讳的跟她说:“你恐怕付不起!”
但是我了解李荣春老师,他对于求助者付费的态度和别人不一样,尤其是对协会的成员们,有能力给钱的就收费,没能力给钱的他只说服务,不收钱。
在我印象当中,助学组织这边过去的人当中,他还没有过收费的经历。
出于尊重,我把A格的情况,特别强调了她的经济情况作了简单介绍,毫无意外的,他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说:“不收费,你让她联系我吧!”
我把李老师的答复,还有联系方式一并转给了A格,听到这个消息她很开心,有一种沙漠遇上绿洲的感觉迸发出来。
当天,李老师隆尧老家去办事,他让A格把孩子从学校接出来,在他处理完手头事情后一起见了面,简单的和孩子,以及A格作了个基本的沟通。
李老师虽然年届七十,但说话做事从来都是有一说一,从来不会有过多的心机,给人的感觉永远带着一份让人无以质疑的真诚。在心理疏导方面,他大比重是听对方的话,他自己的输出信息相对较少,如果说出来,也是对问题有了一个大致分析后的诊断结果。
有些心理老师说出的判断,作为当事人,很多时候内心无法接受,或者接受度很低,但难以回避的专业人士所做的判断往往是正确的。
我知道,A格和李老师分开之后应该有一个对谈话内容消化的一个过程。
我接到李老师的信息:“问题不大,可以调整过来。”
他说见到A格之前并没有太大把握,因为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疏导的作用有限,在和A格沟通后感觉她的情况是比较好的,主要在于她们母女间的关系相对于其它类似家庭要好很多。
(待续)
曹德旺办大学:钱不是问题,地不是问题,就业不是问题。对普通家庭来说,一步解决上大学、找工作两大问题,能不动心吗?
曹德旺捐资上百亿筹建的福耀科技大学有了最新的消息。简单来说,曹总定了方向,给了承诺,画了蓝图,就等着学校落成,学生进门了。
①定方向
提到为什么要创办福耀科技大学,曹德旺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制造业太缺人才了。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如果没有年轻人愿意投身制造业,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曹德旺对于制造业的人才缺口痛心疾首:“当下的年轻人,宁愿到物业管理公司做保安,宁愿骑摩托车送外卖,宁愿去做直播带货,也不愿意去工厂。“没有人才就没有竞争力”,很多企业家都有相同的看法。”
我想说的是,换个角度看,当今的中国年轻人也确实不容易。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相对温暖的环境当中,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对于“艰苦奋斗”一类的词语是不熟悉,也无法理解的。
这个时代的发展速度奇快,诞生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当工厂的工作在年轻人的眼里不再具备竞争力的时候,我们很难说服他们走入工厂,将自己的命运与车间绑定。
最近两年,就业市场并不红火,内卷严重。此时此刻,接着国家大力扶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东风,率先“回归工厂”的年轻人,有可能在未来收获不错的职业回报。但企业家们的理念也要跟上,不能把员工视作零部件,要舍得分钱,懂得疼人才行。
②给承诺
在曹德旺的眼里,办学的资金根本就不成问题,他表示,在学校建成之后还会再凑100万成立奖教助学金。未来学校会依托公募基金,吸引社会捐赠,助力学校发展。
在曹德旺的眼里,办学的土地也不成问题,福州无偿提供了1200亩的土地,对于一所正在筹建中的新兴大学来说,这足够了。
福耀科技大学第一任校长,原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表示,福耀科技大学的学生,前两年学习基础课,大三进入专业学院,每个寒假和暑假,学校都会要求学生进实验室学习或者到企业实习,而且这些实践的内容都是计入学分的。
我认为,钱也好,地也好,就业机会也好,都是踏踏实实办学的基础。福耀科技大学是一所公办大学,到这里上学是有保障的。
如果学校学习德国职业高等院校的“双导师制”可以成功推行,那么培养出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操技能的人才,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在当前知识内卷,学历内卷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之下,靠技能,靠动手去竞争和求职,也许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③画蓝图
曹德旺出生于1946年,马上就要过76岁的生日了。在可以含饴弄孙的年龄筹办一所大学,他比任何人都懂得教育作为事业而非产业存在的意义。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福耀科技大学的图纸和资料,他亲手绘制了学校的校门,写下了“敬天爱人,止于至善”的校训。这是福耀科技大学的理念蓝图。
在2021年年底举行的全球产业发展论坛上,曹德旺坦言,自己办大学的理念就是先培养学生成为工程师。他亲口说,学生要拿毕业证书,必须要有工程师的资格才能出去。这是福耀科技大学的人才蓝图。
福耀科技大学在成立之初,主要开办材料、信息、车辆、机械、环境、经管,6个方向的专业类别。具体的专业培养方案还在设计之中,这意味着学校的专业设置可能与现在国内大学的相同专业完全不同,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你必须承认这是一种挑战,但也要看到这是一个机会。这是福耀科技大学的专业蓝图。
你是否看好福耀科技大学的发展?你对年轻人不爱进工厂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更多教育观点,请关注@缪老师妙笔生花
#教育听我说#
2009年11月26日早晨,上海海事大学一名女研究生被发现在寝室厕所自杀身亡。她利用离地不到一米的水龙头上吊,但凡她的内心有一丝挣扎,她都可以立刻抬头停止自杀。可她还是死了,带着必死的决心。
她叫杨元元,一个来自湖北武汉的普通农村女孩。
杨元元的父亲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不幸在她六岁那年就病逝了。父亲的去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此后,她的母亲望瑞玲独自带大她和弟弟。虽然生活艰辛,但两个孩子都很争气,成绩优异。
高考后,杨元元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母亲的反对迫使她放弃了自己的志向,留在了武大读经济学。在大学期间,她勤工俭学,努力为家人减轻负担,虽然生活艰辛,但她仍对未来充满憧憬与信心。
在杨元元大三那年,望瑞玲的厂房搬迁了,她因为住房问题选择下岗,不愿再待在老家,而是选择投靠女儿,直接住进了杨元元的寝室。
学院了解到这件事后,给母女二人单独安排了一间宿舍,这也给后来杨元元再次“带母求学”留下了伏笔。
毕业后,因为还不起助学贷款,杨元元的毕业证被扣,这使她在找工作时受到阻碍,而母亲也对她找的工作很不满意。
期间,杨元元曾几次考上研究生,又不得不因家庭情况放弃。
她在工作和学业上频频被打击,不断蹉跎着,直到09年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这一次,望瑞玲终于松了口,杨元元得以顺利入学。
有了武大的经历后,望瑞玲理所应当地跟着去了。但这一次,校方的态度比较坚决,不愿让望瑞玲住进学校寝室。
出于母亲对自己多年的抚养,杨元元无法对其不管不顾。
她曾给学院领导写申请,言辞恳切地讲述了母亲的不容易、家庭的困难。虽然校方仍以不合规拒绝了她的申请,但愿意给她补贴让她们在校外租房。
对此,望瑞玲不甚满意,始终想住进宿舍。面对母亲的诉求,杨元元在自责压抑中回了宿舍,谁料竟再也没有出来。
她的弟弟杨平平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惊,因为他从没受到过这样的束缚,母亲总是报喜不报忧,放任他追逐自己的人生。在他心中姐姐也是个独立的人,凡事都很有主见,不曾想过有一天会沦落至此。
对于女儿的死,望瑞玲认定是学校的责任。她在媒体采访时夸大其词,哭闹着要求校方赔偿35万,这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面对舆论压力,上海海事大学出面澄清,表示报道不属实。校方不愿对此事道歉,且只接受赔付16万。
此案曾闹得轰轰烈烈,直到凤凰卫视记者经过深入调查,才得以解开内情。
杨元元生前曾在日记里写过,“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读了这么多年书还是没有什么改变。”
这句话成了她的遗言。
没人会愿意一直被亲情捆绑干涉,被脐带束缚一生,这是畸形的孝顺。
而正是这样的“孝”,使得杨元元被迫顺从着压抑着,她的爱与精力不断被消耗殆尽。为了报答养育之恩,她最后将自己的生命还给了母亲。
#高考那些事##高考填报志愿#
比较权威的建议是:城市>学校>专业。
具体来说就是,优先考虑城市,其次考虑学校,在选中的城市中选中高性价比的学校,最后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所长选一个专业。
背后的逻辑是,发达地区的考生可以考出去到欠发达地区,因为地区溢价,同样的分数能考取更好的学校;
反过来,欠发达地区的考生优先考虑选择发达城市,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对一个年轻人的成长价值不可估量。
理论上,高屋建瓴,很正确。
实际操作上,还是建议考生和家长把自身的具体情况放在第一位,切莫削足适履,照着硬套。
从上而下,势能使然,无疑是容易做到的。也就是说从发达地区去到欠发达地区,搭着地区溢价的顺风车,以城市等级的退,换取学校等级上的进,只要考生本人愿意“吃苦”,自然是笔合算的交易。
人生最黄金的年龄,远离喧嚣,离开天然舒适的亲朋圈,安下心独自一人赴他乡求学,长远看,会成长得更茁壮。
从下而上,逆风翻盘的故事多半出现在鸡汤和据说里,听起来励志又美丽,行动起来千难万难。
若是身处小城镇,家境殷实,而且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比较开阔,至少成长过程中,除了单一的学习,孩子也有其他精神层面的建设,至少眼见过、脚踩过外边的世界,那么完全可以逆流而上,把自己交付给一个软硬实力更占优的全新城市,借力大环境,重塑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阶层的跃迁,更多是举全家之力,多少年如一日的坚持,最终博得综合实力的胜出。
若是纯乡野孩子,如我一般,一边读书一边奔忙于田间地头,能去读书已经是全家鼎力而为,那么还是首选性价比较高的吧。
当然,如果成绩顶格,一步到位直通清北,那么奖学金、助学金一路保驾护航,可保你衣食无忧安心读书。
多数的孩子没有伞,要靠自己奔跑的,那么建议就近选择,譬如本省有非常好的院校,就是特别适合的选择。
同等分数,优先录取本省考生的省内保护普遍存在,距离相近、生活方式趋同,消费水平也相对接近,出身农村的孩子也好有个平稳的过渡,慢慢融入城市。
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等,不是一入校马上就有的,吃饭的问题实实在在。
选专业优先考虑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专业,可以适当听取老师家长的建议,也可以参考就业前景,但最好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选的专业如同嫁的郎君和娶的媳妇,别人看着怎么好都没用,日后至少四年,也许一辈子,天天绑在一起过日子的是你自己,专业选错了,大好年华会过得灰头土脸惨兮兮。
过来人言尽于此,望每个学子都能逐梦成功,去到自己心仪的大学和城市,奋斗一份美丽的人生答卷。
2009年11月26日,杨元元在上海海事大学宿舍的卫生间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用一条毛巾和一条枕巾首尾相接,绑在洗手盆的水龙头上,以一种极为痛苦的半蹲方式跟这个社会告别。
1979年的冬天,杨元元出生在湖北枝江一个山区的兵工厂。
杨父对杨元元寄予了厚望,希望她长大后有出息,能够赚大钱,给她取名——元元。
弟弟也在两年后出生了,杨父给他取名——顺顺,希望他的一生都顺顺利利。
天有不测之风云,就在杨杨元元上小学的时候,杨父却因疾病身亡命殒,留下杨元元与寡母幼弟相依为命。
一夜间重担全落在母亲望瑞玲肩上,为了维持生计,她白天在兵工厂当车工,晚上则为工厂看大门,经常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
杨元元非常懂事,不仅学习不用母亲操心,还将家里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看见懂事的杨元元,望瑞玲也没觉得生活有多苦。
转眼间,杨元元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她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他们那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人。
她的理想大学是大连海事学院法律系,可母亲望瑞玲却表示,律师挣不了几个钱,还不如选个能挣钱的专业。
于是,杨元元便答应了母亲,选了个能挣钱的专业——武汉大学商学院经济学,而且还离家近。
杨元元不仅在学习上很努力,她还超负荷的做兼职,以至于在大学期间,她并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而且还把赚到的收入交给了母亲。
杨元元大三那年,弟弟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也考上了武汉大学。
然而,幸福截然而止,母亲所在的兵工厂要搬迁至新厂区,老职工需要绞纳3.5万才能获得住房一套,3.5万元对于当时的望瑞玲来讲,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眼看同住的老职工都搬走了,望瑞玲脑海中萌生了一种想法,于是,她在厂里办了内退,带着行李就来到了武汉。
杨元元得知母亲来武汉后,望瑞玲已经拿着行李在宿舍楼下了。
然而母亲的到来,却给杨元元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此,她想到了向学校伸出援手,学校同情杨元元家的际遇,便同意安排了一间闲置的宿舍给母女二个居住。
就这样,望瑞玲就在武汉大学定居了下来,之后望瑞玲在武汉大学的日子,也算是过的有滋有味,她还在学校做起了小生意,每天还能赚上十几二十元作为生活补贴。
弹指之间,望瑞玲在武汉大学已经有一年有余了,杨元元毕业了,望瑞玲也到了不得不搬走的时候了。
杨元元就迫不及待的找工作,然而却屡屡碰壁,因为她还有3900元的助学贷款未还上,学校暂时扣押了她的学位证书。
于是,杨元元便白天去当家教,结束后,再花两小时车程去母亲摆摊那帮忙,日子过的并不轻松,然而她从来没有在母亲面前说过一个累字,还将赚来的大部分钱都交给了母亲补贴弟弟读书。
杨元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以至于她直一近30岁了还一事无成,连场像样的恋爱都没谈过。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此时,她弟弟给她指引着前进的道路,因为弟弟考上了北大直博,看到弟弟如此优秀,她再次燃起了重回校园读书梦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元元没日没夜地学习,2009年成功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学公费研究生。
而这一次,望瑞玲没有再反对了,为了姐姐能专心读书,弟弟提出让母亲跟着去北京,可拎不清的母亲却表示对上海有情节。
就这样,忧如回到了8年前在武汉大学,杨元元再和母亲挤在了宿舍的那张单人床上。
可是自从望瑞玲住进宿舍后,舍友们都以不方便为由,个个都申请转宿或者直接搬走。
杨元元只能和母亲租房子住,可她们找了一天,最便宜的房子也要600元一个月,杨元元想着租下,可母亲却说太贵了,明天再找找看,今晚只能先找宾馆住下,得知要100元一晚时,望瑞玲一夜未眠。
第二天,母女俩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于是望瑞玲骗杨元元,说自己找到有50元一晚的宾馆,让杨元元回宿舍,她自己去就行。
然而,望瑞玲并没有去所谓的宾馆,而是去学校的电影院住了一夜。
此刻,杨元元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住房,皇天不负有心人,当天下午,她们就找到了一间500元一个月的住房,可当她们打开门的那一刹那,母女二人傻眼了,因为那仅是个毛坯房,连一件家具也没有。
于是杨元元赶紧回到了宿舍,拿来了被褥和垫子,硬着头皮和母亲睡在了地上。到了晚上,气温急骤下降,睡梦中,杨元元感觉到母亲冻得直哆嗦,她赶忙抱住母亲,眼泪再一次地流了下来。
杨元元看着家徒四壁的出租屋,她第一次感觉到:“知识改变不了命运!”,想想已经30岁了,却一事无成,还让母亲跟着自己过这样的苦日子。
大清早,杨元元告诉母亲:“学校凭什么不让我们住,我要去找校领导。”
然而,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了…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孝顺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可做为母亲却一次次折断女儿的翅膀,一次次把自己捆绑在女儿身上,却忘了女儿也是需要心疼的,她也需要自由呼吸,同住女儿宿舍,可曾考虑过女儿的感受,被同学看不起,排挤!女儿的焦虑,自卑她看不到,也从未考虑过她带给女儿的压力有多重!
寒门难出贵子,其实才是世界的公平所在。高考结束,我们来聊一聊为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
因为寒门难出贵子是对上一辈奋斗者的公平。你想靠着一代人的努力就超越别人家几代人的积累,可能吗?很难。现实中,你需要比别人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有可能达到别人的起点。然而,你什么都会选择最保守、最安全的路,因为失败一次你就会满盘皆输。但别人可以失败九次,然后在第十次成功即可。
十年前有人问,穷人如何快速地致富,你会说去健身,去学习、去理财。那如果有成功的上一辈去指点下一辈的你去互联网大厂工作,去做电商,去大城市买一套,那么,恭喜你已经致富了。贫穷的世界,常常是一片失去机遇的土地,因为机遇在穷人眼中基本都是骗局。经济越繁荣,勤奋就会越廉价,经济越发达,阶级就会越固化。但是哪怕命运的魔掌再一手遮天,也总会有漏网之鱼,这条漏网通道就是高考。高考是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最公平、最有希望翻身的路径。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教育是一种稀缺资源,义务教育是免费的,但为什么学区房能炒上天?美国精英阶级劝大家要快乐学习,自己却拼命地给孩子上补习班。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砍教培、砍补习,因为如果资本和教育绑定,穷人的努力就会在富人面前不堪一击。一千块钱一个小时的名师课,你上的起吗?三十万一年的留学教育,你能去吗?当教育和资本绑定,高考就会极大地失去公平。
我出生在湖南西部的一个贫困山区,如果不是高考,如果不是国家的这个助学贷款,我现在就可能永远地留在了农村老家种田伐木,而不是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认知。还是那句话,哪怕命运的魔掌在一手遮天,也总能有漏网之鱼。只要资本无法绑架教育,穷人向上的通道,将会永远畅通。
对普通家庭的孩子啊,我想说一句,一定要好好抓住高考的这一次机会,祝大家金榜题名。欢迎评论区留言,谢谢!
#怎么选专业和大学#
比较权威的建议是:城市>学校>专业。
大致意思就是,如果考生没有明确的专业意向的话,建议优先考虑城市,其次考虑学校,在选中的城市中选中高性价比的学校,最后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所长选一个专业。
具体来说,发达地区的考生可以考出去到欠发达地区,因为地区溢价,同样的分数能考取更好的学校;反过来,欠发达地区的考生优先考虑选择发达城市,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对一个年轻人的成长价值不可估量。
理论上,高屋建瓴,很正确。
实际操作上,还是建议考生和家长,把自身的具体情况放在第一位,切莫削足适履,照着硬套。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时刻都在变,数学建模从准备、假设、模型建立、求解、分析,步步小心推演到了最后的检验环节,往往还对不上呢,何况一个泛泛而谈的理论,听起来很对,用起来却无从下手。
从上而下,势能使然,无疑是容易做到的。也就是说从发达地区去到欠发达地区,搭着地区溢价的顺风车,以城市等级的退换取学校等级上的进,只要考生本人愿意“吃苦”,自然是笔合算的交易。人生最黄金的年龄,远离喧嚣,离开天然的亲朋圈,安下心独自一人赴他乡求学,长远看会成长得更茁壮。
从下而上,逆风翻盘的故事多半出现在鸡汤和据说里,听起来励志又美丽,行动起来千难万难。若是身处小城镇,家境殷实,而且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比较开阔,至少成长过程中,除了单一的学习也有其他精神层面的建设,至少时不时出去走走看看,眼见过、脚踩过外边的世界,那么完全可以逆流而上,把自己交付给一个全新的软硬实力更占优的城市,借力大环境,重塑一个更美好的自己。阶层的跃迁,更多是举全家之力,多少年如一日的坚持,最终博得综合实力的胜出。
若是纯乡野孩子,如我一般,一边读书一边奔忙于田间地头,能去读书已经是全家鼎力而行,那么还是首选性价比做决定吧。除非成绩顶格,一步到位直通清北,那么奖学金、助学金一路保驾护航,可保你衣食无忧安心读书。
多数的孩子没有伞,要靠自己奔跑的,那么建议高性价比的可选择院校里,就近选择,譬如本省有非常好的院校,就是特别适合的选择。同等分数优先录取本省考生的省内保护,普遍存在,距离相近,生活方式趋同,消费水平也相对接近,出身乡野的孩子也好有个平稳的过渡,慢慢融入城市。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等,不是一入校马上就有的,吃饭的问题实实在在。
选专业优先考虑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专业,可以适当听取老师家长的建议,也可以参考就业前景,但还是必须遵从自己的内心。选的专业如同嫁的郎君和娶的媳妇,别人看着怎么好都没用,日后至少四年,也许一辈子,天天绑在一起过日子的是你自己,专业选错了,大好年华会过得灰头土脸惨兮兮。
过来人言尽于此,望每个学子都能逐梦成功,去到自己心仪的大学,绽放美丽的青春!
十年前爷爷生病住院,手术费要3000块钱,对于一贫如洗的我家是个天文数字,隔壁床的阿姨给我垫付了手术费。上周我接到一个电话:“小江,我需要你帮助我了。”我连忙问她:“您是秀萍阿姨吗?”
我是李小江,从小就和爷爷相依为命。我们家在一个小山村里,家里很穷,全村都很穷。从小我就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没想到还没到我改变命运,老师就来通知我说我爷爷住院了。班长陪着我赶到医院。医生说要做手术,我的天都要塌下来了。
从我记事起,家里只有我和爷爷两个人。爷爷每天下地干活,就用绳子把我绑到地旁边的大树上,记忆中爷爷的背就是弯弯的。小时候我也哭闹着要找爸爸妈妈,爷爷总说他们去城里赚钱给我买好吃的了。等我长大才知道,爸爸在我4岁的时候就病逝了,妈妈嫌弃家里穷也走了。
医生跟我说爷爷一定要做手术了,要不然可能会没命,但是手术费要3000块钱,这对我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我当时才高三学习一直是全县第一名,老师说我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我也想着改变命运带着爷爷走出大山,可是现在大山没走出去,连爷爷的手术费都凑不齐。
班长也是个小孩,家里也不富裕,看见我这样,自告奋勇说回学校跟老师商量看看能不能捐款。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虽说这时候我应该顶天立地地撑起这个家,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能怎么办,爷爷只有爸爸一个孩子,平时没有什么亲戚来往。我只能回去到村里凑凑,可是村里人的情况跟我家都差不多。班里的捐款加上村里借的钱加起来手术费还差2000。
我真的是很绝望,我不知该怎么办,能想的办法我都想了,可是手术费凑不齐。爷爷要是去世了我该怎么办,我跟他说了那么久我只要努力走出大山一定会让他享福的,可是现在福没享到命都快没了。我蹲在医院门口哭得死去活来。
正在这时,一个阿姨跟我打招呼,我一看是隔壁床的秀萍阿姨。她问我是不是钱还没凑到?还差多少钱?我跟她说还差2000块钱。本来我想着2000块钱对谁家都是个大数,肯定没有希望了。
没想到秀萍阿姨二话不说,就带我去银行取了3千块钱。她跟我说,孩子你爷爷岁数大了,做完手术可能不能马上出院,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而且回家也要好好地补充营养,这样身体才能好起来。
我有些吃惊地问她,咱们就是打过招呼的病友,您为啥这么帮我。秀萍阿姨说,我看了这几天,你是个善良的孩子。我小时候也碰到过这样的事,也是一个好心人帮了我,她跟我说人生在世谁都有个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希望你以后能好好上学,碰到有困难的事情,能办一把就帮一把,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当时,我就把班长的手机号留给了她,在我的坚持下给她写了欠条,我告诉他我一定会还钱给她的。爷爷出院的时候,秀萍阿姨还买了补品专门来看我们,还把我们送回了村里。
后来我努力学习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学校我努力上课,课余时间我就出去派传单,做家教,所有能赚钱的活我都干。老师了解了我家的情况,还给我申请了助学贷款。
第一个学期放寒假,我带着礼物去了秀萍阿姨家,没想到开门的是一个素未蒙面的大叔,大叔说半年前他就买下了这套房子。至于主人家去了哪里他也不知道。
我又跟好几个邻居打听秀萍阿姨的下落,终于让我打听出来了,原来秀萍阿姨的儿子在珠海定居了,她儿媳妇是珠海当地的人,所以儿子把秀萍阿姨也接过去享福去了。
就这样为了秀萍阿姨,我专门把当时留个秀萍阿姨的手机号要了过来。这么多年我的手机没换过电话号,24小时不关机。
没想到上周我终于接到了秀萍阿姨的电话,原来这些年秀萍阿姨过得并不好,他的儿子儿媳意外丧生,因为没抓到人所以当时住院费用是自己家承担的,即使是卖了房子依然没有救回来人,现在她和小孙女相依为命。
实在过不下去了,就想着试着找我。我跟她说,你回老家吧,我现在是学校的特级教师,我们有能力来照顾你。可是她不肯只想让我把借的钱块钱还给她。
我给她转了3万块钱,她不肯收。我准备回去跟老婆孩子商量一下一起劝说秀萍阿姨来我家,或者是回到老家再买套房子,也好有个照应。毕竟没有当年她的乐善好施,就没有今天的我,大家说我做得对吗?
@慕容德慧有话说:
看了您的分享,我即为您揪心,有觉得您是幸运的。因为即使从小无父无母,您还有一个爱您的爷爷,不管在任何时候,爷爷都没有放弃过让您读书。而且在爷爷住院,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一个没有深交的阿姨对您伸出了援助之手。要是到那些年3千块钱真不是一个小数目,约等于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了。
也是您的孝顺感动了其他人,让秀萍阿姨觉得你是一个值得相信,值得帮助的人。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这么多年您一直在等她的电话,在接到电话,人家明确只要还当时的欠款的情况下,您还要继续报答她,您真是一个特别棒的人。
大家说我说得对吗?
#狂飙我来追# 相信因果:高启强与其创作原型刘汉一样不会有好下场
《狂飙》毫无疑问地成为2023年扫黑除恶第一剧,全方位地揭露了保护伞与黑恶势力之间如何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的恶行。
也许是追剧的人太多了,《狂飙》一剧影响力越来越大,代入感也越来越强。连网上沸沸扬扬的15岁少年胡鑫宇失踪案也被阴谋论者直接联想:“有没有高启强”。
胡鑫宇失踪案已经有公安部刑侦专家介入,抑郁自杀还是非正常死亡,需要官方的刑侦结论。对于阴谋论呢,没有出来结论之前,不予置评。
回到《狂飙》,高启强、高启盛的原型是刘汉刘能兄弟。连开设高端幼儿园、养老院、公益助学等方式以捆绑利益方的情节都很相似。据说,高启强的原型是已经伏法的四川黑老大刘汉。
提起刘汉,必然要说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场金融资本圈迄今难忘的3.27国债之战。在这场惊心动魄的金融大战中,至少让四个人完成了原始积累:当时28岁的魏东(涌金系),29岁的袁宝璟,34岁的周正毅以及30岁的刘汉。其中魏东自杀,袁宝璟被判处死刑,周正毅坐牢,刘汉涉黑死刑。三死一坐牢,就是天道轮回。
袁宝璟的结局最惨烈。327国债之后,他因在四川炒期货,跟刘汉结怨,随后袁氏兄弟雇凶刺杀刘汉未遂。这个被雇凶杀人的出身警察,后来多次要挟袁宝璟,袁的兄弟们就杀死了这个人。2006年法院判处袁宝璟四兄弟三人死刑一人死缓,而袁宝璟是否对刺杀事知情也没有证据。
后来有媒体在报道刘汉案的时候透露,袁家之所以付出如此惨重代价,是因为刘汉暗中运作的结果,其代价可能是一笔高达22亿元的利益输送。
至于刘汉,被捕的时候已经有400亿身家,涉黑,多条人命在身。在四川,刘汉号称是地下组织部长,可以左右不少公务员的升迁。当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刘汉已经“大到了不能倒”地步的时候,他突然倒下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高启强也是一个找了很多把保护伞的黑老大,呼风唤雨,何其得意威风。但无论你有多大的一把伞,无论你可以左右多少贪腐分子,只要有中纪委的反腐利剑,只要有安欣这样的孤勇者死磕,结局就是和刘汉一样的。
说到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