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被家里人催婚心灵鸡汤 你被家里人怎样催过婚

网络整理 资讯
侵夜而息的意思 20岁催学,30岁催婚,这样的社会时钟你听不听?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前段时间,在综艺节目《非正式会谈》中,来自于不同国家的嘉宾讲述了人们在不同社会中的生活节奏。嘉宾所运用的“社会时钟”这一术语,成为指代当下社会生活的形象比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社会时钟”。

被家里人催婚心灵鸡汤 你被家里人怎样催过婚

“社会时钟”概念由美国学者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用以描述那些记录个体生命主要里程碑的心理时间。从文化视角来看,“社会时钟”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并告诉我们是否在适当的时间实现应达到的目标。通俗地说,“社会时钟”就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人生节奏,也就是所谓“到什么年纪干什么”。

时下,孩提之童忙着上兴趣班,拓展兴趣;青少年忙于学业、着急工作;事业稍微稳定,就会被催着结婚生子;忙忙碌碌半辈子过去了,帮忙看孙子成了新任务……这些事件,正是“社会时钟”上的刻度。滴滴答答的钟表,到点报时,提醒你几点该做什么。就像年过三十的单身青年,总会遇到亲戚朋友旁敲侧击的提醒和暗示。如果没有按照“社会时钟”的计划行事,个人常常会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压力。

从 *** 议题也能看出,大部分关于“社会时钟”的讨论都集中在升学、求职、催婚、生子等话题上。可见这一概念的突然流行,折射出时下年轻人面临的生活挑战。尤其对于都市青年而言,教育程度更高、个性更突出、更习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价值观念,对于按部就班的节奏难免有些抵触、甚至倍感压力。相比父辈、祖辈而言,时下社会从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等方面给予年轻人更多样的选择。所以,“社会时钟”概念之所以引发热议,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宏大背景关系密切。

事实上,“社会时钟”在古代早已有之。《周官》所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令男子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孔子所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可以被理解为早期的社会时钟。无论古今中外,只要是组成一定规模的社会共同体,就必然会形成特定的生活节奏。从更长的历史时段看,时钟刻度也在因时变易,人们时下纠结的“社会时钟”与百十年前的标准早已迥然不同。而这一代人点滴拨转的时钟,说不定会减轻下一代人面临的“时差压力”。

美国社会哲学家芒福德在《技术与文明》中提出,工业时代的到来,让人类制造的机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例如,钟表的发明,就让人们开始精细规划时间,完全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从这一角度看,“社会时钟”可以被视为工业时代的隐喻,它的刻度意味着根据时代发展、对个人提出相对恰当的建议。但正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超越着人类的想象力,人们自我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多,才有人刻画崭新的时间表。所有人公认的“社会钟表”几乎不复存在。

话说回来,所有社会学理论归根到底都只能剖析群体,很难具体到形形 *** 的个人。约定俗成的“社会时钟”谈不上好坏,有人把它看作束缚,也有人把它看作善意的提醒,但因时钟报时而焦虑、甚至畏之如虎则大可不必。人生完全可以自作主宰,是打破 “社会时钟”、拥有独行的快乐,还是跟随大多数人的步伐,寻找同行的幸福,都无可厚非。

毕竟,听多少道理,学多少理论,最终目标都是过好这一生。

这正是:时钟滴答作响,向我人生请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24岁熬过今年的催婚 大龄催婚最毒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