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古代哪个朝代妆容更好看 古代女子的化妆用什么来上底妆

网络整理 资讯
化妆涂在脸上红红的那些叫什么 朱颜通鉴|古代的美女们都用什么化妆

应该给宝玉颁发一个更佳男闺蜜奖。

古代哪个朝代妆容更好看 古代女子的化妆用什么来上底妆

更佳男闺蜜--贾宝玉

《红楼梦》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平儿如今见他这般,心中暗暗的敁敪,果然话不虚传, *** 想的周到。又见袭人特特的开了箱子,拿出两件不大穿的衣裳,忙来洗了脸。宝玉一旁笑劝道:“姐姐还该擦上些脂粉,不然,倒像是和凤姐姐赌气的似的。况且又是他的好日子,而且老太太又打发了人来安慰你。”

平儿听了有理,便去找粉,只不见粉。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磁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儿,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说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对上香料制的。

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扑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不像别的粉涩滞。然后看见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

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宝玉又将盆内开的一支并蒂秋蕙,用竹剪刀铰下来,替他簪在鬓上……

真是操心无限,忒煞情多。怪不得曹公说“古今不肖无双”,这句话皮里阳秋,不“肖”即是不“类似”。中国古代那个推崇直男,物化女人的社会,有着莫名其妙的审美观和感情观。

很少有像宝玉这样从尊重和理解的角度出发,有耐心有体贴,欣赏姑娘们,看着还很纯洁。这是非常“人本”的。

然而跟着宝玉的眼睛,我们来观赏一下的话,也会觉得这个画面很美观,这个过程十分有趣

01

先来看看怡红院的妆台上,都有些什么物事。

“宣窑瓷盒”里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宝玉解释说不要小看,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香料 *** 的。平儿试了试,觉得果然轻白红香,又很润泽。

玉簪花虽然花型长条状如洁白的玉簪,但毕竟是个含水分的植物,怎么能够做成蘸粉的花棒呢?这其中既有生活,又有曹公的艺术加工。

明宋诩著《竹屿山房杂部》中就记载了这样一种制造香粉的 *** ——

珠子粉:白坯土,一钱半;白芷,取浮者去皮,一两;碎珠子,五分;麝香,一字;轻粉,二钱;鹰条,五钱;蜜陀僧,火煅七次,一两;金箔,五片;银箔,五片;朱砂,五钱;片脑,少许。右为细末。用上等定粉,入玉簪花开头中蒸,花青黑色为度,取出配对,匀面甚光莹。

这是当时比较讲究的面妆粉用品的 *** *** ,将各种原料放入玉簪花棒里面蒸,花棒颜色变为青黑就可以取出。这个较高档配方里的“密陀僧”就含有铅的成分,一般的 *** 更是直接使用铅粉,再加上用醋熏蒸,成品粉很伤皮肤。

使用玉簪花,既可以减低铅的毒性,而且一根根像现在的化妆小棉棒似的,直接往脸上摊匀,五官角落里也可以精细操作,很方便。

另外,花棒里的紫茉莉粉,在南方也很有生活。紫茉莉又叫草茉莉,是南方夏天常见的时令花卉,草本大株,有黄白红粉四种颜色,早晚开放而日中闭合,红色常见且颜色浓郁鲜明,故名“紫”茉莉。花种子很有特色,像一个个黑色的小手雷,所以又叫地雷花,种子里面是白色的粉末,儿童拿来擦在白色的板鞋上可以增白。

熟悉的紫茉莉

这样的植物花粉兑上药用的天然香料,既绿色天然又营养皮肤,比有毒的矿物铅粉讲究太多了。

02

实际上,使用铅粉,是汉代以后的事情

先秦女子的面妆,以粉白为美。《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但是先秦女子的“粉面”,是真的“粉面”,因为她们使用的粉,是用梁米或粟米,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淘、搅、滤、澄等工序,做出来的

不止女子使用,儒雅一点的男文青也用,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魏晋。

《世说新语》里有一个傅粉何郎的故事,何晏(何叔平)“美姿仪,面至白”,是一个白白净净的花美男。魏明帝曹叡怀疑他这么白,一定是傅粉化妆了,于是故意在大热天给他吃热汤面,何晏吃得大汗淋漓,用红色朝服的袖子擦汗,脸色反而更白了。

可见除了女性美,男性美也分两种,一种是雄壮豪迈,虬髯黑面的赳赳武夫;一种是“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座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的白面文士儒雅君子,有智慧有风度

人们对后一种的欣赏,更加纠结了一些又爱又恨的微妙矛盾成分,分寸感不好把握,很容易变成滑头不负责任过分修饰的“小白脸”,更糟糕的是城府颇深玩弄人性的“大白脸”奸臣。

京剧的白脸表奸

但是随着烧丹炼丹“修仙”方术的发展,汉代冶炼技术的提高,附着力高的金属铅粉,开始广泛流行于闺阁之间

“铅华”一词,在汉魏之际粉墨登场。

硕人颀颀,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样以天然无饰,清水芙蓉为美的诗经时代,渐行渐远

03

铅这种东西不仅有毒,还伤皮肤,年轻时可增加艳丽,但是衰老得也更迅速。

所以,美人们总是哀叹红颜脆弱,如朝露如泡影如灿烂春花,一夕而已。“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不仅如此,魏晋南北朝,天下大乱,人命如草。越是混乱越是痛苦的社会,人们反而在精神上越解放,越自由,越标新立异

体现在妆容上也是奇奇怪怪,想象力丰富,不仅有“白妆”,“红妆”,还有紫色的“紫妆”,黑色的“墨妆”;用油膏薄薄敷在眼下,模仿泪痕的“啼妆”;南朝梁元帝萧绎,文采风流人很聪明,可惜眇一目,深为恨事。

而正妻徐昭佩,也就是“徐娘半老”成语的主人,与萧绎之间不知有什么心结,居然只画一半脸,称为“半面妆”,意思是你只有一只眼睛,我就给你看一半脸。两个人确实是闹到了“死生不复相见”的地步。

此时的面妆,已经不仅是视觉上的审美,还承载了一部分个性展示,精神宣泄的标识作用

这个现象精神上一脉相传,到了隋唐五代,除了初唐时心理上还比较健康,“飞霞妆”“桃花妆”“酒晕妆”等等名目听上去亦还是在求新求美,晚唐的“泪妆”“血晕妆”,顾名思义就比较诡异了,谁会常常面对一脸泪痕或者一脸血红或者是绿眉黑额妆觉得是美观?

感受下血晕妆

总之是时代越空虚,面目越无聊。

04

怪异妆容,也不总是怪大于美。比如花钿、额黄、面yan、斜红。不但新奇妩媚,还各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花钿,又叫花子、额花、眉间俏,是一种额头眉间的饰物,秦代就开始有了。

六朝时特别盛行梅花状的花钿,相传宋武帝刘裕的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卧于含章殿的梅花树下,风吹落一朵梅花落在公主眉间,染出花瓣形状,水洗不去。宫人民间皆以为美,纷纷剪纸梅花贴于眉间,一时风行,称为“寿阳妆”

粘花钿的原料是一种鱼鳔做的,粘性很强,可以粘箭羽。使用的时候呵一口气,蘸少许唾液就可以贴上,卸妆时热水一敷就可以揭下来,很方便,又叫“呵胶”。

寿阳妆差不多这个感觉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源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就描绘了一幅深秋初冬的早晨,美人卷帘,呵手贴花钿,描“远山眉”的场景。

额黄,即是花黄,宫黄,贴黄,鸦黄

额黄起源于汉代“汉宫妆”,和花钿类似,同属于额部的装饰,但是额黄的范围更广一些。随着魏晋南北朝佛教东传并且繁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人们争相模仿寺院、石窟、壁画中的涂金菩萨造像,将自己额头染成黄色,称为“佛妆”

也有用黄纸或金箔剪成各种星月花鸟的形状,小巧玲珑,贴于额间,又叫贴“花”黄。

不止额黄,整个头都黄了

《木兰辞》里的女英雄花木兰,在结束了“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汉子生涯,回到家乡,用不无得意的口吻描写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05

面Yan和斜红都是面颊部位的装饰

面Yan是点于酒窝部位的。在传世壁画的供养人像里,比较多见,长簪步摇,面颊小小一点红色,艳丽妩媚。实际上也不仅限于酒窝部位,剪成金黄色小花星星点点贴上去,称为星yan

五代时已经发展到整个脸部都是,看上去纷繁破碎,被称为“碎妆”。

据传这种妆容始于三国时孙和的邓夫人。孙和喜爱邓夫人,常将其置于膝上。一次孙和在月下舞水晶如意,不小心伤了邓夫人的脸,血流不止。后来为了消除夫人脸上的疤痕,太医用白獭髓,玉屑和琥珀屑配药膏,结果琥珀屑用多了,伤好后脸上有赤点如珠,反而增添了妩媚的感觉。(晋,王嘉,《拾遗记》卷八)

斜红,也是一种传说中的妆容。魏文帝曹丕的宫人薛夜来很受宠爱。文帝在灯下读书,周围是水晶屏风,薛夜来走近时不小心一头撞了上去,血流如注,伤好之后脸上留下两道红色疤痕。奇怪的是文帝依然宠爱不已。其他人纷纷模仿薛夜来,用胭脂在脸上画出两道痕迹,称为“晓霞妆”

李冰冰的波尔多晚霞妆颇为惊艳

这两个传说,和西施因心痛的毛病蹙眉捧心;上官婉儿被武则天所伤,眉间留下剑痕,于是贴花黄掩饰等等故事,异曲同工,都有因缺陷以为美,或者说美到一定程度,非但是瑕不掩瑜,“瑕”反而可以增添容色

06

美人们脸上的丹青粉白黛绿胭脂绯,也是一本活的“朱颜通鉴”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

当然,傅粉,贴黄,描黛(见前文<黛玉为何叫颦儿?国人的恋眉情结>),必定少不了“施朱”和“点绛”。

施朱,即是敷抹胭脂。敷得重一些,叫酒晕妆;薄一些的,叫桃花妆;先打胭脂再罩一层粉,亦是飞霞妆的一种。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沙丞相軑侯夫人辛追的化妆盒里,就有胭脂了。至迟到了秦汉,我们的妇女面颊上,就已经红红白白,染出心中颜与色了。汉成帝妃赵合德,还创出一种“慵来妆”,蓬松发髻,淡画眉毛,薄薄打一层胭脂,营造一种慵懒倦怠的效果。

萌版的慵来妆

胭脂的原料是一种植物“红蓝花”,又叫黄蓝、红花。原产于西域匈奴焉支山,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国。

这种花 *** 的颜料,可以染帛,掺上一些动物的油脂,牛髓猪胰等,增加润滑浓稠度,可以防止皮肤皲裂,也有利于定妆。

霍去病夺取焉支和祁连之山后,匈奴人忧伤的古歌里,就有了这样的句子“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焉支之山,就是“烟支”“燕支”——“胭脂”山。

胭脂类不仅包含脂粉,也包含脂泽。

脂粉是粉末状的,脂泽就是膏油状的化妆品。有凃唇的唇脂,还有涂抹到头发上使头发润泽的膏油,因兑上香料散发馥郁的气味,称为“兰泽”。

四十四回里平儿理妆时,打开那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放着精炼的胭脂膏子,玫瑰颜色,鲜艳动人。宝玉叫她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唇上,或者其实也可以用手指肚蘸一点,点在嘴唇上。这个动作活画出一个词牌——《点绛唇》

古人 *** 胭脂的主材:红蓝花

古代女子以唇型小唇色艳红如樱桃为美,所以是“点”绛唇而不是“抹”绛唇,这是千年来上至深宫别院,下至寻常巷陌的兰闺妆台,日日上演的家常风俗画。

平儿挑在簪子上的胭脂,涂完嘴唇后剩下的,用水化开在掌心,就够装饰面颊了。这证明宝玉所言不虚,怡红院的精制密炼玫瑰膏,纯度浓度都是达到了一定水准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就是平儿以为会看见的东西,“成张”的胭脂纸。这种市场普遍售卖的胭脂纸,在上唇色的时候,可以放在双唇间含一下,不过 *** 精致程度不一,上色效果不太理想。

这里的宣窑瓷盒,白玉盒,是明清时期为化妆品专制的化妆盒。早在秦汉,化妆盒就已经很普遍,材质有金银铜等金属类,玉石玛瑙等矿物类,还有漆器螺钿陶瓷等手工类。

不难想象,以青花闻名的宣窑瓷盒,里面盛放着一根根青色的玉簪花棒,里面是饱满洁白的紫茉莉粉;白玉盒子里装着浓艳鲜明的玫瑰深红胭脂。

称着细竹帘,茜纱窗,绣花墩,菱花镜。这样的妆台,也是诗词的源头。

雨打梨花雪欺梅枝,春风夭桃云中骄杏,雾裹牡丹烟笼芍药……

一瓣一朵一片一枝一树,亦纷繁富丽亦淡雅宜人的颜色,或星星点点或璀璨堆积的颜色,从美人妆台,流向才子笔端,丰富了这个古老东方诗词国度的意象宝库。

历朝历代妆容你喜欢哪一个 古代女子的化妆用什么来上底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