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真品汉代陶俑图片及价格80公分 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三彩女陶俑背图

网络整理 资讯
压胜之物是什么意思 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陶俑(6)

41、彩绘横髻女坐俑

南朝

高11.5厘米

真品汉代陶俑图片及价格80公分 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三彩女陶俑背图

1982年陕西省安康市长岭乡红光村出土

女俑头梳横髻,左臂屈置膝上,五指并拢,横掌于胸前,右手撑地,头和身体向右微侧,其身份应该属于官宦之家的奴婢。

该俑上身着开领合衽宽袖襦,下着曳地长裙,为当时妇女较为常见的着装形式。襦是古代常见的一种短衣,长度通常到腰部,故又名腰襦。襦在汉代就为各阶层所穿用,根据季节不同,有单、绵之分,质地则有布或丝织品之分,普通劳动妇女多穿着布襦。汉魏之际,这种腰襦通常和长裙搭配穿着,裙亦称裳,因此就有了上襦下

裙之说。东汉之后,穿裙的妇女日益增多,襦裙的穿着方式为襦摆掖在裙内,裙腰多被提到了胸部或腋下,通常难以看出襦的长度,直到唐代还盛行这种穿法。

女俑所梳的横髻很可能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假髻,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当时的梳法应该是用硬度较强的材料作内部支撑,将假发盘好后再戴在头上,使用假发髻大大提高了妇女发髻的装饰效果,也成为东晋以后妇女争相效仿的时尚。

42、彩绘横髻女立俑

南朝

高23厘米

1982年陕西省安康市长岭乡红光村出

女俑头挽横髻,以珠带束扎,细目小口,面貌清秀,微含笑意。身着开领对衽窄袖短衫,下穿长裙,着履。腰束宽带,回环二周挽结。右臂下垂,左臂前曲,原似持物。

出土此俑的墓葬是目前陕西安康地区随葬陶俑数量最多的一座古墓,墓中出土的青瓷器、牛车以及陶俑的艺术风格与有确切纪年的南朝梁代墓葬遗物相似,所以该墓的时代当为南朝晚期。安康在南北朝时期属于南北方文化交汇的地区,墓中的陶俑既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又有南方文化的特点,说明当时虽然处于分裂割据、战争频繁的状态,但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并没有停滞。

该俑身份应为“徒附”,女性徒附一般从事侍奉主人、打扫庭院、采桑纺织、庖厨烹饪等工作。男子除了耕地外,还要为地主充当家丁、私兵看护庄园。该俑所梳发髻形制独特,为关中地区南北朝墓葬中所不见,是研究我国古代妇女发饰和当时社会妇女生活的重要资料。

43、彩绘胡人持盾武士俑

西魏

高35.5厘米

2002年西安市长安区鲍陂村赵超宗墓出土

武士高鼻阔口,头戴兜鳌,护耳披及肩部,穿柄裆铠,下着裤,穿长靴。右手下垂,似握兵器。左手曲臂握持盾牌。张嘴怒吼,两腿岔开站立,威风八面。俑体表面施白粉底,周身和盾牌均涂红彩。

西魏存在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但在我国古代军事制度的发展史上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北魏孝文帝内迁和推行汉化政策后,北镇(今山西大同一带)鲜卑族中下级军士们社会地位急剧下降,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加剧,恢复鲜卑武士在北魏立国之初部族兵制时期的社会地位,不仅可以安抚北镇兵士的情绪,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巩固鲜卑贵族集团的利益。因此,宇文泰在规范军事制度时,保留增加了一些鲜卑部族兵制的色彩。但是,当时宇文泰所能依靠的北镇鲜卑力量毕竟有限,不足以抗衡实力雄厚的东魏军事集团,所以争取关陇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就显得十分重要,于是一种新型兵制————府兵制度应运而生。公元550年,宇文泰设立了八个柱国大将军,正式开创了府兵制。府兵制在形式上采用鲜卑氏族部落的八部之制,府兵不入民籍,另立军籍从属于各自的统帅。关陇地方豪强控制的地主武装

————乡兵纳入了封建国家控制的府兵系统,增强了西魏政权的军事实力。鲜卑部族兵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血缘关系来组编部队,宇文泰将被北魏孝文帝改为汉姓的鲜卑将士恢复旧姓,让召募而来的关陇豪强及民众也随主将改用鲜卑姓氏,这是在大量汉族民众当府兵后,宇文泰试图调合汉族与鲜卑族矛盾、消泯民族界线所采取的一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鲜卑兵士社会地位和增强战斗力的作用。府兵制度影响较为深远,前后发展延续了二百多年,到唐玄宗时期才趋于消亡。

44、彩绘骑马俑

北周

高14.3厘米

2001年西安市征集

俑头戴红色风帽,头上仰,神情傲慢。身穿紫色战袍,双手握拳置于胸前,原持物(可能是稍)已失。骑枣红色马,墨线勾勒出马鬃及鞍鞘。

骑兵的灵活机动性和冲击力,在古代战争中是其他兵种无法相比的。骑兵最早在中原地区得到重视,源自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举。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战争十分频繁,骑兵的运用达到了 ***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北方的军力较南方强,北方各国军队由步、骑兵组成,以骑兵为主,北周的军队构成延续北魏、西魏以来的传统,以鲜卑骑兵为主力。魏晋南北朝时期骑兵使用的兵器,用于远射的还是弓和弩,格斗的是戟、稍(稍同槊)和大刀,而在实战中戟逐渐被稍所取代,再后来则是刀、稍并用,注重劈砍了。

北周时期关中地区陶俑雕塑受魏晋十六国陶俑塑造风格的影响, *** 的陶马,马头颇小,四腿呈柱状,与身躯比例很不协调,造型手法拙稚而缺乏神韵。这是少数民族政权进入中原后,在学习吸收汉文化因素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北魏孝文帝“虽螫革制度,变更习俗,其间朴略,未能淳也”,以致“胡风国俗,杂相揉乱”,这件陶俑身上还保留了较多的胡风,正是这种“杂相揉乱”现象的反映。

45、彩绘胡人俑

西魏

高22厘米

1984年陕西省咸阳市胡家沟侯义墓出土

此俑为胡人形象,披发,深目高鼻,身穿圆领窄袖长袍,腰束带,足穿靴。右手握拳上举于颌下,左手握拳,手中原持物已失。头微向右上方抬起,一幅洋洋自得模样。

建立北魏王朝的拓跋鲜卑,本是从大兴安岭的大鲜卑山迁移出来的一支狩猎民族。其辫发或散发的发型与我国大多数古代北方民族一样,其服式也属于“短制褊衣”。随着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推行,胡服逐渐被褒衣博带式的汉族传统服饰所取代,只是在北魏后期这种汉化进程被战乱所打断。“六镇起义”后,以高欢为首的怀朔集团控制东魏,以宇文泰为首的武川集团控制西魏,由于当时统治者均为鲜卑族或鲜卑化的武将,从而引起胡风回潮,胡服也随之再度流行,加上征战中胡服的实用性明显优于汉服,于是上层官吏也着胡服。当时流行的胡服式样一种为裤褶服,另一种为圆领窄袖袍,即该陶俑所着服装,它是在旧式鲜卑外衣的基础上参照西域胡服改革而成的。此后的北齐、北周在服装上则胡汉之风交织。《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北齐官员的服饰称∶“有长帽短靴,合裤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虽谒见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会,一切通用。”《周书宣帝记》说,大象元年正月朝会时,“帝服通天冠、绛纱袍,群臣皆服汉魏衣冠”。这种胡汉服饰的交替流行和融合趋势正是当时民族融合现象的一种表现。

46、彩绘人面镇墓兽

西魏

高37厘米

1977年陕西省汉中市崔家营出土

镇墓兽为人面兽身,仰头,翘鼻,前腿伸撑,后腿弯曲作蹲坐状,尾卷于臀部。面带笑容,表情生动。

镇墓兽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到宋元时期墓葬中常被放置在墓道口的压胜、驱鬼之物。《周礼夏官》中有关于“方相氏”以戈驱赶墓中鬼怪的记载。古代的镇墓之物有人形和兽形之分,前者可以追朔到楚国墓葬内的人形镇墓兽,后者的早期形态则可能是东汉时期墓葬内的独角兽。在春秋时代的楚国及其周边受楚文化影响较深地区的墓葬中都屡有镇墓兽发现,有木雕的,也有陶制的。这时的镇墓兽可能是作为一种特定的神的偶像而随葬的,因而有人认为是“山神”或是“土神”。

狮子本是猛兽,在佛教中有着辟邪护法之功能,也是“猛”与“仁”的化身,因而渐渐成为陶塑艺术的装饰题材。人面兽身镇墓兽有着人的面孔,狮子的身躯,造型上的独特表征与相隔甚远的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有着某些相似之处。这种时空上差别甚大的文化趋同现象,使今天的人们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古代文明越发充满好奇。

47、彩绘女立俑

高21厘米

西安市郊区出土

女子身材修长,头梳盘桓髻身穿圆领窄袖襦,胸前束带,下著曳地长裙。双手掩袖微抬腰间,神态娴淑。盘桓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流行,晋崔豹《古今注》称“长安妇人好为盘桓髻,到于今其发不绝。”该发髻的发式是将头发三叠盘绕为云朵形,顶部略宽,额发剪齐,这是北周以来“开额”的旧俗遗存。这种发式在敦煌隋代壁画以及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出土的陶俑等女性人物身上均可看到,可见这种发型是隋代妇女的常用发型,且无贵贱差别。但是,隋代妇女的发式还是略显单调,与后世唐代妇女发式变化多端、丰富多彩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现象既与隋朝存在时间短有关,也与继承北周制度有关。北周时期,对于妇女装饰,曾有严格法令加以限制。《周书宣帝纪》“禁天下妇人皆不得施粉黛之饰,唯宫人得乘有幅车,加粉黛焉。”隋建立后因为南北方还未统一,经济亟需发展,所以,在服饰和发式、装饰等方面也还有诸多制约。

48、彩绘戴笼冠文吏俑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

高28厘米

1957年西安市东郊吕武墓出土

此俑出土于隋大都督左亲卫车骑将军吕武墓。俑着黑色笼冠,面容清秀,面施彩粉,唇点朱红,眉眼发鬓俱以墨线勾画。上身内穿绛红色圆领衣,衣下缘加饰流苏,外著阔袖长领衫;下著黄色裳;脚著黑色圆头履,腰系博带。双手拱举胸前,手中有一圆孔,原应持有器物。

笼冠又名武冠。《晋书舆服志》∶“武冠,一名武弁,一名大冠,一名建冠,一名笼冠,即古之惠文冠。或曰赵惠文王所造,因以为名。亦云,惠者螅也,其冠文轻细如蝉翼,故名惠文。”笼冠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饰,是侍臣及将军的通服,男女皆可用。常见的“漆纱笼冠”用黑漆细纱制成,其形制为∶平顶,两边有耳垂下,戴时罩于喷上,用丝带系缚于颏下。时代稍早的实例有甘肃武威磨嘴子62号新莽时期墓葬出土的一顶笼冠,冠内部用竹圈支撑,四周裹以纤细的竹筋,以赤喷为衬,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笼冠一直作为武官和侍从的首服,直至隋唐时期,帝王、百官、侍臣出征均戴笼冠,只是冠上饰物不同。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中,唐鸿胪寺官员所戴笼冠是我们了解隋唐笼冠最为直观的形象资料。

三彩釉陶俑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三彩女陶俑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