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01 苏家人才辈出
这些都是著名诗人苏轼的经典诗词,苏轼为世人留下了很多经典诗词,从水调歌头到念奴娇,每一首都经久不衰。
苏轼生于1037年,世人称为苏坡居士、铁冠道人、苏仙,是北宋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多次为官,从徙知徐州到被贬黄州,从东山再起再到第二次任职杭州,最后的流放儋州。
苏轼的一生较为坎坷,在这几十年里,苏轼没有放弃自己对艺术的追求,诗作、书法、作画、美食样样精通。
苏轼可以堪称全能的艺术人才,在书法造诣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苏轼的书法在四人之中也是更高的。
还擅长绘画,文人画、风景画都有代表作,喜欢画竹子、石头、树木等花草之类的,代表作《枯木怪石图》。
在散文造诣上,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代八大家”,苏轼以及父亲和弟弟都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还有什么是苏轼不会的?就连做饭都有名菜流传于世,真可谓是全能人才。
这些“技能”里,还有当属苏轼的古诗文造诣,唐宋八大家掀起了古文诗词的新浪潮,使古文诗词达到了新的高度,使旧时期的诗词界焕然一新。
在宋代,提到三苏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家族,苏家父子三人皆是文学里的泰斗,苏洵、苏轼、苏辙又被誉为“一门三学士”之誉。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也是形容“三苏”的一句名言。
“三苏”在古文造诣上如此之高,会不会是家族遗传?苏家的人都是饱读诗书之人?
虽说在古代总是说女人无才便是德,但是在苏家,苏家小妹可是一个有才华的女子,在历史中记载,苏家小妹的才华不输给“三苏”。
而苏轼在闲暇之余也最喜欢和这个妹妹斗嘴了,两个人总是嬉笑打闹,偶尔苏轼面对苏小妹这个小丫头也是败下阵来。
苏家小妹的才华可以和苏轼抗衡,苏轼曾经写诗嘲笑苏家小妹的长相丑,而后苏家小妹立刻写诗反怼回去,这个过程让人哈哈大笑。
苏小妹从小受到父亲和哥哥们的熏陶,所以对诗歌和古文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着满腹经纶。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苏小妹,在邻居眼里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不仅为人聪慧,而且能说会道、口齿伶俐。
苏小妹在家里没有适龄的玩伴,几个哥哥和父亲也都醉心于古文和诗集,没有人和自己玩,于是苏小妹无聊的时候也会偷偷进入父亲和哥哥们的书房。
进入书房之后的苏小妹也是安安静静地呆在一旁,不会打扰到父亲和哥哥们,苏小妹在书房一呆也能呆上一天。
苏小妹没识字的时候,就天天缠着父亲和哥哥给自己讲画本上的故事,缠着大人教自己读书写字。
等到苏小妹开始识字了,她便整日都呆在书房,抱着书卷看起来,小小的她还不能完全拿住书卷,可是眼里充满了求学欲望。
由于从小就开始沉迷书籍,所以苏小妹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吟诗、作对、对词、散文、对联……都是苏小妹擅长的。
在外人看来,都以为苏小妹是一个安静内敛的女子,以为苏小妹是只会读书写字,其实不然,苏小妹还是一个古灵精怪,善于交际的女子。
父亲和哥哥们常常不在家,每当有客人来拜访的时候,苏小妹都会上前与人交谈。
有次佛家弟子佛印上门拜访,正好赶上父亲和哥哥们不在家。
苏小妹觉得无聊便打算和佛印对诗,苏小妹小脑袋灵机一动,准备捉弄一下佛印,于是张口说出上半联。
“面对面吃面”看似简单的五字诗,却包含了很多种意思,可以从多个层面分析,而每个层面代表的意思还不尽相同。
此时的苏小妹还在洋洋得意,沉浸在捉弄佛印的 *** 里,看着佛印思考的样子,忍不住捂嘴笑起来。
佛印思考了一会,答出“心连心贴心”,这个回答的诗句让苏小妹红了脸,还是黄花大闺女的苏小妹赶忙跑到自己的房间里。
您看出来苏小妹的伪装了吗?原来古灵精怪才是苏小妹的特性。
02 苏轼和妹妹作诗对怼
在苏家苏小妹是最小的,所以备受哥哥们的宠爱,哥哥们对这个小妹可是捧在手心,可是苏轼的宠爱可不一般。
苏轼虽说特别喜欢自己的妹妹,但是没事的时候总会和苏小妹打趣,故意逗苏小妹。
兄妹两人经常相爱相杀,时常会对诗,苏小妹可以接上苏轼的诗,两个对诗的过程让人捧腹大笑。
有一次苏轼看着苏小妹从闺房里出来,下台阶的瞬间苏轼的诗脱口而出。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经拭泪深难到,流得汪汪两道泉。”
苏家小妹的前额很高,于是苏轼讥笑到“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是说苏小妹人还没到,额头就先到了,话语间都是取笑苏小妹额头高。
“几经泪深难到,流得汪汪两道泉”,是说几次想擦眼泪却找不到眼睛在哪里,看不到眼睛却只能看见眼睛留下来。
苏轼先后说苏小妹额头高,眼睛小,可苏小妹并没有生气,反而是嘿嘿一笑,立刻反怼回去。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苏轼一脸的络腮胡子,胡子杂乱无章,不修边幅。
将“哀草”比作苏轼的胡子,还用“一丛”这个数量词,可见苏小妹多有意境,这苏小妹的想象力还很丰富嘛!
下一句诗是“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意思是一眼看过去,看不到嘴在哪里,在杂乱的胡子之间找不着嘴的存在,只能听见说话的声音从胡须里传出来。
苏小妹的诗颇有一丝趣味,原来杂草之间有一张嘴,听了就能让人哄堂大笑。
苏小妹出口成诗回怼哥哥苏轼,回怼之后又觉得不过瘾,于是又作诗一首。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方流到嘴边”
苏小妹不仅是出口成章,而且又是在讥笑苏轼,哥哥说自己的长相,于是妹妹也将哥哥的长相融入诗里。
苏小妹都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展现哥哥的容貌,苏轼的脸细长、扁平而且比较黑,苏小妹在诗里写的脸好似3000里远。
而苏轼两个眼睛比较宽,苏小妹又形容到两个眼睛中间好像两个山头的距离,眼睛中间还有云层在。
又形容脸长,夸张到去年的一滴眼泪,直到今年才留下来到嘴边,可见脸得多长啊。
苏轼听完妹妹的诗,不仅没有生气,还大声夸赞妹妹的比喻好,形容得很恰当。兄妹两个人之间的互怼,简直是相爱相杀。
苏轼对妹妹说“妹若生为男儿,名气当胜乃兄”,要是妹妹是个男儿身,那身上的才气定不会输给哥哥了。
苏轼的大笑引得父亲和哥哥们皆从房间里出来,苏轼将苏小妹的诗讲给父亲和兄弟们听,大家伙也都哈哈大笑起来,皆称苏小妹聪明伶俐。
苏小妹的事迹流传于世,后人还写下了一首夸赞苏小妹的诗。
“伶牙俐齿苏小妹,才华横溢诸君垂。择得一婿秦少游,妇唱夫合永相随。”
再到后来,苏小妹要嫁给秦观,在新婚之时苏小妹却不让秦观入屋,非要和秦观对诗。
秦观也是北宋的诗人,苏小妹不服想要比试一番。
苏小妹说只有秦观答上了,才能进屋,新婚之夜把秦观急得不行,只能在廊下着急地转圈,无论怎么对句,苏小妹也不满意。
苏轼听到消息赶来,直接爬上墙头给秦观提示,苏轼将一颗石子扔进水缸之中,水花四溅的样子给了秦观提示。
这才对出苏小妹满意的诗句,苏轼为了妹妹的幸福,不惜爬上墙头为妹夫题诗,可见苏轼对这个妹妹有多疼爱。
苏小妹嫁给了秦观,一生也算是有了好的归宿,也可以幸福一辈子了,而苏轼的后半生却是不幸的。
03 苏轼的坎坷经历
在嘉佑元年1056年,父亲苏洵带着苏轼和苏辙之一次上京赶考,这一年苏轼才20岁。
这一年的考试让苏轼师出有名,主考官欧阳修对苏轼不断称赞,苏轼的名气逐渐传到京城。
可是,不幸的消息传来,母亲的逝世使得苏轼无缘京城,苏家出孝子,苏家子孙必须得回家为母亲守丧。
苏轼的善良和正直离不开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苏轼的母亲从小就教苏轼读《范滂传》,母亲是苏轼的之一任启蒙老师。
三年之后,苏轼打算进京述职,打算大干一票,走上仕途 ,这一年是治平三年,也就是1066年,这一年开始了王安石变法。
苏轼刚进入朝廷,就要面对自己的师傅、朋友皆被逐出京城,朝廷里的人都野心勃勃,对苏轼充满着忌惮。
在朝廷工作了五年,五年之间苏轼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地工作,苏轼觉得王安石变法简直是胡来,一心为百姓着想的苏轼看不下去。
在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大胆上书,直接进言反对变法,谈论变法的弊端。
此时的王安石正处在高处,自然是看不惯苏轼的作风,王安石暗中派人向朝廷讲苏轼的“不正当”行为。
面对这样的情形,苏轼向皇帝上书,说自己不愿在朝廷与王安石一同为官,请求皇帝将自己“外派”。
皇帝一道圣旨下来,便将苏轼贬为杭州通判。
此时的苏轼内心是没有波澜的,他想的是既然朝廷和我意见不合,那我就去帮助百姓也罢了。
到了杭州之后,苏轼尽自己更大的可能去帮助百姓,捕蝗虫、修水井、求雨水什么脏活,累活都是苏轼抢着干。
苏轼的行为得到了杭州人民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让朝廷中的变法小人注意到了,这些小人又将苏轼状告一次。
他们在苏轼的诗文中寻找证据,用莫须有的罪名将苏轼关进了御史台的大牢里,这个事件史称“乌台诗案”。
在元丰二年1079年,已经44岁的苏轼在大牢里被折磨103天,受尽所有刑法的苏轼没有了求生的欲望。
险些自杀的苏轼,后来被一众好友的求情,再加上宋太祖的一道命令“不能杀士大夫”所救。
出狱后的苏轼,虽然留下一条性命,却被贬到湖北黄州,黄州这个地方可谓是“鸟不拉屎”,给他的职位也只是黄州团练副使。
起初,苏轼还是有些心灰意冷的,经常心情郁闷,苏轼整日游览山川美景,多次到赤壁山,留下经典著作《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没有堕落太久,慢慢在调整心态,在别人帮助下找到了住的地方,并且在住的地方开垦荒山,靠种田为生。
苏轼整日种田、游山玩水、与三五好友喝酒品茶,于是苏轼便有了“东坡居士”的别号。
苏轼也搞起了自己的世外桃源,把自己的房子取名为“雪屋”,在屋外种上梅花、竹子、兰花等等打造自己的书房。
整个环境堪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在好的环境下更能创造出完美的作品,其中画作《枯木怪石图》、诗作《寒食帖》都出自于这间小书房。
不仅有画作和诗作,还有美食也出自这里。苏轼的东坡肉、东坡肘子,无论过了多少年,也依旧流传于世,受到世人的喜爱。
东坡肉是苏轼在黄州被贬的期间发明出来的,在黄州的后期应该是苏轼最快乐的时期。
心情好了就和朋友喝酒聊天,心情不好了自己就去赤壁赋玩一圈,再在家里研究研究好吃的。
在宴席上苏轼之一次向好友们展示了自己做的东坡肉,东坡肉可谓是肉色、香、味俱佳,入口肥而不腻,带着酒香,十分可口。
据史料记载,苏轼将东坡肉端上的时候,好友的眼睛都直了,东坡肉都是整齐的块状,整体大小一致,颜色极正,宛如玛瑙,肉质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苏堤杨柳映西湖,三潭映月醉千秋。弃官一舟千樽尽,万巷远晓东坡肘。”这就是对苏轼心态更好的表达。
本以为苏轼会在黄州过完剩下的时间,可是老天垂怜,在黄州四年之后,让苏轼一路升官到副宰相。
可是没过多久,风水再次轮流转。
在元祐八年1093年的九月,哲宗上位,将苏轼贬到更远的惠州,刚到惠州的苏轼,又被贬到海南的儋州。
绍圣四年1097年,已经年过花甲的苏轼终于安家到了海南,苏轼靠着自己的乐观心态,把海南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乡。
海南生活很是落后,苏轼在这里依旧自己盖房子、开垦荒地、种庄稼,海南可以用“食无肉、病无药、居无房、出无友”来形容。
在如此的艰苦环境下,苏轼依旧可以保持乐观的心态,偶然一天苏轼在海边找到生蚝,发现可以烤来吃,可以补充肉的摄取。
苏轼赶紧写信告诉儿子们,说自己找到一种好吃的,煮着也可以吃,烤着也可以吃。
在信里可以看出苏轼的乐观心态,像一个小孩一样,还告诉儿子们,不要将生蚝这种食物告诉其他人。
苏轼本以为要在海南待到终老,苏轼将大陆上的技术以及生活交给海南的人们,在这留下了自己的丰功伟绩。
苏轼在儋州留下了东坡村、东坡田、东坡路等等,儋州的人们为了表达对苏轼的敬仰和缅怀之情,特意将东坡话流传下来。
元符三年1100年的四月,苏轼最终重新回到家乡,在常州逝世。
苏轼的一生为人正直,敢作敢当,敢于直言,从没有自暴自弃,经常苦中作乐,就连流放的时候也依旧豁然大度。
在上千首的诗词歌赋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的豁然开朗,以及苦中作乐的精神。
苏轼虽然考取功名,成为官员,可是多次被贬,多次经历降职,一生可谓是坎坷。
可是苏轼的生性豁达开朗,一心为民着想,上层的社会的奢靡以及下层百姓的疾苦,都表现在他的诗词歌赋里。
苏轼是当之无愧的文坛大师,他为后人留下了数不尽的瑰宝和著作。
苏轼的这种豁达大度精神也应该是后人所学习的,面对任何事情,摆正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有时深陷泥潭,生活不得以解脱,这个时候不妨换一种生活态度,以洒脱的心态去继续生活。
(以上图片皆来源于 *** )
参考文献
1,青未了|一生坎坷的苏东坡
苏轼青梅竹马的故事 苏轼的奇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