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南宁白话日常用语300句 南宁生活真实记录

网络整理 资讯
南宁共和路是单行线么 我同学在南宁生活了六十多年,不会说白话也不知道南宁的老街巷

旧南宁照片引起老人的童年回忆

南宁白话日常用语300句 南宁生活真实记录

常常听到人们议论,讲白话的南宁人越来越少了。我觉得不奇怪,外来人员越来越多,讲白话的本土人占比越来越小,尤其 *** 倡导的普通话如此强势,以至于讲白话的家庭后辈也只说普通话了,白话式微不可避免。还有一种奇葩现象,生活在普通话氛围的人,尽管在南宁度过几十年,既不会说白话,也不认识南宁的老街老巷,始终与南宁白话的市井风俗格格不入。

我的南宁二中初66班同学当中,就有一群这样的人。

我们班同学大都与共和国同年,班上同学1/3不是南宁出生,虽然在南宁生活了六十多年,但至今不会讲白话,或者讲得一两句 “咸咸湿湿” 。他们来自七星路、新民路、民主路、建政路的机关大院。父辈或者是南下干部(其中高官不少),或者解放初期从桂林迁来(桂林过去是广西省会,很多省直部门的人员解放后才转到南宁),他们的家庭或者大院都是普通话或桂柳话的天下,因此很少接触讲白话的群体。到了学校,更是普通话世界。因此他们对南宁的人文风貌十分陌生,对很多老街老巷是一抹黑,民生路兴宁路尚知少少,至于仁爱路、有行街、甘棠街等等他们是闻所未闻。

有段时间在同学群议论小时候的往事,勾起了大家的回忆,你三言我两语地聊了起来。不过闹出不少笑话,很多同学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至今叫不起名字,熟知的同学提醒了才补上一课,好比“临老学吹打”,趣味盎然。

不认识“马王庙巷”

有个同学回忆:“50年代初我家住兴宁路南四里,就是兴宁路和朝阳路之间的巷子,现在是西南商都大门通道这个位置,离原南宁市 *** 和区医院之一门诊部最近。”

于是有同学说,兴宁路只有东几里西几里,没有南几里的,那应该是银狮巷吧?我答复说,那条巷子是马王庙巷,也曾叫兴宁路东一里、民生路南四里。银狮巷是中华电影院那条街,叫兴宁路西一里,兴宁路西二里是金狮巷,金、银狮巷是相挨的。现在的新朝阳商业广场地址就是原来的南宁市 *** ,百盛商场地址就是原来的自治区人民医院之一门诊部。

上图是未拆前的马王庙巷,下图是现在的西南商都,其大门通道就是原来的巷子

青云街不是巷子

一个女同学回忆:“五六岁的时候,父亲调来南宁,我们一家从桂林到了这里。记得刚来的时候,住在南宁饭店对面的一条小巷,好像是南宁市 *** 招待所,印象很深的是它的位置在进小巷的左边,不记得这条小巷叫什么名字了。生病的时候,父母带我到原来南宁市 *** 对面一个门诊部,好像后来是南宁市科委,现在是什么地方就不知道了。我读幼儿园也是在原来民生电影院对面的那个幼儿园。因为不会讲白话,经常被男同学欺负。所以每天早上都不愿意去,父母就给我一些零钱作为交换条件,还领着我去找了老师……眨眨眼几十年过了,很多事情还历历在目!”

显然,这个女同学住的地方叫青云街,现在变成原名为朝阳万达广场的一条内街了,还立有街牌;她说的“南宁市 *** 对面一个门诊部”就是上面所指“原来的自治区人民医院之一门诊部”、现在的百盛商场;“民生电影院对面那个幼儿园”就是南宁市之一幼儿园;而民生电影院原来是共和路南宁电信局礼堂,曾经出租给电影公司做民生电影院,改革开放之后电信局就收回了。这么一说,女同学恍然大悟,“哦,原来那条巷子叫青云街啊”。

有个男同学也曾在青云街居住,他回忆:“我五岁前也曾在青云街住过,是广西日报宿舍,从南宁饭店对面进街内是在右边。记得斯大林逝世时响警报,大人们带着小孩都到院子中肃立默哀,这情形记得很清楚。”

这时,很多同学纷纷表示,自己也曾在之一幼儿园读过,统计起来起码有七八个。如此说来,大家竟然都是发小。上世纪50年代,小小的南宁就只有寥寥几家幼儿园,同一代人是同学的不奇怪呢。

青云街的过去(上)与现在(下)

“西洋镜”,“乳儿糕”

当年童年生活有两样东西大伙印象深刻——

一个是“西洋镜”,这是一个类似万花筒的大箱子,内有几幅可拉动变换的彩色画,箱正面有几个小圆孔同时给几个人观看,边看边听摊主说唱,满有意思。有的说:“记得小时候兴宁路的巷口经常有‘西洋镜’看,一分钱可看三幅画两分钱看五幅画,几个圆孔可同时给四五个小朋友观看,很好玩”。还有的说:“那时热闹的地方都有西洋镜看,给那个老头一张票子,几个人爬在小小圆圆的小洞口往里面看,摊主开场白就是白话:‘睇得见,还得真……’ 並敲响小锣吸引人,那是我平生学白话的地方”。这个“西洋镜”是个流动摊,在市内很多地方都见到它的踪影,相信那个年代的孩子都看过。摊主最不高兴的就是交一份钱几个小伙伴轮流看了。哈哈。

另一个是沿街叫卖的“乳儿糕”,那是一种糯米粉作的软糕,叫卖的货郎唱道:“乳儿糕,乳儿糕,食得肥呶呶;买就嚟,买就嚟,毋买就鸡啼。”这首白话歌谣,当时传遍全市,几乎每个小孩都会唱。不过,当时都是听音学唱,几十年来,唱错的,不知道所云懵懵懂懂的同学不在少数,例如把“毋买就鸡啼”唱错为“毋买就给齐”或者“毋买快卖齐”等等。有个同学解析得很好:“食得肥呶呶”是说吃了长得又胖又结实。“毋买就鸡啼”是指若不买就晚了,没了。粤语对别人迟到感到不满时,就会说等你都等到鸡咳了(鸡都啼了,太晚了)。

东葛路过去是坟地

上世纪50年代的南宁城建十分落后,有个同学说:“小时候我们家搬到了现在东葛路的区党校这里(现在东葛路18号)。每天上学去幼儿园经过原来的长征楼、区 *** 礼堂这一带,当时很荒凉,到处都是坟地,一直走到维新小学的下斜坡这个地方才热闹起来。斜坡旁边还有一口井,后来知道附近有个东南菜市”。

据史料记载,解放初期,出了东门(现民生路南环路交界),经过维新街,过去就是屠兽场(现自治区礼堂附近)、火神庙(东葛路口)、监狱,然后就到了红泥岭(又叫飞凤岭)、老春牛坛、盲公坟,这一带过去都是墓地,清明时节,祭拜的人熙熙攘攘。1952年自治区党校搬到东葛路18号那个地方(飞凤菜市对面),周围都被坟地包围。后来公安厅、警备区的建设基地也设在那里,慢慢地有了人气。1958年从新民路至现飞凤市场再拐向民主路,修了一条砂石小路,周围房子渐渐多了;1985年开始东葛路拓宽延长并铺水泥,从此东葛路的面貌一日千里,如今成为了热闹街市。

东葛路西段过去是坟地

维新街的古井

至于维新街“斜坡旁边还有一口井”,是在维新小学门前的石阶下去后的右侧,有个圆形深水井,井口宽一米多,井边有一圈青砖砌成的围档,井口至水面约有七八米深。井周边平整宽阔,除了居民在此汲水洗衣洗菜,旁边还有地方供小孩玩耍。那是一口古井,可有来头了,南宁人誉为“之一泉”,是1904年桂系将领谭浩明聘请北京 *** 挖的。过去井边有1920年的碑文记载 :“深二十六丈,有奇泉,清而味洌,非其他新旧各井之所以能及,居民咸大悦称便。字之曰之一泉。”现在古井已经无影无踪了。提及的“东南菜市”,建设民族大道时就拆了,位置大概在金融大厦门前一带。

过去古井井边立有石碑

沧海桑田,转眼过去几十年,但童年的生活却历历在目,感慨万分。

南宁老街头巷尾 南宁生活真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