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钟落潭镇五龙岗村社区慈善基金成立当天,为首批11个微心愿家庭代表发放了爱心物资。 受访者供图
■白云区钟落潭镇五龙岗村的受助村民收到爱心物资,开心地笑了。 受访者供图
社区慈善基金能做些什么?白云区相关街(镇)提供了样板——
社区慈善基金可以为市民做些什么?目前,广州已有13个社区慈善基金,其中白云区就占了5个。从白云区一些社区慈善基金的运营情况,可以看到广州“微慈善”发挥的巨大作用。
村民遇到重大疾病,可申请爱心基金更高一次性补助10000元就读全日制本科的贫困家庭学子,可一次性申请3000元符合“三无”等情况的贫困人士,每人每年可申请1000元补助金……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白云区钟落潭镇五龙岗村社区慈善基金成立,为村里的困难群众带来了“及时雨”,也成为社区慈善基金的一个样板。
白云区已有5个社区慈善基金
10月15日,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五龙岗村社区慈善基金签约授牌仪式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这是白云区首个以村名义向区慈善会申请成立的社区慈善基金。
当天,白云区慈善会捐赠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钟落潭镇 *** 向五龙岗村社区慈善基金捐赠30万元,五龙岗村老人协会捐赠10万余元,五龙岗村委会捐赠5万元。钟落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五龙岗村社区慈善基金,就是要将公益慈善综合服务下沉基层,关心关注困难群众。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白云区已有市级和区级社区慈善基金共5个,其中五龙岗村社区慈善基金,是首个以村名义向区慈善会申请成立的社区慈善基金。此外还有金沙街、同和街、人和镇、太和镇大源村社区慈善基金,大源村则是白云区首个村级社区慈善基金。
社区慈善基金成立以来,通过发起单位捐赠一点、社区爱心企业捐助一点,慈善会资助一点,把各方慈善资金约70万元汇集到社区,用于开展扶老、助学、济困等公益慈善活动,为太和镇大源村、钟落潭镇五龙岗村等110多户困难家庭发放“微心愿”物资一批。
“取之于社区,用之于社区”,社区慈善基金通过发动辖内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与当地社区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提供微心愿对接、个性化救助等社区慈善服务,更好地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等职责。下一步,白云区将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大力推进社区慈善基金工作,每年发展不少于5个。
重病村民更高可申请万元补助
在五龙岗村社区慈善基金签约仪式上,相关单位为首批11个微心愿家庭代表发放了爱心物资,并首次开展慈善义诊、慈善义剪、公益法律咨询、收集社区居民微心愿等活动。
今年71岁的冯伯是五龙岗村老党员,他年老体弱,肢体二级残疾,并患腰间盘突出、高血压、颈椎病等,日常卧床为主,生活较为艰难。对此,五龙岗村及时伸出了援手。冯伯的儿子告诉新快报记者:“之前村里就设立了老人基金,现又设立了村级慈善基金,为爸爸申购了一部轮椅,实实在在地开展扶老助残活动,减轻了我们家庭的负担。”
与冯伯一样感受到社区慈善基金温暖的还有五龙岗村民林女士。单身的林女士,父母双亡,肢体一级残疾,靠轮椅出行,且无工作收入,自身生活难以保障。她告诉新快报记者:“村里为我申请了低保户(资格),平时对我也很关心,我有时出行遇到不便,大家都会帮助我。如今五龙岗村成立了村级慈善基金,之一时间就通知我,并帮我完成‘微心愿’,赠送我一个电磁炉,帮我实现了小小的‘美食梦’。”
现在,五龙岗村初定了社区慈善基金用途及申请标准,用途分救助、补助和其他三类。其中,救助类的原则是救助遇到重大疾病、事故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村民。村民遇到重大疾病,意外或见义勇为导致重伤或致残,经过医疗保险按规定报销相关费用之后,仍需个人承担总医疗费用超过20000元时,可申请爱心基金一次性补助2000元超过50000元时,可申请5000元超过100000元时,可申请10000元。村民因家庭成员发生上述重大疾病、重大事故而死亡,导致家庭出现经济困难的,按户可申请10000元救助金。
补助类分两种情况,村民家庭贫困者因就读全日制本科时,可一次性申请3000元基金支持就读全日制专科,可一次性申请2000元。此外,符合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人赡养抚养等情况的贫困者,每人每年可申请1000元补助金。
以前,五龙岗村没有专门用于慈善救助的项目资金,基本上是靠爱心人士或者爱心企业捐赠。驻村之一书记韩国雄表示,将加大募集善款的力度,提高慈善基金会的救助能力,并承诺切实管好用好慈善资金,提高慈善基金会的公信力,把慈善基金建设成为困难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的社会公益性组织。目前,基金会已经在收集第二批村民的诉求,等资料审核通过,就会向区慈善会请款。
荔湾区岭南街社区慈善基金运作4个月,发起“微慈善”项目
老房子里装扶手
困难长者有了平安家园
家住荔湾区岭南街的陈婆婆今年80多岁,是一名独居长者。今年7月,岭南街社区慈善基金发起“岭南居室共安”项目,在陈婆婆家的老房子里安装了3个扶手,解决了大问题。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岭南街社区慈善基金运作4个月,发起“微慈善”项目,为包括陈婆婆在内的10户孤寡、低保低收等困难长者的家进行“微改造”。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荔湾区民政局近年着力推动慈善进入社区,回归民间,今年6月在岭南街成立了首个由街道、居委会、社会组织多方联动的社区慈善基金,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需求,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热情。
经过4个月的运作,岭南街社区慈善基金成为社区需求与资源的连结纽带,发起“岭南居室共安”“粮满羊城零饥饿”两个社区慈善项目,筹得9300元、月饼240个、水果20箱、点心180份,完成10户孤寡、低保低收等困难长者的老房子居家安全消防改造,为200余户困境家庭送上食物。
家住荔湾区岭南街的陈婆婆今年80多岁,是一名独居长者。今年7月,岭南街社区慈善基金发起“岭南居室共安”项目,工程师上门实地考察,结合陈婆婆的身体情况,在卫生间内和门口共为其安装3个扶手,让陈婆婆方便进出厕所和便后起身。“之前厕所没有扶手时,会出现久蹲腿麻不容易起身的情况,再加上厕所有台阶,身体不舒服时没有地方借力,上厕所不方便。”陈婆婆表示,安装扶手对她的帮助很大。
严健是岭南街社区慈善基金管委会成员之一,他表示,社区基金成立之后,通过调研了解社区居民需求,为高龄困难长者进行居家安全消防改造,接下来还将发起为听障人群装“闪铃”、应急服务项目,并将更多关注社区公共问题,如垃圾分类、旧楼电梯加装、楼道微改造等。
“原本岭南街也有慈善项目,而社区基金启动后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为社区筹款更加集中,比如能够培育服务队伍,而且在解决社区公共问题上,变‘被动’为‘主动’。没有社区基金之前,发现某个社区问题,再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筹款。有了基金后,发动居民、社工、志愿者,主动发现问题,更多维度解决问题。”严健说。
■统筹: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李应华 谢源源
大学贫困补助几月份发 贫困生上大学申请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