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世界上最有名的美术作品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回答,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张现存于卢浮宫的传世之作,用她那富有别样魅力的独特微笑,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驻足观看。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撇开艺术价值和作者名气不论,《蒙娜丽莎》这张作品本身为什么会吸引人呢?
要知道,绘画和摄影在很多方面是有共通点的。《蒙娜丽莎》的成功之处,对我们进行人像摄影创作,同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技巧君今天将带着您对《蒙娜丽莎》进行赏析,希望能为您的人像摄影创作提供新思路。
1. 构图
我们今天看蒙娜丽莎,会觉得这符合的构图是相当“常规”“标准”,没有什么出彩之处——这就对了。
事实上,在创作出这幅画的时候,它的构图在当时是相当突破性的,甚至创造了几个世纪以来,在绘画、摄影领域的“标准套路”,这正是你觉得这张画的构图“很普通”的真正原因。
蒙娜丽莎使用了著名的“金字塔”型构图:身和双臂呈近三角形结构,显得比较沉稳、庄重;同时双手又形成了一个前切的锐角,有助于把观众视线吸引到真正的主体——她的身体,脸,以及那个著名的神秘微笑上。
对我们的启示:相同形式的构图,在我们拍摄“正经”“严肃”风格的半身人像时仍然用得上——或许它不一定是更佳的构图,但肯定会是一个很不错的构图。
2. 姿势
同样的道理,蒙娜丽莎的姿势在现在看来不太出彩,但在当初是很有革命性的——当时的“主流”肖像,往往动作都比较僵硬,而且喜欢画大正面,让脸部完全对称。
而蒙娜丽莎则是靠在椅子的扶手上,双手自然地交叉在一起——这使得她的神情比较放松;身体微微转向一侧,这样让脸部在大致对称的同时,又不至于过度呆板。
给我们的启示:蒙娜丽莎这张作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那富有魅力和神秘感的微笑——而模特往往要在很放松的前提下,表情才会更好。别一上来就急着摆你设计好的复杂 POSE,先聊聊天,再从简单动作做起,“热热身”吧。
3. 用光
或许这是蒙娜丽莎这张作品中最有“技术性”的一个方面,达芬奇使用光线把观众的视线吸引到他想要突出的部分——模特的脸部和手部,并通过把手和脸安排在彼此相对的位置,来平衡画面整体布局。
达芬奇还通过使用高光和阴影,来强化图像局部的立体感与质感——尤其是蒙娜丽莎脖子周边的区域,以及手臂部分衣服的褶皱。
给我们的启示:想一想,你想要拍出什么效果,再想想怎么用光。光线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也可以通过光影来创造或者“抚平”褶皱。
4. 服装
在蒙娜丽莎这张作品中,模特穿着的是不鲜艳、不显眼,“低调”的衣服——和当时“主流”肖像作品崇尚的鲜艳色彩夸张衣物背道而驰,却为后来者提供了开创性的思路。
虽然模特的连衣裙有着相当多的细节(精细的蕾丝),但总体而言这些衣物都没有“喧宾夺主”,并没有分散观众对模特脸部的注意力;另外,模特也并没有戴当时妇女常见的项链、珠宝等首饰。
给我们的启示:衣服是一种很容易分散主体注意力的画面元素。在拍摄“大风光小人像”类型的作品时,它们可以帮助你的主体更“吸睛”,但在拍摄半身照和大头照时,它们可能会起到反效果。别让它们“喧宾夺主”。
5. 取景
许多人都注意到《蒙娜丽莎》里的一个细节:在模特肩膀高度,画面的位置上有两个半圆的球状物体: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根据研究者称,现在我们看到的蒙娜丽莎作品是“缩减版”,原版其实更大,包含了两侧的一些景物,只是后来被画家裁掉了。
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上,“原始版本”的图像中,蒙娜丽莎其实是坐在一个阳台上,它身后是栏杆(背景中的水平线条)、下方的风景,还有两个柱子——两个“圆球”,正是栏杆的基部结构。
研究者认为,“完整版”蒙娜丽莎应该如右图所示
如果这个推测属实,达芬奇对作品裁剪的目的也呼之欲出——原先的两个柱子是强有力的线条,很容易分散观众对主体的注意力,把它裁掉能让观众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主体上。
对我们的启示:背景中很可能存在干扰元素,尤其是一些存在感强的物体(如色彩鲜艳的物体,文字标语,明显的线条等);你需要在取景构图时考虑这一点,毕竟,后期裁剪的“二次构图”多多少少都会导致画质的损失。
蒙娜丽莎摄影效果怎样 蒙娜丽莎摄影特色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