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集中连片养殖尾水处理技术 零排放圈养循环水养殖模式

网络整理 资讯
鸢尾种植一亩利润 集中连片池塘尾水零排放养殖模式

集中连片池塘尾水零排放养殖模式

基 金 项 目 :

集中连片养殖尾水处理技术 零排放圈养循环水养殖模式

现 代 农 业 产 业 技 术 体 系 建 设 专 项( CARS-45-45 );河南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专项经费( JBKY2021 ); 国家淡水水产种质资源库( FGRC :18537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S2014-10 )。

_张芹等

1 背景介绍

近年来,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环保风暴席卷全国,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很大冲击。 如何解决传统养殖方式带来的污染问题, 如何通过节能减排、尾水循环利用实现养殖用水的零排放,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模式, 是目前水产科研工作者和水产养殖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邦众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从 2010 年开始,通过池塘改造、设备配备,汲取《养鱼经》道法自然智慧与现代生态养殖技术的精髓,完成了基地规划设计,抛弃传统渔场模式, 将 200 hm 2 黄河滩地建设成现代化的生态渔场。利用养殖基地“标准化池塘 + 生态湖”模式特点,通过生态沟渠将养殖池塘和生态湖相连接, 养殖池塘的废水经生态沟渠净化后排入生态湖, 在生态湖中通过“低密度养殖 + 生态净化”的方式实现养殖废水的重复利用。 合作社实现整个养殖小区养殖用水零排放,在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养殖技术模式,以期为传统水产养殖方式走出困境提供参考。

2 尾水零排放养殖小区建设模式

2.1 生态湖及生态沟建设情况

合作社养殖基地占地 200 hm 2 ,其中生态湖占地43 hm 2 , 养殖池塘占地 153 hm 2 。 人工湖建在场区中间,标准化池塘建在四周,池塘养殖尾水通过 4 条南北走向的生态沟及 6 条东西走向的生态渠进行初级净化, 然后进入生态湖进行二级净化, 构成了池通渠、渠接沟、沟连湖的水循环系统(见图 1 )。 生态沟中种植莲藕、睡莲、茭白、香蒲等水生植物,对池塘养殖尾水进行初步净化;进入生态湖以后,利用生态湖大水面优势,建设一批生物浮筏,种植空心菜、美人蕉、鸢尾等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结合生态湖内大量的滤食性鱼类及水生浮游生物,对养殖尾水进一步净化, 经过两级净化后的水可以抽回鱼塘循环利用, 从而达到重复利用养殖用水的要求。 整个养殖小区做到养殖区域废水对外零排放,低碳环保,改善生态,减少对地下水的抽取量,达到涵养地下水源的目的,减少净水化学药物的使用,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降低养殖成本。

图 1 养殖小区设计图(上)和实物图(下)

2.2 水质净化措施

养殖小区集成池塘水质调控修复技术, 利用新型节能渔业机械,对池塘水质进行科学综合调控。 利用生物浮床 + 生态沟渠改良修复池塘水质技术,降低水体中富营养化物质,建立良好的池塘生态系统,达到节能、环保、健康养殖的目的。

2.2.1 装备新型机械,调控池塘水质

安装太阳能可移动式增氧机, 该设备由光伏供电系统和水面行走装置搭载涌浪机而成, 较传统增氧机作用面积更大、扰动更大,不额外消耗电能。 对于光照充足的地方, 安装可移动太阳能增氧机可以有效减少电能的使用, 在节能和降低成本方面成效显著。

安装转筒式生物膜净水机, 设备以廉价的毛竹为载体, 将多种有益菌和所需营养元素制成液体或膏状复合液体, 将不同直径的毛竹截成适当的长度浸泡在其中, 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后装在多孔转桶中。 系统漂浮在池塘水体的表面,转桶 2/5 浸没在水中,采用电机驱动缓慢转动,使系统好氧厌氧反应交替发生。将生态湖(或池塘)中的水抽出。用该机器培养的大量细菌通过硝化、 反硝化作用将水体中有机物质、 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分解, 再流经敞开式生态沟,进一步曝气、分解,对水进行净化,最后流回到生态湖(或池塘)中,完成整个循环。

在生态沟尾水进入处设置臭氧消毒机, 利用臭氧对养殖尾水进行杀菌; 或者直接在池塘中安装臭氧消毒机,净化池塘水质。 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可有效地提高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电位( OPR ),氧化还原电位的提高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种群的形成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臭氧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迅速渗透扩散到细胞内起到杀菌的作用, 且不受水体中 pH 值的影响。

2.2.2 运用生态技术,修复池塘水质

架设生物浮床,在池塘中放置生物浮床,约占养殖水面的 5%~6% , 种植适宜生长的水生蔬菜如空心菜、苋菜;生态湖架设生物浮岛,以种植花卉、水生蔬菜为主。 据统计,池塘每一茬可收割空心菜 650 kg 左右,一个养殖周期可收割 6~7 茬。 水质监测数据显示鱼菜共生池塘氨氮、 亚硝酸盐低于没有种植空心菜的对比池塘, 养殖户反映鱼菜共生的示范塘透明度高,鱼摄食情况较好。

2.2.3 采用信息技术,推动智能渔业

建成渔场可视化监控系统: 场区内安装监控摄像头,主要布置在养殖区进排水口、主要生产区域、投喂区域、捕捞岸点、暂养区域等地点,实现从鱼苗投放、养殖过程、到最终捕捞无盲区覆盖,实现养殖过程全天候实时在线监控。

建立在线水质监测系统: 主要布置在养殖区进排水口、主要养殖生产区、生产管理区。 水质监测数据包括水温、溶解氧、 pH 值,数据自动上传至云服务平台,可通过手机 APP 实时查看。 该系统还包括远程控制功能,可通过手机控制增氧设备、投饵设备开关等,实现物联网功能,一定程度上解放人力。

建设鱼病远程诊断系统: 设置在管理房鱼病检查室,远端与“河南省鱼病专家远程会诊中心”连接,实现病害样本在线解剖和诊断, 并形成电子病历和解决方案。

2.3 品质提升措施

2.3.1 应用吊水技术,提升鲤鱼品质

建成长 22 m 、 宽 5 m 的 10 条吊水池, 池内水体24 h 连续流动。 由于吊水池内水体流动,鱼在顶水游动时,消耗身体多余脂肪,使得肉质紧实而细腻,同时鱼本身体质增强,更耐运输。 吊水池水质清新,各项水质参数指标优良,经过 30 d 左右的吊水暂养,能有效去除鱼体内残余饵料, 使鱼肉质和口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2.3.2 联合媒体宣传,实现网上销售

邦众合作社产出优质黄河鲤鱼, 引起多家媒体重视,纷纷宣传报道,仅央视已做过 4 期专题节目。 中央电视台 4 套《长城内外远方的家》、中央电视台 7 套《食尚大转盘》、《致富经》、台湾《 *** 台》和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等专门来到示范点拍摄鲤鱼绿色生态养殖专题片,宣传生态养殖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让农产品找回几十年前自家种养出来的味道。 建设邦众网上商城,实现黄河鲤鱼网上营销, 合作社向郑州周边多个饭店供应黄河大鲤鱼,提供相关饭店地址、特色菜等信息,实现终端客户就近吃鱼和网上购鱼。

3 养殖效益分析

3.1 生态湖效益分析

合作社为农业农村部健康养殖示范场, 对投入品实行统一管理。 生态湖遵循生态养殖理念,实行低密度养殖,养殖品种以黄河鲤为主,同时养殖有 20 多个品种(草鱼、黄颡鱼、鳖、鲈鱼、泥鳅、翘嘴鲌、细鳞斜颌鲴等),湖中产出的黄河鲤品质优良,供应郑州附近中高档餐厅,并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地。 通过大水面( 43 hm 2 )、低放养密度( 1500 尾 /hm 2 )、先进水质管理(原位尾水净化系统)、饵料高效利用(人工投饵)、天然饵料补充(太阳能灭虫灯)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合作社生态湖出品的“黄河谷”大鲤鱼真正做到优质高效高价, 比普通池塘养殖的鲤鱼价格高出 4 倍。 在大宗淡水鱼市场持续价格低迷的大环境下,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见表 1 )。

表 1 生态湖养殖效益分析 单位:元 / hm2

3.1.1 效益分析

从产量情况看,生态湖目前已处于稳定期,每年可捕捞 3750 kg/hm 2 渔获物,其中黄河鲤 2250 kg (销售单价 40 元 /kg ),鳙 450 kg ( 10 元 /kg ),鲢 960 kg ( 4 元 /kg ),其他鱼 150 kg (平均 12 元 /kg )。 从成本方面看,生态湖投入种苗 1500 尾 /hm 2 左右,种苗、饲料等投入品以及捕捞费用等成本在 4.5 万元 / 年 /hm 2 左右。 从销售方面看, 生态湖的鲤鱼销售供不应求, 销售价格40 元 /kg 以上, 且价格常年稳定, 生态湖养殖水面约27 hm 2 ,每年利润在 130 万左右。

3.1.2 生态湖经济效益高的原因分析

生态湖经济效益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态湖养殖模式成本约 49110 元 /hm 2 ,由于放养密度小,人工投喂量少,饲料成本低;由于放养密度低,仅以太阳能增氧机进行辅助增氧,电力成本低;低放养密度搭配天然饵料, 生态湖内的鱼长期处于健康生长状态,几年来一直零用药,无渔药成本;生态湖内混养滤食性鱼类及肉食性鱼类, 不仅可以净化水质, 去除湖内野杂鱼类, 还能获得额外经济收入, 生态湖内生产其他鱼类产量 150 kg/hm 2 , 收入1800 元 /hm 2 ;水生蔬菜和水生花卉,能够净化水质,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生态湖可以容纳周围标准化养殖池塘产生的尾水, 经过净化后重新被池塘利用,养殖小区对外养殖尾水排放为零。

3.2 标准化池塘效益分析

生态湖周边的标准化池塘都是按照低密度养殖模式进行生产,与某些地区的高密度养殖模式不同,下面以主养鲤鱼为例对两种不同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 (见表 2 )。 生态养殖模式鲤鱼产量按照22500 kg/hm 2 ,鳙 1500 kg/hm 2 ,鲢 3000 kg/hm 2 的产量计算; 高密度养殖模式鲤鱼产量按照 42750 kg/hm 2 ,鲤(小规格) 2250 kg/hm 2 ,鳙 1500 kg/hm 2 ,鲢 3000 kg/hm 2 的产量计算。 产出品的价格统一按照以下数量计算:鲤鱼 10 元 /kg ,鳙 8 元 /kg ,鲢 4 元 /kg ,鲤(小规格)5 元 /kg 。

表 2 生态养殖户和高密度养殖户的效益分析单位:元 /hm2

从表 2 上看,高密度养殖利润高,但是高密度养殖池塘病害风险高,人工劳动强度高;而低密度生态养殖病害风险低,人工劳动强度低,鱼药的使用少,废水排放量小,属于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 周边标准化池塘养殖水面约 107 hm 2 ,养殖品种以鲤鱼、鮰鱼、鲈鱼和观赏鱼为主, 按照主养鲤鱼的模式对其利润进行估算,每年的利润大约在 780 万元,实际的养殖利润远高于这个估算值。

3.3 低密度养殖获得显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养殖池塘与生态湖模式特点,通过生态沟、生态湖种植水生植物,池塘架设生物浮床等技术,建立了完整的“池塘 + 生态沟渠 + 生态湖”的循环水养殖模式,提升了生态养殖下的鱼类品质,实现 200 hm 2集中连片池塘水循环利用和养殖尾水零排放,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 养殖模式的特点

4.1 传承古法养鱼技术

合作社利用生态湖良好的环境, 采用 “古法养鱼”模式打造黄河鲤品牌,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所谓“古法养鱼”是受《养鱼经》的启发,在生态湖中规划设计九个小岛, 鱼在湖中环绕小岛游来游去感觉不到尽头,以为自己身在江湖,实际上就是营造一个仿野生的良好环境。 黄河鲤鱼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生长,金鳞赤尾、体型梭长、肉质细嫩筋道、味道鲜美,完全达到野生鱼的品质标准。 高品质的黄河大鲤鱼,价格达到 40 元 /kg ,仍然吸引了很多饭店老板和鱼贩前来购买。 在池塘标准化养殖方面,提倡低密度的养殖模式,降低了养殖鱼类发病率,减少渔药使用量,降低水电、饲料、财务投入成本,品质优良的商品鱼往往高于市场价出售, 实现了 “减量增收、提质增效”的目标。

4.2 高效能饲料贯穿整个养殖过程

整个养殖小区饲料由合作社统一采购国内知名品牌的高效能饲料,严把产品质量关,十分重视饲料原料品质管控,做到产品质量可追溯。 除颗粒配合饲料外,积极开展生态养殖,为生态湖鱼类提供新的饲料源。 如在生态湖上安装 10 台太阳能灭虫灯,利用黄河滩区昆虫繁多的自然条件, 通过太阳能灭虫灯电击蚊虫, 使蚊虫落入水面, 为湖中鱼类提供天然蛋白。 据测算夏季每晚可提供约 40 kg 蚊虫(湿重),不仅可节省大量饲料,还能增强鲤鱼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肉质更加细嫩营养。

4.3 生态防控减少病害发生

结合合作社池塘养殖与生态湖的模式特点,根据池塘养殖品种及水质情况,放置生物浮床,种植空心菜、苋菜、荆芥等适宜不同季节、不同水质的蔬菜品种,净化水体,降低鱼病发生率,减少渔药使用量。改变传统“主养品种 + 鲢鳙鱼”模式,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营养物质,增加新品种的投放数量,如标准化池塘增加投放异育银鲫,加大鲢鱼投放量;生态湖以鲤鱼为主,同时放养鲢鳙鱼、草鱼、黄颡鱼、鳖、鲈鱼、泥鳅、翘嘴鲌、细鳞斜颌鲴等,采取多品种混养,稳定生态群落,平衡生态区系。

通过多品种混养、鱼菜共生、新型渔业机械和益生菌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有效改善水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和鱼药的使用。 普通养殖池塘鱼苗成活率约在90% 以上,整个养殖小区鱼类未见明显病害发生,鱼苗成活率均在 95% 以上; 普通养殖池塘每年用药在9000 元 /hm 2 左右,合作社标准化养殖池塘治疗、预防用药 3000 元 /hm 2 ,生态制剂 4500 元 /hm 2 ,通过益生菌对水质进行调节,减少了鱼药的使用。 整个养殖期间基本上没有病害发生, 病害损失控制在 3% 以内,减少渔药的使用量 20% 。

该养殖模式在符合国家现行政策的前提下,实现生态高效、集约化生产、环境友好、节水减排、渔民增收的低碳养殖目标。 同时有助于构建全程技术与操作规程,建立经营模式与生态效应评价系统,形成环境友好、品质优良、质量安全的示范效应。

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 零排放圈养循环水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