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产品很容易招骂,因为用户参与感太强。小众产品更容易招骂,因为用户太有想法了。
这个名单可以列很长:微博、贴吧、知乎、豆瓣、B站……微博和贴吧,早已经历群情激愤的时刻,不管结果如何终究变成大众。后面三个“难兄难弟”还在挣扎,尤以转型决心最强的知乎为甚。
6月11日,知乎刚迎来一次重大改版。6.0正式上线,最大的变化是:“想法”从底部Tab中撤出,合并到关注页feed流。空出来的黄金位,给了“+”(发布内容)按钮。如果你是这两天逛过知乎的老用户,会明白这个改动的反对声音有多大。
知乎新旧版本对比
每次更新,都有人问“如何评价”。这次也不例外,最火的问题下有200多个回答。我浏览了一遍,回答区难得和谐一片骂声,“乱”和“微博化”是提及最多的词。当然,知乎见得多了,并不会真被“骂”死,但我们依然想搞清楚:这次“官民相斗”到底为啥?
大V的“朋友圈”没了
首先普及一下“想法”的由来。这是知乎站内发布短内容的地方,2017年8月正式上线。当时,微博为抵御“微头条”的攻击,刚刚封禁了今日头条的授权接口。谁知头条战场还没结束,知乎又横插一脚,也要做短内容动态。
新榜官微曾隔空“问候”微博CEO@来去之间 如何看待“想法”,来总回了句:
“互联网上半场是各做各的,下半场不就是你做我的,我做你的,然后等到发现适合自己的,再形成新的平衡。”
知乎并不是突然要“抄”微博。早年,知乎曾有个“分享”功能,用户可援引问答、文章中的一段话,自己的动态主页。这一功能的本意,是让大家脱离特定场景发内容,却因为太“断章取义”而激化了用户的引战情绪,最后竟演变成“一键挂人”的利器。
后来独立的“想法”Tab,就是“分享”功能的升级。当时有很多人担忧:“想法”会不会稀释深度内容?知乎会不会萌宠自拍满天飞?两年过去,事实证明他们担心反了——这个功能没有太多人使用,渐渐变成大V分享观点、生活的“朋友圈”。
这也验证了当初知乎推出“想法”功能的说辞:关系形态决定了核心创作属性。作为兴趣社区的知乎,形成认真、专业的讨论更加自然,个人的生活分享,反而很难获得传播和互动。
现在看来,“想法”后来大受好评的原因很简单:因为2017年知乎已经开始水化了,算法让首页充斥着太多“不专业”内容,无处不在的广告又降低了用户获取知识的效率。而没有推荐和广告的“想法”,可以说是唯一没被“污染”的净土。
这一切,在前天戛然而止。事实上,砍掉“想法”的说法并不准确,它只是合并到了关注流中。但在这一功能的拥趸者看来,这基本上是给“想法”判了无期徒刑。
因为“关注”和“想法”的逻辑完全不同。前者更强调内容,后者更强调关系。一个大V在关注页的动态,主要为:关注/点赞的内容+穿插广告+长回答,频率依次减少。而他在想法区的动态,主要为:自己的碎碎念+少量转发互动。
对很多老用户来说,“想法”的知识/社交密度,都远高于“关注”。让他们离开小圈子,回到混合分发的大池塘,寻找特定大V的想法,太难了。反映到创作端,大V想法的鼓掌数降低,生产动力也会不足,慢慢地,“想法”就名存实亡了。
为了大众,牺牲“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知乎为何要把“想法”祭天?我们不可免俗来推测一波。
其实早在今年3月,知乎6.0就已经开始AB测试,当时站内有少许帖子讨论。一开始流传的也是“想法没了”,知乎官方紧急辟谣,称这只是“产品经理悄悄进行的测试”。前两天正式上线,知乎没有通知用户,直接强制更新,又多一大黑点:没有微软命,得了微软病。
即便这样也要全量更新。显然,知乎认为“想法”的劣势已经盖过了优势。
两年前推出“想法”的背景,上一趴中我们提到了一点:微博和头条大战。还有一点,是当时悟空问答挖了知乎300大V。其实这事头条和知乎官方都没有发声,真实性已不可考,但还是暴露了知乎的短板:大V没挣到钱。
那个当口,“想法”很可能不是为了“保留净土”——毕竟,知乎也没想到它后面成了大V养老圣地。这个功能原本的使命,就是降低内容发布门槛,提高核心用户的粘性。谁知道,大V的创作门槛下降到只发想法,不答问题了。绝大多数用户还是以看为主,啥也不发。
今年5月,知乎大V@贱贱 找人爬虫了“想法”的数据。数据显示,曾经单条想法鼓掌破500,或评论破200、转发破100的ID,分别只有不到500个。换句话说,想法区的活跃创作者,也就几千人。这么小的流量,占据一个Tab,还不赚钱,不划算了。
知乎现在有超过2亿用户,不能只提高“遗老遗少”的粘性,得想办法让全民参与进去。除了“想法”,6.0的另外几个更新,都在强调创作者生态:
底部增加发布Tab:整合发布提问、回答、文章和想法四个入口;热搜颗粒度变细:推出包括科学、体育、影视等多个垂类子榜单;内测“众裁”功能:邀请站内用户,共同评判违规行为。
新版“+”和“热榜”
其实虽然大家都在说“想法”不行了,但底部“+”Tab的设计,得益最多的反而是“想法”。不过其它内容形式,尤其是回答,有点confusing——会有人专程进到问题页,挑题目“为答而答”吗?除了新媒体运营,我还想不出有谁单干这事儿。
热搜子榜单和“众裁”功能,大概只能反映出人越来越多了。虽然老用户普遍讨厌热搜功能,但它确实有舆论风向标的作用,这和之前知乎增加搜索导航页、电影介绍页一样,都是为了强化内容消费。“众裁”沿袭了知乎开放自治的特性,毕竟公共编辑都推出好多年了,评定争议算不上什么创新。
可能的两种结果
去年开始,知乎就一直在强调“知识普惠”。这词听起来太拔高,说白了就是要流量,要恰饭。很多骂知乎的人,不是不懂这个道理,而是觉得不能太过。“想法”合并“关注”,强行改掉用户两年来的习惯——这批人还是核心用户,必然遭到反噬。
所以在知乎站内,很多人已经不是单纯讨论“想法”改版的是非了。他们开始历数知乎种种罪状,包括但不限于:双击点赞、上下切换回答、广告填充率过高、超级会员占地太广等等。最终得出结论,基本是:知乎要做“富文本抖音”,知乎抛弃老用户了,吃相越来越难看……
对于“想法”改版,知乎官方其实有介绍:遵循以人为核心,将人的动态聚合在一个页面进行展示。如此表面的措辞,显然无法平息用户的怒火。于是后面又出现了一些,可能是早期参与内测的大V,他们自称和知乎工作人员沟通过,改版是因为“使用想法的新用户太少了”。
知乎大V@陈章鱼 提到,“想法”可以倒逼用户使用关注模式。因为这几年知乎涌入太多新用户,他们一般只刷“推荐”,没关注多少大V,也不太刷“想法”。新版“想法”丰富了关注页,其实可以带动更多人使用关注模式,这对原创作者来说是利好。
假设这个说法成立,知乎应该会笑醒:新用户开始使用关注模式,“想法”曝光得到提升;原本只用“想法”的老用户,被迫开始刷首页关注流,广告曝光得到提升。
但事情发展可能没那么美好。
这话背后的前提是,新用户至少有机会看“关注”,而不是死盯着“推荐”。可目前知乎无论针对新用户还是老用户,都默认显示推荐模式,老用户会有意识地调整为关注模式,但这管不了多久——隔段时间再进入,又会重新变成推荐模式。
此外,“想法”改版对老用户的伤害太大,可能会有人干脆弃用“想法”功能,直接变成知乎流失用户,从而造成全站流量下滑。毕竟对很多人来说,“想法”已经是最后的净土,刷关注/推荐页的次数,都得按月、按年计算。
经过前期测试,知乎应该对数据有一定预计。最终表现可能没大家想得那么差,但确实又站在了用户对立面——数量上是小众,但架不住KOL多啊。
好消息是,知乎表示,近期会上线筛选功能:用户可自行进行筛选,查看全部、只看原创还是只看想法。尘归尘土归土,各玩各的不要打扰——这是大部分用户的呼唤,可能也是大众社区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