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网站公示了一家名为上海一诺银华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诺银华)的“公开转让说明书”。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是国内首家计划登陆新三板的催债公司。此外,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从业人数均数倍于一诺银华的永雄资产11月7日与湘财证券正式签约,最快将在2017年正式在新三板挂牌。
在坏账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催债行业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随着催债企业接连亮相资本市场,神秘且颇受争议的催债行业推向了公众的视野。而催债公司都是按单笔坏账提成收费,佣金比例在10%~20%不等。
一诺银华:仍处于亏损状态“死缠烂打”或是催债公司最惯用的手段。但一诺银华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该公司有别于传统催讨观念,对服务的品质管理尤为重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客户对催收业务操作规范上的要求。一诺银华成立于2009年2月,主业为银行信用卡个人信贷产品及其他信贷的催告和投资咨询服务,目前已在全国开设37家分公司,员工超过500人。2013、2014年度和2015年1~6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16万、1307万和1516万元。截至今年6月末,总资产1920.43万元。
了解到一诺银华的的客户名单,涵盖了多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及汽车金融、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机构,中行、农行、建行、中信银行、招行银行、浦发银行、宜信公司等都是其客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收入规模显著增长,但公司的利润却不乐观。事实上,一诺银华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6月,公司分别亏损131.28万元、832.75万元和 649.34万元,至2015年6月获得股东3500万资金注入前,净资产仍为负数。
一诺银华对此解释称,公司因业务承揽需要大力拓展经营规模,在各行政区域布设经营网点并招聘配套的业务团队,前期投入较大,从而导致公司持续亏损且净资产持续减少。 对于一诺银华来说,当前的业务发展阶段仍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初期,初步资源积累刚刚完成,对部分下游客户的依赖度还较高。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74.50%,其中对中信银行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4.06%。可以看出,虽然合作客户的数量快速增长,但如果未来公司因服务水平或服务效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主要客户大幅减少委案量或到期不再开展业务合作,将对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收入的提高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业内:尽量不碰法律底线
数据显示,目前银行业的不良率已经接近1.6%。上海旭轩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表示,P2P行业的不良率明显要高于银行业的不良水平。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吕娜则告诉记者,小微贷款公司的不良能控制在5%以内就已经很不错了。
银资网项伟建表示对于催债公司而言,其生命力恰恰体现在“如何要回客户要不回的钱”上。但一直以来,催债公司的讨债方式一直较为神秘且具有争议。“我们肯定不会干违法的事,但必要的时会吓吓他,骂几句肯定免不了。”过程中难免需要用点“手段”,如干扰债务人企业的正常经营、不让其好好过日子等,但不去触犯法律。
不过,催讨公司均表示,“能不能收回钱,不在于行为有多暴力,而是要有针对性的方法。”
“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有办法把钱要回来。”银资网项伟建负表示,他们首先要了解债务人的情况,越全面越好,然后有针对性地突破。催债公司都是按单笔坏账进行提成收费,佣金比例在10%~20%之间不等,但收不到,则通常不要钱。
银资网项伟建表示,讨债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债务本身,“只要有债务凭证,能见到人,对方有一定偿还能力,100%会成功。” P2P:催讨方式多样化“信用卡客户欠款逾期一个月之后,银行就启动催款,而三个月之内都由银行通过短信或电话催收。”某商业银行信用卡部们负责人表示,三个月之,如果客户还不还钱,就会立即停卡,并由外包的催债公司介入。
与银行自行催讨不同,催债公司在短信和电话之外还加入了上门拜访。一诺银华在公开转让说明书里也表示,逾期欠款的催收服务主要通过电话提醒、上门外访等方式展开;催讨过程全部录音,并将电话、上门及信函等多种催收方式完整记录,形成完整的记录留底。该公司强调,在为下游客户、尤其是商业银行提供金融外包服务时,需要严格按照客户的指示和要求,以及监管机构对客户从事相关业务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
“银行只选择合法的、在工商局正规注册的催债公司为银行进行欠款提醒服务。”上述银行信用卡负责人表示。
平安普惠的吕娜透露,他们在每个城市都会签约2~3家催债公司。
还了解到,部分第三方理财公司也有自己专业的催讨队伍,催讨实力不亚于正规催讨公司。据悉,某大型P2P企业的催收员工人数已占该公司总员工人数的四分之一;在催讨方式上,传统的电话、短信方式已由机器人代替,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人工催讨。
某知名P2P企业催收部负责人表示,“我们都是文明催收,如果一直不还钱,会通知他的亲朋好友同事,通过社会关系施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