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中旅银行扶贫贷款(中旅银行惠民贷)

网络整理 贷款资讯

#重庆# #重庆爆料# #重庆身边事# #重庆头条# 5月12日,重庆市酉阳自治县文旅委就重庆随团旅游丝绸店购物进行了回复。

中旅银行扶贫贷款(中旅银行惠民贷)

您好,

我是一名广东游客,4.1号跟随南湖国旅旅游团来重庆旅游,4.3日导游带我们到桃花源景区游玩前先到旁边的购物点,当时导游说是国家扶贫救助必须要来此购物景点逗留1-2小时,当地的导购员非常热情推销3斤重的桑蚕丝被,和全蚕丝制做的四件套,包括所谓的金丝产品,而且为国际品牌合作产品,指产品因为疫情无法外销才底价出售,我和家人一起购入了四件套和蚕丝被,附上付款凭证,商家直接提供快递到家服务,但后来回家就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而且所购产品无生产厂家也无合格证书,网上一搜就发现去年竟然已经有被投诉卖假货,竟然没有勒令关闭,请有关部门协调请求退款,

重庆市酉阳自治县文旅委回复:

尊敬的网友,您好!首先感谢对酉阳旅游的关心!您在人民网上留言反映的“重庆随团旅游丝绸店购物,请有关部门协调退款”收悉。我县文旅委已安排执法人员对您反映的情况进行核查,现将核查情况反馈如下。

您反映情况后,我县督促酉阳县桃源丝绸博物馆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协调退货退款事宜。经协商一致,您购买丝绸产品共消费18000元,由您将丝绸产品快递给酉阳县桃源丝绸博物馆产生的快递费用180元,分别由您承担100元,酉阳县桃源丝绸博物馆承担80元,酉阳县桃源丝绸博物馆在收到丝绸产品后给您退款17900元。经执法人员核实,酉阳县桃源丝绸博物馆已经给您退款到位。

感谢您对我县旅游工作的监督和关心!我县将进一步规范管理,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被人民日报头版点赞,万达丹寨扶贫做对了什么?

人民日报于日前在头版刊发了一篇名为《民企助力脱贫 有责有情有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万达丹寨扶贫作为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万企帮万村”行动中的成功案例,“喜获”人民日报点赞。

据文章报道,万达集团对于丹寨县实施整县扶贫,不是简单的捐赠,而是授人以渔,通过发展旅游业的方式助力丹寨脱贫,帮助当地居民增加收入。从人民日报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万达丹寨扶贫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助农脱贫的样板。

由此,也引发业内探究和追问:万达脱贫模式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首创“企业包县、整县脱贫”

如果把旅游目的地比作样貌可人的“流量明星”,那么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就是不仅要貌美,还要拼学识、拼修养、拼品位,甚至要拼家室的“豪门名媛”。二者同样有魅力,但影响力却千差万别。

而丹寨,就是在一众旅游目的地明星中,率先破茧成蝶,进化为国际化名媛的旅游目的地。而这背后的转变,源于万达首创的“企业包县、整县脱贫”的扶贫模式。

这是以一个大型企业带动一个县的扶贫新模式。万达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用8亿元捐建一个旅游小镇,3亿元捐建一个以旅游职业教育为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5亿元建立一支专项扶贫基金,对扶贫产业无法惠及的孤、残、病等特困人群进行兜底扶贫。如此一来,既解决了当下贫困难题,也提供了未来持续创收的机遇,可以说是实现了一个完美的“脱贫闭环系统”。

“1+3”项目,从“度假流量”到“人才流量”

丹寨脱贫,走的不是传统的“授人以鱼”的逻辑,而是要“授人以渔”。一字之差,效果千差万别。而总结梳理后会发现,万达“授人以渔”的脱贫核心是“1+3”项目,“1”就是旅游项目,即丹寨万达小镇;“3”则是万达推动的产业基金、职业技术学校和生态产业。

前文提到的万达小镇,是“1”。因为对当地特色的保留和发展,丹寨万达小镇具备了磁极一样的引力,引四方来客朝拜、打卡;又因为丰富的旅游业态及配套设施,让游客来此游得舒心、游得惬意。

而更为重要的“3”,则是导入产业。首先,扶贫产业基金将每年的基金收益无偿捐赠丹寨县,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而校企模式的开展,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如此一来,万达的扶贫不仅仅只为丹寨带来了“度假流量”,更是为其打造“人才流量”,助力丹寨长久散发魅力和生命力。

模式升级,耕耘“强大资源、精细运营”路线

时至今日,万达对丹寨的发展规划已经进入下一个五年,小镇也即将开启第五期项目建设。那如何在成功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呢?万达给出的路径是由“企业包县扶贫”转为“支持丹寨致富”,重点是支持丹寨发展全域旅游。

如何支持?核心是“强大资源,精细运营”。先来看资源,一方面万达将自身万达锦华酒店、万达宝贝王、万达影城等优质IP持续注入,另一方面万达带动了多彩贵州、广西泓文、北京途塔、北京云上国旅等企业到丹寨投资,总投资超过13亿元。

强势资源的聚合,势必会形成一个大的磁场,不仅仅是吸引来旅游的客群,还会吸引来社会资金、科创企业来此参与共建,创新创造出消费拉动、电商扶贫、公益基金等多元化帮扶模式,为丹寨的发展再添助力。

综上,不难看出,万达“强大资源+精细运营”的脱贫路径,不但让丹寨名声大噪,也真正让生活在丹寨的贫困户从劳动中收获满满,寻回了生活的尊严和幸福,感受到了脱贫的快乐与圆满。

#泸州头条#文旅融合 聚力建设大美纳溪

令人迷醉的四季花海、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大旺竹海、惊险刺激的丛林漂流、盛名远播的酒庄群落……六月初夏,走进纳溪区,犹如走进“花的世界、竹的海洋、水的乐园、酒的天堂、茶的故乡”。

在护国战争博物馆瞻仰先烈英勇事迹、在凤凰湖亲水嬉戏、在龙湖水香体验乡村田野乐趣……随着纳溪全域旅游不断发展,特别是“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当地可供游客体验的新业态和新产品越来越多,纳溪旅游的粘性也越来越强。

纳溪区整合文旅重点项目10余个,累计总投资达300亿元,在新城建设、老城更新中有机注入护国文化标志及内涵,打造成为全国唯一以护国文化为主题的新城——“百年护国城”。护国战争博物馆获评“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护国人文学院列入四川省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护国运动文化园区纳入四川省支持创建5A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和省级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

百年护国城项目只是纳溪区将旅游产业列为全区“一号工程”的一个切片。近年来,纳溪区持续深化城旅融合、产旅融合“两大融合”,激发文化和发展的强劲活力,先后引进上海绿地、上海均和、港中旅等知名企业投资,重点打造24个旅游项目,推动全域旅游走上稳步发展的快车道,绘就一幅多产融合的特色文旅画卷。

“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铭记苦难历史,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5月30日,市民王友参观护国战争博物馆时感慨地说。

护国镇梅岭村是“纳溪特早茶”核心产区,借助建制调整“六村合一”的良好态势,统筹打好特早茶规划、生产、销售和茶旅融合“组合拳”,连片标准化茶园6万亩,带领2000余户村民依托茶产业走上致富路。

每逢周末,游客们走进梅岭茶叶主题公园,游茶园、观茶厂、住茶居、吃茶宴、看茶景……村里的‘茶家乐’户户客满。”护国镇梅岭村党委书记朱春说,下一步,还将对各项设施进行提档升级、让游客在每一块茶园中都能充分体验茶文化,让乡村旅游越来越火。

赏花漫步、品农家菜、住特色民宿……最近两年,纳溪区上马镇黄桷坝村成为不少游客体验乡野乐趣的好去处,也为当地群众拓宽了致富路径。

2018年11月,从事建筑行业多年的曾敬平来到上马镇黄桷坝村,在当地投资建设“龙湖水香”农康旅产业园项目,通过流转土地、改建特色民宿、研学拓展、种植经果林、提供保洁安保岗位,有力地促进当地群众增收。目前,该项目直接带动当地300余人就业。

如今的纳溪,“吃旅游饭、赚旅游钱”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全区旅游从业人员年均增长20%,景区周边群众年均收入超过3万余元,帮助近3万人脱贫解困,纳溪区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

如今纳溪,处皆是景。在文旅融合发展的理念下,全区建成A级景区7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个,构建以护国战争纪念馆为核心的“红色+”研学景点,打造以大旺竹海为代表的“康养+”景区,推出以花田酒地为代表的“旅游+”乡村旅游精品,成功举办“中国美酒音乐欢乐季”“四川省乡村旅游文化节”“四川省茶叶开采周”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独具本土特色的节庆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群众、游客各得其乐、各美其美,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全区旅游收入较2012年增长680%,接待游客量较2012年增长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