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推荐去做3.7%,3.85%的贷款?记住,贷款并不是说越低就越好,你看3.7%的利率确实很低,但也意味着 门槛不会低,而且年限也不会太长,通常3年了不起了。
其实每个银行的贷款产品都有他们自己的特色,也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比如某行年化4.35%,利率稍微高一点点,但是他的授信能做到10年,像某行年化5.25%,但他的额度能做到3000万。所以在时间面前,利率无足轻重。
中国褐皮书报告说,虽然央行降低了利率,但是2022年一季度被被调查企业的融资成本不降反升。这归咎于很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传导链条。
那么,真正能享受到利率下降好处的是哪些呢?
第一,肯定是央企和国企。原因不必多说,出身背景天然就带有优势,他们是银行的“优质”客户。拿了低利率的贷款一转手就赚钱,何乐而不为!
第二,是大型企业,其中包括上市公司。他们可以用压库存、拖账期的办法,让上下游企业去垫资,从而获取利润。他们的融资利率,比银行贷款还要便宜,比方说如今被遭人唾弃的“商票”。
第三,是贷款中介。银行的低利率贷款,能真正到中小企业的,少之又少。除了银行风控严格之外,愈演愈烈的银行与中介勾结套路,也是重要原因。从银行报表反应,企业融资利率不高,但在帐外被中介与银行瓜分的所谓“中介费”,却在不断走高。
处于底层的中小企业,被上述层层盘剥,融资利率岂能不高?前述报告还指出,2022年一季度被调查企业融资额降至2012年以来的最低点——难怪有高层人士警告要“防止信贷塌方”呢!
上海某银行首贷利率4.15%,房贷利率选择固定还是浮动呢?
毫无疑问选择浮动利率。理由如下:
1,首先,你要明白一个道理,经济市场化和贷款利率市场化只有更深化,不会倒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双轨制的价格机制依然存在,银行利率就是现象之一,采用央行指导利率(基础利率)和商业银行浮动利率。
2,利率市场化就意味着:贷款利率会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和社会整体投资回报率等因素决定。简单思考一下,以后生意会更好做还是更难做?以后货币发行会更多还会更少?你很容易得出结论:利率下行是一种长期趋势。
3,不管是西安,还是北上广深,还是其他城市,从长周期二三十年看,果断选择浮动利率肯定是帮你省钱。
4,能省多少钱?对标欧美,欧元区,日本几乎是0利率,美国过去10年多数时间在三点多水平。从长周期30年看,哪怕均值下降一个百分点,100万贷款等额本息省二三十万,如果一线城市1000万,省下的钱就有二三百万了。
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对华夏银行有一种反感,有时候看到华夏就来气。
05年在武汉陈家湾买了我的第一套房子,雄楚大道华夏银行的贷款。那个年代,贷款人还要为贷款买保险,也是中国特色。后来,婚后抓紧时间把贷款清了,也把华夏银行卡消了。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和华夏银行打交道了。
16年又买房,那个时候房子不好卖。贷款,阴差阳错,又是华夏银行。那个时候贷款利率下浮,因为经验不足,没有货比三家,就选了下浮5个点的华夏。其实那个时候利率可以下浮更多,有10、15的。办理贷款业务的是民主路的华夏银行,后期提前还款等业务的是武大樱花大厦下的华夏银行。提前还款,也遇到了说20号才能提前还款的谎言等诸多的不愉快。
今天晚上,媳妇说女儿上学要看房产证;因为有抵押,所以要联系银行。我试着联系了当年办理贷款业务的人,电话打通了,他回答说还是得去樱花大厦下面的华夏银行。本来就对华夏银行就来气,随口一句当年你办理贷款就像皮包公司一样,后面业务都是其他行的事情。喷了他,他也不是善茬,肯定也喷了我。周末了,搞的大家都心里都不舒服。
媳妇说我,要解决问题,不要置气。何必呢,话要好好说,喷也解决不了问题,还给自己添堵。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算为了给自己一个好心情,还有到了这个年龄了,也要有该有的成熟。后悔也无济于事,以后得注意......
还是得抓紧时间搞钱,把剩余的贷款清了,把华夏银行卡都消了。没什么特殊原因,不要和华夏银行打交道了……
昨晚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对“二胎贷”“彩礼贷”“墓地贷”等特色消费贷款进行报道。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这些贷款是“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这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产品名称和营销宣传等。以前从事私人银行业务时,我们还自豪地说私人银行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