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记住!# “网恋”+“投资、博彩”=诈骗!# 】骗子利用网络交友,诱导受害人下载来路不明的APP 并在上面进行各种 " 投资 ",如博彩、股票、虚拟货币诈骗。@平安南京 提醒:" 杀猪盘 " 具迷惑性,骗子会准备好完善的人设和受害人慢慢周旋,先培养感情,放长线 " 养猪 "。当受害人沉浸在美好愿景中时,他们便开始“杀猪”,接着悄然撤退,只给你留下空空的钱袋,甚至是一屁股贷款……网恋需谨慎,谈钱须警惕!
今人买房难,古人买房更难
古代社会等级严明,在“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下,商人的处境十分堪忧。即便是手握大量不动产的房地产商,在旧社会也不算是显赫人物。
直到民国以前,我国都没有出现过商业化的房产公司。
不过,房地产商这一职业古而有之,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
《太平广记》记载,唐德宗时期有个叫窦乂的房地产大亨,靠经营不动产赚得盆满钵满。窦乂是个地位尊崇的名士,以他的社会关系想要跻身仕途绝非难事,但他的偶像却是两周时期的子贡,他想像子贡一样靠经商成为富可敌国的人上人。
窦乂十三岁那一年,跟随舅舅返回故乡,归途中从安州购买了一批特产的鞋子。窦乂将这批鞋子卖到市场上,获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五百钱。随后,窦乂用这笔钱买了两把铲子,种了几排榆树。随着榆树长大,窦乂又赚了一笔,完成了资产的原始积累。
后来,窦乂将所有资金投入到“法烛”的生产中,在手工业捞了一笔利润,获得了八十万身家。自此,窦乂开始了他的房地产投资之路。窦乂先是在长安城最便宜的地界购买了一处地产,因为这块地产附近有条臭水沟,所以窦乂并没有花费太多钱。
随后,窦乂请了一批农民工兄弟,将臭水沟填平,在地面上修建了二十多间小楼。通过“招商引资”,窦乂吸引了大量商贩入驻,打造了名为“窦家店”的小广场。其规模虽然无法与现在的万达比肩,但经营模式已经大同小异了。
据说在当时,连波斯商人都来到窦乂的商铺里从事特产经营,每天来购物的老百姓挤破了门槛。巨大的商业利益,让长安城的商人们看到了商机,他们纷纷托关系走后门,甚至买通朝廷要员换取条子,从窦乂这里租借商铺。每天窦乂都能收获几千钱的租金进项。
在那个年代,想要在长安城里落脚,空有金银是不够的,还得有政治背景。窦乂知道商人最缺的就是社会地位,所以找一个靠山是必须的。于是,窦乂找上了李晟太尉,花一百万钱修建了一座马球场,无偿赠与李晟,让喜好马球的李晟在这里健身。
靠着太尉李晟的门路,窦乂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不到四十岁便成为长安首富。从“窦半城”这个外号来看,他的商业帝国已具备一定规模,堪称富可敌国。
不过,历朝历代像窦乂这样的房地产商少之又少。毕竟,投资房产需要大量资金流,古代虽然有钱庄,但这种经济机构没有银行发达,商人无法从中贷款搞开发。更何况,历朝历代的土地管控都是相当严格的,“住宅用地”的审批是一件麻烦事。
例如在唐玄宗时期,朝廷有这样的规定:普通的三口之家仅有一亩的宅基地。奴籍的贱民,五口才能得到一亩宅基地。就算你有钱,也不能购买超标的宅基,否则每超出一亩就得挨十大板。像窦乂这样手里有大量土地的房地产商,若放在开元年间估计连屁股都要被打烂。
古代绝大多数从事房地产开发的,都是皇亲国戚。这些刑不加身的特权阶层,能够上达天庭,既有钱又有权,能够搞得到大量便宜的地产,并进行出租。不过,一般的皇亲国戚都不愿从事这种费头脑的生意,朝廷给予的优待已足够他们过上安枕无忧的日子,何必要浪费脑细胞在房产上呢?
可别看古代没有房地产商倒腾房产,但古人买房也绝不是易事。
打个比方来说,白居易在他所生活的年代可谓顺风顺水,二十八岁高中举人,二十九岁进士登科,三十二岁便成为正九品校书郎,相当于现在的科级干部。不过,即便如此,白居易也没能混上“官舍”,只能在长安长乐里租了四间茅草房。长乐里是怎样的所在?相当于现在北京六环开外,不是郊区也和郊区差不多了。
也难怪白居易要在《卜居》中如是说道:
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
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
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
在京城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还不如一只蜗牛活得惬意。起码人家蜗牛能有自己的壳,白居易却连落脚之地都没有。直到后来,白居易攒了点家底,这才在陕西渭南县买了处郊区房产,有了自己的窝。当官的买房都这么难,更不要说百姓了。#历史冷知识# #历史那些事# #历史#
关注@闲庭信步讲历史 了解更多历史趣事[玫瑰]
哈尔滨的陈年往事(二)哈尔滨的药店遍布大街小巷,非常的方便。你可能不信,哈尔滨第一批个体药店是从卖鸡蛋的农民开始的。
90年代以前,每个区最繁华地带最多一家国营药店,那个时代哈市居民都有固定的单位,都有指定的医院,去医院可以跟医生说病态开药,也可以自己报药名开药,基本上每家都会有很多备用药品,那时候药品包装就是个纸袋,只有止咳糖浆和外用药才会是玻璃瓶包装。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可以自由饲养鸡鸭,种植蔬菜,每天绥化,肇东,阿城,五常,吉林榆树,双城来往哈站的沿线铁路村屯中的部分精明者,早上就坐火车赶到哈尔滨站前,蛋禽贩卖在建筑街,这部分蛋禽贩卖者成为了哈尔滨第一批个体药品商店的经营者,蔬菜贩卖在海关街,后转中马路,就是今天哈达果品批发市场。
看到这里,你一定不明白为什么倒蛋农民怎么成为了哈尔滨药店的第一批经营者。最开始,哈尔滨附近的农民把自家的蛋禽拿到哈市贩卖来改善家中的生活条件,在贩卖中会出现城市居民把多余的粮票,衣物,日用品等来换取鸡蛋,但是这些物品数量也有局限性,只有药品能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去换鸡蛋。那个年代农村缺医少药,不管什么样的药品,在农村都能很好的销售。
后来这批精明的倒蛋部队干脆直接在哈站附近的建筑街买鸡蛋去换药,在后来更简洁方便,直接用钱卖药,但这些五花八门的药品贩回农村也登不上大雅之堂,只能民间交易。
八十年代后期,一种机遇降临到这些精明的倒蛋者身上。
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后,药厂有了很大的自主权,药品的包装有了很大的改善并可以自行采购外包装制品,但这些药品外包装厂不可能马上拿到药厂的供货钱,这样,就会出现制药厂用药品给供货商抵货款,因为得到的不是现金,包装厂就会把包装价格提高来弥补损失,当然,制药厂也会(特制)一些药品抵债给包装厂等供货商。包装厂需要把抵债药品变现,这样,就和倒蛋的农民有了接触,把抵债的药品大大低于批发价卖给倒蛋农民。获取初期利润后,这批倒蛋大军全家戚朋好友齐上阵,纷纷扑奔哈尔滨,最火的时候,整个建筑街院内外一,二楼全是药房,这些药店以极低的价格收药,然后卖药并批发给各地的农村药店。
九十年代后期,根据要求,药店相距不得少于一公里,才结束了建筑街的药店集中状况,分布到市内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