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银行贷款分配问题(银行的问题贷款是怎样产生的 应如何处置)

网络整理 贷款资讯

你看仔细了:基础货币和外汇占款。 新增货币两个出口也可以算三个: 一、补充财政预算不足,进入财政预算分配系统; 二、人民银行向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分配贷款; 三、收购有毒资产(不良债权),也可同时“收购”股权。这个可以走财政、人民银行口,收购的资产由国资委或国有资本管理机构持有和管理。//@起名小王子:

银行贷款分配问题(银行的问题贷款是怎样产生的 应如何处置)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周刊》官方账号

钮文新:货币乘数快8倍了——如此货币供给可否持续?

要看到,除了国家税收方面所体现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以外,住房贷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的金融业务。——周小川

住房贷款是普通老百姓“被动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财富。试想若没有住房贷款金融政策,普通老百姓一生有何资格能从银行拿到百万甚至几百万的“低息”贷款对抗货币通胀。

【银保监会: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财联社7月11日电,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国有大型银行要优化经济资本分配,向制造业企业倾斜,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政策性银行要结合职能定位,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作用。

债改,怎么改?

第一步,先从扶助低收入阶层做起

1)央行成立自住房保障信贷机构。把自住房补贴性贷款从商业银行分割出来,独立运行。

2)对月收入低于8000元、已婚、仅仅有一套自住房做定额低息贷款。

3)如何制定定额标准?复杂问题简单化,定额低息贷款按照全国平均水平来制定,根据子女多少来提高定额,孩子多,定额高。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

4)定额自住房贷款利率在1.5%左右。

这样的方式不是我的创新,巴西就有。所以,即便巴西市场利率上天,也不会影响自住房贷款利率。

我们无法给年轻人增加收入,那就给孩子们减负。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共同富裕之路,办法比问题多。

马霞

2021年12月13日

能不能分析一下中介机构贷款一揽子事。现在大大小小中介机构整天打电话放款,为什么银行不自己放?中间的利益分配………

标题:告诉你社会财富分配的真正逻辑

今天读了陈志武老师《财富的逻辑》,书里的观点和我们每个人的社会收入分配息息相关。

我们一直认为印度比我国很多方面都差,书里却说,印度为民营企业和个人贷款的非银行机构高达48000多家,中国银行业给国企贷款的比例高达70%,而印度银行给创业者和个人贷款的比例达到70%,卡内基等外国投资机构更愿意把钱投资给金融业相对发达的印度。

书中提到,如果中国的投资不对民营企业开放,中国的发展将后劲不足!

美国有8400万人参与到了企业股权投资,共同享受企业成长的红利,而中国参与股权投资家庭寥寥无几,很难享受企业成长果实。而一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其每个家庭参与股权投资的热情。这点值得我们反思我国的证券市场现状及其困境!

还有,提到北京是首府享有最好的医疗教育等资源,而华盛顿作为首府其医疗教育艺术等资源并不是全国最好的,也没有太多户籍制度的准入门槛。

还提到了,我国农村人口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农村劳动力的价值很低。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其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的77%,而我国第二产业制造业因劳动力廉价带来的红利已经慢慢消失,我们对制造业多一份发展,对我国环境污染会日益严重,而发达国家普遍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大,我国发展后劲还有赖于第三产业。

作者说,我们只有减少行政审批流程,将权利关在笼子里,降低个人创业的门槛,扶植服务业大力发展,建立健全金融制度,让各种闲置资金资本快速流通起来,规范建立各种灵活高效的金融衍生品,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制约才会小一些。

书中给了我们很多看问题的深度:

为何发达国家负债上万亿,他们的国家发展还不错?

为何发达国家的普通人能享受更多股权投资的红利?

为何印度的金融业对个人和创业者的支持比我们大不少?

这本书让你从全世界的视角来看问题,不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国与国之间之前拼的是自然资源,现在更多拼的是制度的健全完善,如日本新加坡资源都很匮乏,但人均Gdp却在世界前列。

理性地承认差距并为之努力,才是我们真正爱国的开始!#微头条日签# #读书笔记# #阅读的温度# #金融# #股市第一线# #财经# #财经头条##读书# #阅读#

昨天国务院的10万人经济会议中提了一个词——应贷尽贷。但现实情况却是,银行已经找不到“符合条件”的贷款企业了。

我这几天听了一个笑话,说某银行行长为完成上级分派的小微企业贷款任务,打电话给一个相熟的小企业老板,请他帮忙再贷款200万。

老板一看是行长打来的电话,就知道是对方又想让他借钱。老板本来不想接,但想着以后还要和银行打交道,不得不硬着头皮接通。

果然行长一开口,就是拉兄弟一把,帮忙再借200万云云。

小老板一听,脸都绿了,当场回到:“可不敢再借了,现在我每月利润刚好够支付以前贷款的利息,现在每天都在给你们银行打工。再借下去,我就得破产了!”

这个笑话是金融系统一干部讲给我听的,不知是真是假,但这个笑话真实地反映出了两个问题。

一是对当前的企业来讲,银行利率太高。

如今形势不比以前,企业平均利润降了很多,原因很复杂,不多说,但企业利润率下降却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以往企业尚能负担的银行利息到现在已成了不堪承受之重,尤其是对制造业这样本就利润率较低的行业来讲,银行贷款利息已吞噬了太多的利润。

贷款利息太高,这个问题对很多企业来讲可以说是非常突出的。

二是银行已经找不到新增的“符合条件”的贷款企业。

银行这种机构有个特点——钱的安全性永远放在首位。

对于银行而言,钱给谁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出去的钱一定要能保证收回来,否则银行领导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在这种考核机制下,银行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被大幅削弱,比如笑话中提到的那位行长,难道他不知道市场上有无数小微企业需要资金吗?

他知道,而且无比清楚,因为这些急需资金的小微企业们的贷款申请就放在他桌上,但他一个都不会批。

对这位行长来讲,你等钱救命关他屁事,市场上因缺钱死掉几千几万家企业,也动不了他半根汗毛,相反只要他贷出去的钱有一笔收不回来,他就得付出代价。

所以行长的贷款对象永远只有那些“符合条件”的企业,比如国企以及风控评估出来的“无风险企业”。

事实上这种企业根本就不缺钱,也不存在任何生存问题,而那些真正等钱救命的企业,却在银行的风控评估中处于“风险极大”的一类,若没有其他力量的推动和干预,银行是绝不可能贷款给这类企业的。

所以中央虽然一再强调要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但只要一到银行的执行层面,就会卡壳,这也是为何救了这么久的中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处境却一直未曾得到扭转的根本原因。

现在问题已经摆上了明面,商业银行的利益和无数家中小微企业的生死,这二者只能尽力保一个。

下硬指标令银行放贷,那么无数家中小微企业会得以存活,从而保住我们经济大盘,但商业银行却会因此增加坏账,毕竟这么多企业里总有一些是救不活的。

如果继续让商业银行按自己意愿办事,银行自然毫发无损,但死去的小微企业恐怕就是个天文数字,甚至动摇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怎么选,一目了然。

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最近在演讲中提出:“要看到,除了国家税收方面所体现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以外,住房贷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收入再分配功能的金融业务。往往富裕的人可能是全款买房,同时存款比较多,大家往往说80%的存款是20%的人存的,这些存款可以支持中低收入的人贷款买房,这样实际上有非常好的收入分配的作用,很值得研究。”

什么什么?没听错吧?住房贷款居然可以帮助中低收入的人,获得财富再分配的好处?这也就是周行长敢说,别人说可能会被骂死!

不过,仔细想想,这个观点也没错,很多中低收入者通过贷款买房,获得了财富再分配的好处,这是他们从富人那里薅羊毛的不多的机会之一!

试想,如果没有房贷政策,富人全款买房,中低收入者连买房的机会都没有!

多地房贷收紧,额度受限,于是就有了#“热锅上”的购房者:贷款咋办#。

社会财富分配的逻辑非常简单,有人拿得多,就一定有人拿得少。超过一半的银行贷款都流入了房地产市场,于是才有了二十年的房价持续快速上涨,才有了最赚钱企业中相当比例都是房地产开发商,才有了越来越高的居民家庭负债率,才有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如今流入楼市的资金有了数量限制,根本原因在于金融风险防控需要,以免房价继续上涨出现无法挽回的恶果。

对于购房者来说,这个时候应该顺势而为,房住不炒,及时出手多余的房产,而不是跟敢死队一样抢着去买房,尤其是刚需。

上游的水闸关了,下游的洪水自然会慢慢退去,房产的流动性必然大大降低。对于手上有多套房产的人来说,没有贷款的情况下无所谓,有贷款的话就要考虑考虑房价降了卖不出去怎么办,手上的资金够不够还清所有贷款。

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婚可以晚点结,孩子有学上就行,除非工作是铁饭碗,否则一定要量力而行。银行贷款收紧,也不用着急上火,也许几年后一看这是救了自己一命。

房产投资时代已经结束,一场盛宴一到曲终人散的时候。国内金融业此时应该认真向德国学习,如何真正踏实为实体经济服务,提振国民经济,而不是继续做炒房客们的大金主。

终于有一个银行同意南宁蓝光业主缓贷1年!停贷1年的利息和本金在贷款剩余年限分配。

经过蓝光业主艰难的wq,四处奔波,才等来这个消息,让蓝光业主等够喘口气。

但是暂停还贷,还得面对现实,怎么筹钱复工,如时才能复工?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南宁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