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银行资压贷款利率(质压贷款利率)

网络整理 贷款资讯

央行:4月份住户贷款增加5283亿元 人民币存款减少7252亿元

4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01%,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96%

【隔夜利率小幅回升 短期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时至月末,市场流动性不紧反松。7月27日,DR001(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加权平均利率盘中跌破1%,当日加权平均利率为1.0029%;R001(银行间市场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当日加权平均利率为1.0881%;隔夜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报1.008%。三者同时创下2021年1月中旬以来新低。

银行资压贷款利率(质压贷款利率)

民生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谭逸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表明当前银行间资金处于充裕状态。鉴于央行近期缩量开展逆回购操作,并且当前隔夜利率已经较低,短期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隔夜利率小幅回升 短期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证券日报网

【网红债基单日跌幅超12%,债市底层逻辑如何改写】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日拉升10个BP(基点),超1000只债券基金跌幅超0.3%,中证全债指数一周下跌0.58%,一周超500亿元信用债发行推迟或失败,交易员15分钟-20分钟满仓被埋……

11月14日—11月20日当周,债券市场经历了近三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震荡一周。

作为债券交易员的田宜感受更为真切。“每天一个行情,只有内心强大才行。”她在回忆上周债市行情时说道,“如果从消息面上来看,行情变化主要还是受疫情防控和宏观因素影响。”

11月21日,债市震荡余波再现。在支付宝上超过13万人关注的网红债券基金——富荣中短债单日跌幅超过12%,投资者对此惊呼“见证历史”。事实上,11月初以来,该基金净值就出现波动。11月18日,富荣基金曾表示,净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受整个债券市场近期较大调整,引发债券型产品被大规模赎回等因素影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财经》记者,近期债券市场调整背后的原因有三,一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和具有标志意义的房地产救助政策带来的经济修复预期;二是资金面收紧;三是利率上行引发公募基金、理财产品等净值型资管产品集中赎回放大市场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债券市场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从债市赎回的资金一般会回流为银行存款,这将缓解银行间市场的资金状况。11月17日以来,衡量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DR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七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持续下行,截至发稿已跌至1.60%以下,下行超40个BP。受此影响,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债市调整压力最大的时刻已经过去。

不过,明明进一步表示,前期支撑资金利率低位运行的两大逻辑因素是持续偏弱的地产和经济预期,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和支持房地产的“十六条”政策使得上述两个因素开始出现转变,央行对流动性环境的管理思路从容忍疫情多发时期超宽松的资金面,转变为引导资金利率回归政策利率。“债券市场的底层逻辑面临改写。” 网页链接

我们之前也说,债券走到了牛尾熊初,现在即便你还要持有债券,也要降久期,多持有中短债,别持有长债。也要降杠杆,找一些低杠杆的债券基金去投。否则他也会有回撤。债基虽然不会像股票一样动辄回撤个20-30%,但他回撤个3-5%你也很难受,基本一年收益都没了。

至于理财,其实他们的管理能力并不强,好的管理人都在基金公司,理财子基本都是练手的新人,他们的策略基本也都是外面采购来的。自己没啥成行的体系,今年理财其实没起到什么好的作用,4月那一波下跌,就是因为理财子大量减仓,导致的市场流动性问题。后来金稳会之后,对他们提出了严重的批评,市场才稳住。而如今很可能会再次出现同样问题。理财最近也会根据自己的风控安排,大比例卖出长久期利率债。所以债市可能短期还无法平静下来,那么最后就是,他们越卖,债市越跌,越跌最后也就越卖。最后理财的持有人,也会对理财失去信心,开始赎回,那么甚至会压制一定的大盘蓝筹股的表现。毕竟里面也有10%的股票仓位。

那么会不会债券一直熊下去呢?这个还要取决于央行的表态,央行现在应该是不希望融资成本就这么涨上去的,所以他会控制,尽可能的控制利率的持续上行,目前DR007也就是银行间7天质押利率上的很快,央行应该已经发现了银行间资金开始紧张,未来需要央行有更进一步的动作,比如降准降息。现在没有汇率约束之后,央行会进一步放开手脚去搞宽松。所以长债肯定是不行了,中短债和信用债,问题还不是很大。未来也大概率还会有反复。而且即便回调,大多数好的基金也都能控制回撤,他顶多就是不赚钱,赔钱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而理财的投资者们,会有一些明显的变化。以前投理财,就是为了图个安稳,现在买理财,其实跟买基金没啥区别,甚至理财子公司,也是拿着钱去买这些基金,他还要多收一到费用,所以银行理财变得越来越不划算。那么既然都是波动,还不如自己去买基金,起码能把底层资产看的明明白白的,而一些现在的理财,你也不知道他在里面装了什么,复制了什么策略,再掺和一些自己山寨的风控,所以其实意义并不大。而且还有好多理财公司,风控能力其实也不怎么样,老齐翻了翻,好多还投大量的城投债。还有一些地方上的烂资产。这些风险都已经相当大了,所以未来必然会有一波,理财的问题。会让这些本就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人,承担一些巨大的风险。当然这些话说早了没人听,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代价。

票据直冲“零利率”,银行做一笔亏一笔

  近两周(12 月 13 日至 12 月 24 日),票据市场利率快速下行。12 月 23日当天,1 个月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仅为 0.0061%,6 个月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仅为 0.0802%。

  票据利率接近“零”的同时,银存间 7 天质押回购利率(DR007)在 1.9%左右,6 个月 AAA 同业存单收益率仍在 2.6%。可以看到,商业银行收购票据的收益远低于负债成本,是一件“亏本买卖”。可为何仍有银行如此做?

三年期存单错配开票的风险分析

近段时间,好多银行年底冲规模,又推出三年期存单质押开票业务。比如本月初网红X门国际,三年期存单3.55%,可以质押开票开证,贴现/议付价格2.8%左右,由于市场内卷原因,实际银行只能给到30-60P, 可以前置。

错配开票的风险,在这几年已经引爆很多案例,其风险汇总如下:

1、业务层面的贴现价格风险。

第一年的贴现利率能大致确认,但第二年、第三年的贴现价格是无法评估的,虽然LPR已经19个月没有变化,但国家的货币供应、财政政策、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性等众多因素叠加使得未来的票据贴现利率有所波动,从而导致潜在的收益空间发生变化,产生亏损的可能。

市场上操作该业务的大部分朋友是“裸奔”,自我预估或主观评判将来的贴现利率,觉得在自己预判范围内就能接受。但风险肯定存在。

2、监管层面的政策风险。

该业务的质押开票协议是一年期,到第二年、第三年都需要重新签署。将来的监管要求一旦不同意续做质押,将会导致亏损。

历史经验已经让大家深有体会。GZ银行、XY银行、GD银行、ZG银行、NY银行、GF银行。。。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形。结果就是存单想办法转让,最差就是按照提前解付,但都有损失。

3、双方的道德或信用风险。

具体表现在:

银行承诺按时付息要求到期或延期支付,如企业不同意就不拒绝后续质押开票,将企业套入其中,比如GZ银行;

银行承诺外补费用迟迟不到位,比如上述的网红X门国际;

银行续做时打折质押,比如NY银行;

银行承诺如不让续做后存单转让但无法实现从而质押放流贷,比如XX农商;

企业由于贴现利率远远高于预期违约中止续做导致银行解付存单;

企业由于其他原因破产、注销导致无法续做。

错配期限的业务都存在风险,但市场仍然很多人在操作,一部分可能评估的风险系数在自己容忍风险偏好程度内,另一部分可能现有业务很少被迫操作的风险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