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与“失信被执行人”
随着催收的不断规范化,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会通过法务诉讼的方式,来追缴欠款了。
债务逾期的消费者因为对法务诉讼流程不清楚,看到法律相关文件就会感到恐惧,为各种潜在的诉讼风险担心,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但其实自己离被起诉还有很遥远的一段距离。
今天就来给大家解惑,希望大家首先了解法务诉讼的流程,并且可以理性看待被起诉这件事。
先批判一下网上有几个流行的观点:
一、跟法官或者金融机构好好沟通就不会被限制高消费!
这是错误的,无法履行金融机构要求的还款方案,必然会被限制高消费。
二、只要被执行后没钱还,就会成为老赖!
这也是错误的,下文会有详细解释。
实际上当债务人被起诉后,会经历以下流程:
事件参与双方:债务人(指欠钱的人),债权人(指金融机构)
1. 债务人收到法院传票或者仲裁通知书,任何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未经立案即进入执行程序。
2. 一部分债务人可能会被申请办理财产保全(法院为保障债权人权利,会对债务人的财产做提前保全措施,防止债务人进行资产转移),这会导致债务人的银行卡被冻结,房屋车辆被查封。
3. 双方开庭,法院判决,下达判决书。
4. 债权人依据判决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判决书下达15个工作日后,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此时,债务人的银行卡里的钱,就都会被冻结,并划扣掉里面的钱,房产车辆会被查封,并被纳入限制高消费名单。
网上有很多自媒体说,债务人只要跟法院积极沟通,就不会被限制高消费,这是错误的。
债务人被执行后必然会被限制高消费。只有债务人还清债务,或者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方可方可向法院申请解除限制高消费限制令。
5. 债务人经过强制执行后,部分债务人只会被限制高消费,成为被执行人,而有一部分人则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老赖“名单),同时被限制高消费。
“被执行人”与“失信被执行人”,区别主要在于——失信被执行人不仅要面临限制高消费,冻结自身银行卡,支付宝微信余额,还要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常见的各种信用惩戒措施有:
在网上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曝光;
不得担任企业高管股东;
设置老赖铃声;
进行高消费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失信被执行人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失信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
不得从事招投标等活动等。
常见的限制高消费措施:
不能购买,扩建,装修房屋,不得购买汽车;
子女不得就读高收费的私立学校,但子女就读公立学校,考公,考军等不受影;
不得乘坐飞机、豪华客船、出租车等高档交通工具和使用高档通讯工具;
不得出国出境;
不得外出旅游,度假等
而普通的被执行人,只会被限制高消费,并被冻结银行卡及微信支付宝余额等。
有些债务人被强制执行后依然没有跟债务人达成还款方案,但是他们也确实没有财产,没有钱还债。
那么法官会根据执行中的情况,主要是根据债务人有没有如实进行财产申报,有没有还款意愿,以及本身收入等,作为判断的依据,决定是否将债务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因此即使没有钱,但有还款意愿的债务人一定要积极跟法官进行沟通,不要一味逃避,否则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就得不偿失了。
法院主要依据以下几点,判断是否将债务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老赖)名单:
有履行能力,而不还,或者是在执行前,转移财产的;
不接电话,不沟通,不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有些债务人在这点上挺冤的,不是不想跟法院沟通,而是不知道怎么跟法院进行沟通);
被限制高消费,但依然有高消费行为。
以上就是被起诉后债务人会面临的法律诉讼流程,那么债务人应该如何避免成为“老赖”呢?
1.让银行能联系到自己:
换手机号后及时去银行进行变更,以免自己收不到被起诉的信息,错过沟通的时间窗口。
很多债务人总是随意更换手机号,等到自己买不了高铁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为被执行人了,那就太晚了。
2.诚实且坦诚地沟通财务信息:
被起诉后,债务人要跟法官积极沟通,要积极阐明清楚自己的整体财务情况,法院能查到你所有的财产信息。
如果你真的没钱,法院当然会知道。但如果你嘴上说没钱,实际却很有钱,法院也会知道你在撒谎,大数据时代没有什么隐私的,不要自作聪明。
但是我相信大部分债务人,是真的没钱,只是因为不懂跟法院如何沟通,结果被法院误认为,恶意逃避。
最后再强调一下,只要债务人不把钱还清,或者与债权人无法达成和解协议,不管是真的没钱,还是多积极跟法院沟通,都会一直被限制高消费的。
之前被冻结的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自然也无法解冻。但新办的卡不会被冻结,但是法院会监控这些新的卡的资金流动情况的!
还是不要想着钻法律的漏洞,把心思放在努力还清债务,实现债务自由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