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是恐龙的时代,这个时期繁衍出了各种形形 *** 的恐龙。在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恐龙中,有一类身披甲胄,它们甚至已经将“铠甲”武装到了整个头部和全身,古生物学家形象地将他们称为甲龙。那甲龙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甲龙的外形非常独特,它们脑袋小,身体健硕,四肢粗壮,脚上有蹄爪。它们全身布满“甲片”,有的甲龙身体上长有锋而尖的钉状物和棘刺,尾巴较长且末梢膨胀为锤状骨。
甲龙全身布满硬甲,这是它得以繁衍生息的重要资本。甲龙的“铠甲”是由大小不同的骨片跟结节组成的,并不像是乌龟壳那样是整体的。甲龙身上的骨片从头部一直武装到尾部。甲龙的头部几乎被骨片覆盖,其眼眶孔后面长有突出的角状骨骼,可以保护眼睛免受攻击。甲龙身上的这些骨片大小不一样,颈部——背部的骨片相对较大,四肢及尾巴上的骨片相对较小,这些骨片以一定大小顺序排列,较大骨片之间的空隙则长有较小的结节,在骨片和结节之上还覆盖有厚实的角质层,这种结构被称为“皮内成骨”,这样甲片跟结节就将身体保护的“严丝合缝”“密不透风”了。现代的鳄鱼身上就有类似的结构,只是鳄鱼的“皮内成骨”远没有甲龙身上的结实。
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骨片和结节并不是实心的,其核心是由纤维组织构成,这样使得甲龙身上的骨片不但坚硬而且韧性十足,这种韧性对于降低外来力量造成的冲击有很好的缓冲效果,并且这样也减轻了甲片对整个身体的负重,要知道纤维组织内核的骨片比实心的骨片要轻很多。因此,甲龙这种全身披着“铠甲”的身体构造不仅大大提高了其自身的防御能力,还能让它们行动自如,虽然这种结构限制了它们的行动速度,但拥有这样一件护体的“稀世铠甲”,速度要不要的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甲龙头部骨骼基本上愈合为一体,形成了防御的“铜头铁身”。其他恐龙头部具有的眼前孔、上颞颥孔等头部的空隙,在甲龙的脑袋上都找不到了。除了鼻孔,其他的开孔都已经愈合,可以说甲龙的头部就是一个骨头“疙瘩”。虽然在甲龙生活的时代生存有众多凶猛的肉食性恐龙,但是想想面对从头到尾浑身上下“铁板”一块的甲龙,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有哪种恐龙会傻到选择拿它们“下菜”呢?
甲龙的尾锤由尾椎与锤状骨组成,防御能力极强。尾锤是由尾巴最后面的几节尾椎与锤状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异常坚固,具有的主动防御的能力。当甲龙遇到袭击时,会快速左右挥动尾部,高频率下,尾锤就会产生较大力量,能对敌人造成重击。古生物学家曾经在一只霸王龙的腿骨上发现骨折后又愈合的痕迹,认为有可能是它在袭击甲龙时不小心被尾锤击中后留下的。
甲龙属植食性恐龙,以嫩的枝叶或多汁的根、茎为食。牙齿呈树叶状,这种牙齿不能将食物磨碎,只是适合撕碎植物。根据牙齿的形态结构特征,古生物学家认为,甲龙可能将食物撕碎后不经过咀嚼直接吞咽。甲龙脑袋不大,占身体的比例小,脑容量小,跑起来也不快。它身体健硕、四肢粗壮、身上又长满了甲片、棘刺,看起来笨重但不失可爱。古生物学家研究表明,甲龙不能像其他恐龙那样快速奔跑,它们的行动十分缓慢,行走的速度大约为每小时 6至8千米,更大速度不会超过每小时10千米。
甲龙凭借与众不同的厚甲、棘刺、尾锤,进化的较为完美,因此在群龙纷争的白垩纪晚期繁衍壮大、一枝独秀。甲龙也因其形态憨态可掬、敦实坚固被形象地称为“笨笨龙”“坦克龙”。
闫团祥 刘闻晓
甲龙的防御力有多强 甲龙的实力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