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网一篇标题为“大学生‘一言不合’就退社,怪谁?”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该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社团对于同学们的吸引力在逐渐降低,甚至有部分同学在加入社团后一段日子里会选择退出,那么究竟是什么使曾经受到大学生追捧的社团文化在当下面临寒冬的困扰呢?还是说大学社团的魅力已经不复存在了?
现实与理想的碰撞
大学社团在中国一直是一个被赋予了梦幻色彩的词语,无论是在校园电视剧还是小说里面,我们总能看到看到男女主角在大学社团里过的风生水起,然后走上人生的巅峰。所以中国学生对大学社团一直都报有一种憧憬和向往,再加上学校老师和家长对社团干部的神化作用和在今后就业上的帮助,不少中国学生在把加入社团当做是大学生涯的开端。然而当他们真正进入社团后发现,社团生活并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光鲜亮丽,里面等级分明,充满着勾心斗角、阿谀奉承,如同一个微型的官场,在理想的破灭和现实的不完美的双重作用下,有不少同学选择退社来逃避内心的落差和失望。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焉
在大学生活慢慢进入正轨之后,随着课业的增多和学习压力的上升。这些同学无法在学习和社团事物上进行一个很好的平衡,觉得两头都抓太过于劳累,所以他们通常会选择放弃掉其中相对于没这么重要一头来使自己专心干好某一件事,相比于学习的必要性,社团琐碎的事情就很容易成为放弃的对象,这也是造成大学生退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社团管理章程的不完善
作为一个大学生社团,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据我们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很大一部分学生社团还未真正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学生团体,比如没有一个团队的规则典范,整个社团的运营模式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般小打小闹,所有的规则都是那几个说了算,使新加入的同学没有存在感,并且感觉整个团体如同一盘散沙,各种行为处事都很乱,综合种种原因,也会使同学们产生离开的念头。
大学生团队责任感的缺乏
除了上述的社团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匮乏,如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强调自由、民主,每个人都在追求一种新鲜感和 *** 感,所以当他们对大学生的社团的好奇心不在的时候,可能就会萌发退社的念头,此外 ,在越来越强调自由的今天,也会成为一大部分学生退出的原因。
综上所述,面对大学生退社人数的增加,我们不光要从大学生自身出发找原因,还应该从社团改革出发,建设一个真正服务于大学生群体的社团,使同学们在这里能够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
文/王誉茹
大学怎么退社团最快最有效 大学生社团耽误时间有必要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