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来越大,就会发现,班里学习更好的那个,往往不是最聪明的那个。
每个人在智力和体力上都有差距,先天条件很难改变。
我看过好多博主说,每晚2点甚至4点睡,我要是这样熬,出不了三天就头晕眼花心慌得不行了。
但是我们可以在其他方面想办法。
陈陆淼,农村出身,家里条件不好,高中以前连课外书都没读过,最后考上清华。
他自认智力中上,身体也弱,3岁做过手术,差点儿没命。
考上清华的绝招之一就是他的学习 *** ,科学,踏实,接地气,非常值得分享给孩子们。
基础知识点彻底弄明白,不留隐患
学霸和中等生,常常一开始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但是为啥越到后面越明显?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等生学基础知识的时候,总留小尾巴,没彻底弄明白。
理科的很多知识点都联系紧密,前面是后面的基础。
拿小娃儿们最简单的数学启蒙来说,先明白了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才能明白数字大小和数量多少:
然后才能明白加减的意义:
知识之间关联性很强,学会了A才能学B,学会了B才能学C。
学霸们每个基础知识点都理解到位,再学新知识的感觉就像这样:
中等生或者是成绩不好的孩子,基础知识点没学透,学新知识的时候就像这样:
A,B,C,D 每个知识点都留下一点点小尾巴,串在一起就迷路了,而且不知道自己在哪儿走丢的。
华大集团的CEO尹烨参加了一期圆桌派,那期节目达到了知识点密集度的天花板。
物理知识,生物知识,历史故事,文学人物,聊起哪个,尹烨都能信手拈来。
他分享说自己一年读260本书,而且大多是专业性很强的烧脑读物,有人觉得他在吹牛。
但是看完他分享自己小时候的读书日常,就明白尹烨所言不虚。
从有记忆起,映入尹烨眼帘的就全是书,连床都是用书堆起来的,父母已经习惯每月用一半的工资来买书:
以他这么多年积累的巨大阅读量,咱们觉得看不懂的深奥知识,他可能都看过很多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再看新书,会觉得新知识越来越少,看起来肯定就快。
就像他回复读者的,书会越读越薄。
所以就算父母眼中的聪明孩子,基础也别马虎,彻底学明白了,不留小尾巴,后面才会轻松些。
否则,学到第10个知识点的时候,发现第3个开始就有点儿糊涂了,那就需要花很多时间补前面的窟窿。
学得越难,补窟窿时间也越来越长,就慢慢落下了:
善用错题本
当然孩子肯定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都弄得明明白白,那样的话都考清华北大了。
经常看文章的爸妈们对下面这个图应该都不陌生:
假如孩子对1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很熟练了,正确率和速度都达标。
1+3=4,是舒适区的难度,这个难度的知识点,孩子肯定不会出错。
11+8=19,这就是学习区的难度,有可能出错,需要多花点时间。
38-19,就跑到了黑暗区,也叫恐慌区,孩子会觉得毫无头绪,完全不会,从而陷入恐慌。
像校内考试这样有固定范围的学习,孩子要做的,就是不断扩大舒适区,让那些不出错的题越来越多:
高中时候,我们班有个男孩儿,聪明且自负。
平时做卷子,前面的基础题不看,专门挑战最后一道大题。
要命的是高考他也是这么干的。
很多经常被夸 “聪明,就是粗心” 的孩子很容易掉入眼高手低的陷阱。
这类孩子的学习区是下面这样的:
真正完全掌握,保证拿分,不会出错的 “舒适区” 很小。
很多知识点都是 “哎呀,这个简单,我会,不就是复数要加 s 么”,真正要刨根问底,“那以 o 结尾的呢?” 就模模糊糊说不清了。
这类不知所以然的知识点还都处在学习区,要把它们尽量挪到舒适区去,成绩才能提高一个档。
这个时候,错题本 + 试卷 就是非常有效的组合工具。
双减之后,如果考试取消,也可以用配套的教辅代替试卷儿,主要是用来检查知识点掌握得咋样,发现漏洞。
做完试卷儿,把错题总结到自己的错题本儿上。
比如“万”字的笔画错了:
这种属于记忆类的知识点,利用碎片时间多翻翻错题本儿,多看几遍就能记住:
位数错了:
这种属于理解性的知识点,就得把前因后果弄明白了,光靠记忆不管用,否则下回还错。
比如位数,就可以用小教具演示,我之前给一朵买的蒙氏串珠就特别好用:
之前写过,点蓝字可以直接看:
这是我见到的学加减法更好的小玩意儿,搞定4位数以内的加减法没问题
或者是用小积木方块儿,绿色是10位,白色是个位,一目了然:
而且用来演示12-5这种需要退位的减法很形象:
先把两个白色拿掉,不够,再从绿色里面拿掉3个,还剩7个。
利用碎片时间随时翻看记忆类的;腾出整块儿时间弄明白理解类的。
等到这个知识点完全搞懂,不会再错了,就划掉,它们已经到舒适区了。
错题本儿必须专人专本儿,每个人错的地方不一样。
照抄别人的,从网上买总结好的,APP自动识别的,都没用,一定得是自己写的,考试之前一定要翻看。
科学的记忆 *** 助力大
那些要记忆的知识点,或者课文,古诗,有没有更快的 *** 呢?
有一本书叫《认知天性》,非常推荐大家有时间看看,里面讲过很关键的一点。
记忆的关键,不是记,而是忆
假如孩子要背夜宿山寺▼
大多数的做法,是不是一直连着读10遍,20遍,不休息,直到背会?
NoNoNoNoNo, No!
对大脑的研究显示,更快的是这样:
之一步,先从头到尾念几遍,念顺。
第二步,合上书,开始考,一开始是填空:
危楼高多少?
手可摘什么?
不敢干嘛?
恐惊谁?
第三步,继续考,换空填:
什么高百尺?
什么摘星辰?
什么高声语?
什么天上人?
第四步,试着背出来整首诗,看看哪没记住,没记住的地方再填空。
重复几次,去休息,休息一会儿再背。
这个过程中,脑子一直在回忆,在想,不是机械记忆,这才是记忆的关窍。
从记忆角度来说,小测验的作用远远大于期中期末考。
现在很多爸妈都担心现在没有作业,考试就是开盲盒,打开才知道是惊喜还是惊吓。
国家有国家的政策考量,咱们小老百姓也得有自己的实际规划。
我还是建议,每天至少把配套的教辅做一做,让孩子们“忆一忆”。
搭配这篇里提到的复述 *** ,效果更好,点蓝字可以直接看:最基础的这三件事做好,小学成绩就超过80%的孩子了
其他记忆的科学 *** ,像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大家都很熟,就不多写了:
还有一点可能会有帮助,睡前也是记忆的好时段。
睡前背了篇课文,本来磕磕巴巴的将将背会,醒来之后往往会觉得顺了很多。
这就是因为睡着之后,大脑也会继续工作,接着记睡前我们在念叨的东西。
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上清华,但是有了好 *** 和好习惯,每个孩子都能进步一点点。
今年一点点,明年一点点,后年可能就是别人眼中的小学霸了。
家里有高中的孩子,特别推荐看一看陈陆淼的《学习力:我是这样考上清华的》,微信读书就有:
前半部分是他分享的学习 *** ,后半部分有高考各科针对性的经验总结,这种同龄人讲的很接地气: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
学渣逆袭成学霸考上清华 男学渣逆袭成学霸考上清华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