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红军三大法宝 红军的之一枪在哪里

网络整理 资讯
晶莹的雨花的意思 红色记忆⑥|行军毯、指北针,107岁老红军的烽火记忆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一件从日军手中缴获的行军毯,一块在战火硝烟中无数次使用的指北针……初秋时节,在南京城东一处普通住宅里,老红军秦华礼向记者展示了这两件记录着烽火记忆的文物。故事要从87年前的四川大巴山讲起,这位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的老人,用他的传奇人生和坚定的革命情操,诠释了一位107岁老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就是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里”

红军三大法宝 红军的之一枪在哪里

虽然时光已流逝了87年,秦华礼对自己1932年参加红军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这是我一生都无法磨灭的记忆。”老人动情地说。 1913年,秦华礼出生于四川通江大巴山下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母亲迫于生计,无奈将他的三个姐姐卖给人家做童养媳。1932年,红四方面军路过秦华礼的家乡,宣传革命道理,“红军是为穷苦人打江山的队伍”,红军到达第三天,秦华礼就加入到红军队伍之中。 从此,秦华礼经受战火洗礼,参加了空山坝战役、万源保卫战、强渡嘉陵江等战斗。第二年,他光荣加入了中国 *** ,至今已拥有86年党龄。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同年五月在四川安县、北川、茂县交界的千佛山地区,与川军10多万人激战70余天,是为“千佛山战役”。战斗中,秦华礼腿部负伤,上级准备安排他在老乡家中养伤,他坚决不同意。“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里!”

秦华礼向老乡借来一把剪刀,在火上简单烤炙消毒,直接将腿中的弹片取了出来。为防止伤口感染,他用布条蘸着盐水清洗伤口,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是常人无法忍受的,但“跟着红军走”的信念支撑着他,他硬是咬牙坚持,带着腿伤紧紧跟随队伍。

坚定信念,支撑他走完漫漫长征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始自1935年3月的强渡嘉陵江,到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结束,历时1年零7个月,行程1万余里。战士们三次过草地,翻越的海拔44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5座之多。 长征路上的艰苦,始终烙印在秦华礼记忆深处,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和飞机轰炸,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横亘在大家面前。过草地时,晴朗天气随时会变成狂风暴雨,鸽子蛋大小的冰雹从天而降,很多战士被打伤;在无人区跋涉,粮食补给是另一难题,指战员们只能吃野菜、树根、青草,甚至不得不吃皮带,“皮带直接无法煮烂,需要在火上烤成金黄色才能煮着吃。”当年的艰难困苦,被老人用乐观幽默的语调一一讲述,支撑他走过漫漫长征路的,是“对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

长征中,秦华礼还迎来了革命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工作安排。当时,红军队伍中有一所通信学校。上级考虑到秦华礼上过私塾,有一定文化程度,将他调去学习无线电技术。白天长途行军,晚上在篝火边学习无线电知识,秦华礼的长征比别人更加辛苦。1936年6月,他以优异成绩从通信学校毕业,担任红四军军部无线电台台长。

百团大战,他八天八夜没合眼

在战场上,畅通的通讯系统是指挥员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秦华礼虽不在一线部队直接作战,但他和他率领的通信兵们用手中器材和忘我的工作,保障着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1938年,当时在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秦赖支队)任电台台长的秦华礼随部队参加反围剿作战。山西敌后根据地山高谷深,地势险峻,突围中,驮着通信器材的骡马坠入深渊摔死。秦华礼和战士们抢救下通信器材,肩挑着笨重仪器突围,保障了支队首长和下属部队间的联系。 突围成功后,秦华礼实在太累了,直接倒在地上就睡着了。正巧,支队长秦基伟同志(1955年开国中将)路过,看到这一幕无比感动。他命令供给部找来一张刚刚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毛毯,披在熟睡中的秦华礼身上,作为对他的奖励。

“1945年父母结婚时,这件毛毯是最珍贵的新婚纪念物之一。一向勤俭节约的父亲一直使用它,毯子都破了,毛都磨光了,但他一直用到改革开放初期。”秦华礼的小女儿秦志红说。 秦华礼保存的另一件革命文物——美制指北针与著名的“百团大战”有关。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向日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参战部队多达105个团。当时已调到129师师部工作的秦华礼奋战在电台之前。“不巧的是,那段时间突发疟疾,很多报务员发高烧,‘打摆子’,无法上机值班。”秦华礼一个人担负起好几个人的工作,连续八天八夜值班,几乎没合眼,保障了师首长和前线部队间的通讯畅通。战役结束后,刘伯承师长将一块美制指北针塞到了秦华礼手中,作为对他出色表现的褒奖。

离而不休,百岁老红军重走“长征路”

从长征到抗战再到解放战争,秦华礼参加了大大小小数百次战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殊勋。新中国成立后,他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到地方工作,被周恩来总理任命为南京邮电学院首任院长、党委书记。“穿 *** 军装都是 *** 员,一切听从党的安排。”这是老兵秦华礼对党的高度自觉,他带领学校师生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将南邮建成为我国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知名高校。1983年,70岁的秦华礼从南京邮电学院党委书记的岗位上离休。 “父亲革命生涯一辈子,我们本来以为他离休后会好好休息,没想到他比离休前更忙碌了。”秦志红向记者如此描述父亲的离休生活。从2009年开始,在女儿女婿的陪伴下,百岁秦华礼重走长征路,寻访当年的战地。在四川通江的王坪烈士陵园,在空山坝战场遗址,在山西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秦华礼向人们讲述当年的戎马倥偬。在左权县西河头村,他走进当年电台所在的老房子,墙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历历在目,老人的思绪被带回那些烽火岁月…… 7月初,秦华礼老人的一个短视频被很多人在朋友圈大量转发,那是他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在晋夫烈士的照片前深深鞠躬,眼中泛着晶莹泪花。这一幕被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拍成短视频,感动了万千网友。

雨花台烈士陵园的研究人员胡卓然介绍,抗战时秦华礼与晋夫曾在八路军决死之一纵队共事,结下深厚友谊。1958年,当时已到南邮工作的秦华礼在雨花台发现了晋夫的照片,才知道战友已牺牲。从那时起,每年秦华礼都要来雨花台“看看”晋夫,在战火中萌发的战友情延续至今。 离休三十多年以来,秦华礼始终秉承着信念,要将长征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他走进大中小学,为孩子们送去一场场声情并茂的讲座,述革命历史,讲革命传统,“父亲立下规矩,讲座从来不拿酬金,只收聘书、红领巾和鲜花。”秦志红说。 经历几十年风雨沧桑,秦华礼保存下来的老物件,主要就是军毯和指北针。他将两件珍贵的文物捐给了南京国防园,让更多孩子通过老物件来感知革命传统。

今年107岁的秦华礼是我国健在的最年长老红军之一。记者采访他时,老人精神矍铄、腰背挺直、思路清晰,好似只有七八十岁。他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就是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跟着 *** 走,“在战争年代,我们的使命是建设一个新中国;在今天,就是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奋斗目标”。 交汇点记者 于 锋 摄影 陈俨

红军行军旗帜 各路红军行军路线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