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寺
听说沂水有座山叫泰山寺,山上有寺也叫泰山寺,这让人感觉很蹊跷,我们便慕名前去。
天空蔚蓝,空气清冽,我们很快到了泰山寺的山脚下——太平官庄村的水库边。仅仅一路相隔,水库在北,泰山寺在南,道路向东直通太平官庄村。
太平官庄水库。
一、太平官庄水库
水库溢洪道潺湲叮咚的流水,如一道规整宽阔的白练,从坝上流下,水流两边镶嵌着晶莹剔透的冰,连同坝下那一湾白冰环绕、清澈无比的水,使人内心宁静清凉,可以说是心清目可,非常舒服。
从水库旁边2016年10月立的碑志得知,太平官庄水库工程始建于1952年,流域面积5.1平方公里,总库容2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1.82立方米,主坝长136米,更大坝高9.3米……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功能的小(二)型水库。《沂水县志大事记》也记载:1953年3月,本县之一座水库,道托区太平官庄小(二)型水库建成,总库容23.6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200亩。《 *** 沂水历史大事记(1949-1995)》还记载,在1953年秋,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在临沂行署专员李希平的陪同下,视察了马站区王家旺庄蓄水石坝、杨庄区牛山塘坝、道托乡太平官庄砌石水库。由此看来,太平官庄水库,是沂水县建成的之一座水库,建成后不久,水利部部长傅作义便亲自来视察,这充分证明了太平官庄水库在沂水县水利史上的历史地位,不可谓不高。
另据《沂水县水利志》记载,兴建太平官庄水库时,县内还没有工程技术员,由山东省治淮委员会专门派工程技术员设计施工管理;参与修建水库的民工,按劳动定额供应粮食,每工日发给小米1.5公斤;1955年时,水库内曾捕捞鱼150公斤。水库建成刚两年,就有这么大的丰收,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确实值得一书。
水库建成时曾刻有纪事碑,可惜这通石碑不知何时被人推到水库底了。从溢洪道返回时,我们发现溢洪道底部石坝上有许多铁环,似乎曾有什么设施。听乡亲们介绍说,这里确实曾有设施,1958年大跃进时,这里的铁闸和木头,全被拆卸下来,运到道托区大炼钢铁了。
而今,放眼坝下,是开阔平整的土地,有几捆玉米秸被码放在一起,如同几位冬日晒太阳的老人,安逸地蹲坐在那里,静静地享受着丰收冬藏后的喜悦……
水面如镜,水流如练,“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相信太平官庄水库会持续为当地百姓造福。
二、泰山寺
太平官庄水库向南紧傍泰山寺,《沂水县地名志》介绍说:“山以寺名,泰山寺所在的这座小山的名字也称泰山寺,海拔243.7米,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石质系白垩系砂岩、凝灰质砂砾岩及安山玄武岩。山上曾修有泰山寺,山以寺名。”
正如记载,这座小山主要是玄武岩,山脚下因修路而暴露出的地貌,很有特色,许多颜色各异大小不一圆滚的石头被包裹在玄武岩中。大概是当时岩浆流动,挟裹了许多砂砾冷却后造成的。
整座山并不高大,侧柏林立,我们很轻易地就爬到了山顶,山顶草皮密实平整。站在山顶四周眺望,西面圈庄,南面北松峰,靠得最近的就是东面的太平官庄了,这些村庄房舍整齐,尽收眼底。
一座赭红色的寺院就在东面山腰,几乎跟太平官庄村连在一起了,想必这就是泰山寺了。
来到寺前,果不其然,寺门大匾额上书“泰山寺”,为什么叫“泰山寺”呢?张继宝老人热情地介绍说,泰山寺初建于明朝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也曾叫做铁山寺,后来泰山寺做了学堂,方圆十几里的孩子来上学;寺庙内原先有铁神像,被邻村一个人推走换碗用,在运神像的过程中,这人竟突然昏倒了;现今的寺庙是2009年在原址复建的。
泰山寺大门两边,有两只石狮子,威武庄严。寺前面是“功德碑”,上面记载有张纪安、许永存、毕玉美、刘文超、公彦美等24人,和临沂、济南以及附近村庄等众多捐善款的人的姓名。
步入寺院,张继宝老人向我们介绍了一些零碎的青砖青瓦和庙顶上的饰物,这些都是原先泰山寺的老部件,另外还有三块残碑,从字体笔法以及内容来看,这三块残碑应属于同一块石碑,为重修某殿宇的碑记。根据重修殿宇的人物来判断,立碑年代应为清末或民国初期。
寺院大殿是“圣母殿”,仿照过去仍旧用了重梁。殿内主神叫做泰山寺圣母,圣母周边,塑有送子娘娘、牵线娘娘、咳痰娘娘等十几位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神仙。许多神仙娘娘的名字,很有农村气息,质朴通俗,如同天天在你身边的老妈妈,那么亲切。
至于泰山寺的名称,有多种说法。在《沂水县地名志》太平官庄村介绍中说,“太平官庄位于道托区偏西北5公里,铁山寺东侧”,又说“早年村前山上有太圣寺,村得名“寺后”。因名不雅,民国初年以吉祥意改称太平官庄。”单单这里,泰山寺就有另外两种说法,但无论哪种,泰山寺大概都是音变演绎而来。至今有的地图还把此地标注为“铁山寺”,铁山寺的名称,我倒觉得更有可能是本来名字,因为此山几乎全为黑色玄武岩,老百姓多有把这种石头叫做“铁石”的,在沙沟镇肖家杨庄就有一个自然村叫做铁峪,当地也几乎全是玄武岩。
甭管怎样,泰山寺现时的称谓,倒是更高大上了。当然,无论是什么称谓,百姓们追求美好的虔敬的心,古今向来是一样的。
三、太平官庄村印象
太平官庄正如其名,到处是太平安宁的样子。
走在老街,各家各户的墙壁吸引了我们,大都是黑色的玄武岩,跟泰山寺山上的石头是一样的,这自然是乡亲们就地取材的缘故。许多院墙的石头,黑、绿、红、黄、青,五颜六色,错杂在一起,很是动人。这些五彩缤纷的石头,反映了当地地质活动的活跃程度,堪称地质奇观。
街道走向因地制宜,房子也是因地制宜地建起来。一路观看,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不同时期建造的房子。有一户人家大门口两侧墙壁上仍旧隐约能看出“斗私”“批修”的字样儿,这一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房子。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房子也很有特色,外墙表面镶以红绿白等各色的砂子,然后构成双菱形等图案;有一户人家还专门在家门口正上方 *** 上了一颗“五星”,相当别致……新时代的房子,那一定的高阔的大门口,富丽堂皇的大铁门。
一条小河,穿越村子,水流平缓,水质清澈。小河岸边是一台石碾,两棵粗大的平柳树高高耸立在石碾旁边小河两岸,有乡亲正在这里悠然地推着碾……此情此景,如果是夏天,那这里定然很凉爽,加之美丽的景致,来这里推碾简直不是劳作,纯然是享受了!
村里高大的树木很多,楸树、楝树、榆树、香椿树、柿子树、梧桐树、平柳树等都在冬日的阳光下粗犷地舒展着枝条,在蔚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豪迈。有人家墙头簇满了晶莹通红的枸杞,掩映着鲜红的牌匾,格外醒目;衬托着各户人家用铁丝网囤起的金黄的玉米,外加五彩斑驳的院墙,古老的水井,废弃的烟屋,淡然的小黄狗,长鸣的大白鹅……太平官庄,还真是美不胜收。
有老人介绍说,太平官庄村早在明初就已有穆、邹、邵、崔、杨等姓居住在这里,邹姓坟地曾有明万历年间立的墓碑,穆姓西迁至了大诸葛村,但这些早期的姓氏如今在村里已经没有人居住了。而今最多的王姓,是清乾隆年间自县城西北小王庄(今名古城前)迁入此村的,后来又有许姓从临沂北汤头村迁来居住,现在还有张、孙、黄等共七姓。先前村子发展到近千口人,如今也还有800来口人,这么多姓,这么多人,代代和谐相处,生生不息……
行走在太平官庄村中,抬头就能眺望到泰山寺,山上翠柏连绵,整座山似一位敦厚庄重老者,俯瞰着村庄,护佑着村庄;泰山寺下,太平官庄水库清水丰沛,在滋养着这一方土地,一方乡亲……
阳光灿烂,清风送爽,在这个明媚的冬日,我们默默祝颂:在这太平盛世,不惟太平官庄,全中国的人民,永续太平!
周生宝
编辑:张娜
官山镇吕家河泰山庙 沂水铁山寺泰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