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苦难,都是历练。
1
吃豆腐。
从向火乞儿到九五之尊,从自身一无所有到坐拥万里江山,从孤家寡人到三千粉黛,这样的传奇有一个人做到了,他叫朱元璋。历史上称明太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寒,那个年代灾荒、兵燹、瘟疫接二连三,生活异常艰难,经常是朝不保夕,连吃顿饱饭都是奢侈行为。
17岁那年,他到皇觉寺落发为僧,为的只是填饱肚皮,哪知道这里也不是什么世外桃源,不久就被方丈紧急疏散。
说得好听一点是云游化缘,四海为家,实际上就是乞讨度日。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为了生存下去,他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和神速的腿脚。比如哪间房屋炊烟袅袅,哪个老人慈眉善目,哪个地方民风淳朴,他就会之一时间赶到,求得一口饭吃。
有一天,朱元璋在化缘途中,闻到一股香味,饥肠辘辘的他更是走不动道了,身子一歪倒在了一家门口。
这家主人是一位姓黄的厨师,他恰好出门看见面黄肌瘦的小和尚,顿生恻隐 之心,马上返回,把一块刚出锅“酿豆腐”施舍给朱元璋。
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朱元璋狼吞虎咽,只感觉它是世界上更好的美味了。
朱元璋在南京当了皇帝,渐渐厌倦了山珍海味,常常想念当年的“酿豆腐”。
家常菜,养生的更好助手。
御厨如法炮制,却完全不对味,他就差人特诏黄厨师进京,加封为“御膳师”,专门做那道招牌菜“酿豆腐”。
现代科学表明,豆腐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异黄酮等,这些营养物质能快速被人体吸收,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减少炎症和病毒感染。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报平安。
2
心胸大。
有人也许会提出质疑说,朱元璋活了71岁,也不算很高的年龄啊?
活得有质量,享受每一刻。
这要分时代,他所处的大环境下,中国人平均寿命也不过50岁,60就是长寿,70荣膺“寿星”称号,毫无疑义。
唐代杜甫在《曲江》诗有语:“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意思是说,喝酒欠债哪里都有,属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从古至今一个人能活到70岁,太少太少了。
朱元璋的长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心胸开阔,目光长远。
一个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朱元璋出门会友,看到庭院里的竹子,突然灵感大发,旋即讨来笔墨,洋洋洒洒写下《咏竹诗》: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心有多大,你的人生就有多大。
他在借物抒怀,借物言志。也是在暗暗告诫自己,像竹子一样“未出土时便有节,至凌云处仍虚心”;像竹子一样柔韧坚强,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一个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未来就有多远。
一个人心胸狭隘,消极颓废,郁郁寡欢,容易疾病丛生,英年早逝;
一个人心胸宽广,积极阳光,昂扬向上,容易身体健康,福寿绵长。
朱元璋是草根逆袭的典范,从社会更底层起步,不坠青云之志,一直努力奋斗,到不惑之年登上了皇帝宝座,一路走来,栉风沐雨,荆棘密布,他的自信坚强勇敢自不必说,心怀天下,壮志凌云,脚踏实地,是致胜关键。
强大的生命续航力,正是养生的至宝。
一定要有自己的开心之道。
3
尚自然。
据《明太祖实录》里有一个小故事:
洪武元年,朱元璋跟侍臣闲聊,说起了延年益寿方面的事情,谈兴甚欢。
宋濂建议说,陛下是不是考虑,用一些名人高士,开炉炼丹,以求不老之秘方?
朱元璋说:秦始皇、汉武帝崇尚神仙,以求长生,结果“疲精劳神”,一无所得,作为“人君”,能“清心寡欲,勤于政事,不做无益,以害有益”,这就是“神仙”,人君的功业记载在“简册”上,名声流芳于后世,这就是“长生不老术”。
,
有的放矢,乐享生活。
一番言辞,立场鲜明,众人面面相觑,没人再提修道炼丹之术。
朱元璋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他酷爱学习,
并把这一爱好坚持了一辈子。
不论是沿街乞讨,还是在寺院里当勤杂工,或者从军之后的戎马倥偬,他更大业余爱好,就是读书,听故事。他把所学所见,融会贯通,在内心做“有机整合”,进行二次创作,用于接下来的生活实践当中。
翻阅历史,他清晰地看见,所谓的长生不老,那都是天方夜谭,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没有任何人能“跳出圈外”。
顺应自然规律,就是大养生。
在养生方面,抛弃幻想,踏实乐观,尊崇自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底层逻辑。
那些所谓的“灵丹仙术”,基本上都是“欺世之言”,毫无可信度。
他认为, 一个人只要情绪平稳,清心寡欲,饮食合理,睡眠充足,自然可以延年益寿。
朱元璋自有一番见解:“名不朽,虽死犹生,何必枯坐服药,以求不死”。
“况万无此理,当痛绝之”。
朱元璋善于养生 明太祖朱元璋怎么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