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清末 *** 剪辫子 清朝 *** 为什么剃辫子

网络整理 资讯
女子什么时候可以剪辫子 清初剃发, *** 拼死抵抗,到了民国,为何又不愿意剪辫子?

时代的更迭,必然会引起一番变动,自上而下的变动最为稀松平常。

清末 *** 剪辫子 清朝 *** 为什么剃辫子

为了顺应潮流,这些变动会成为条例,但在改动的过程中,也会遭到一些阻拦。以清朝的剃发蓄辫、剪辫易服来说,前后让民众的心理落差极大。

清军入关,王朝更迭之下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就有一纸“剃发令”。

当时的努尔哈赤下令,凡是被他攻占的地方,男子必须以“剃发”示诚。

清军将此作为了胜利的象征,一度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

满人的发式并不容易被 *** 接受,因此摄政王多尔衮就曾下令凡是未在规定时间内剃发的人皆以谋反罪行斩首。

清军的汉化政策也并未奏效,很多 *** 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皈依满人的发式于 *** 而言,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

要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此不愿剃发的毙命者不计其数。

而 *** 不愿剃发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不愿做屈服的顺民

清初,汉民的反抗意识还在,比如反清复明的天地会,这些人不愿意忘却当初的屈辱史。政权更替的过程中,被掩盖在笔墨间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仍旧历历在目。

按当时的史料记载,清代之所以起覆,是为了消灭流贼,而明代亡于流贼。这个“定论”在清初贰臣们纂修史料昭然若揭,后来大兴文字狱,真的是为了寻找逆贼吗?

其实不然,更多的是在“杀鸡儆猴”,让剩余的那些汉民乖乖的做一个“顺民”。文字狱之下,是为了消灭清初的历史,剃发也是消灭历史的另外一个措施。

从身体、观念上碾压掉汉民的骨气,成王败寇,清初剃发更多的是“同化”汉民,是在血腥暴力下的另外一种威逼利诱。

因此,翻阅现如今记载的明清易代的史实中,我们会发现,他们对于“发”之一字的使用,一直处于一种克制和谨慎的状态。清人在编撰的史书中,也似乎在极力回避这一类字的使用。

日积月累,一代又一代的 *** 逐渐忘却自己祖先原本的模样与习俗。在清代统治者们看来,剃发无疑也是成本最小的汉化政策

清初剃发是统治者为巩固统治的一种举措,同理,民国时期的剪辫子是不是也是如此?

在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关于假洋鬼子的记载。当时的东洋回到家乡,他的老母和妻子因为看见他脑后的辫子没了,哭天喊地的寻死好几回。

从这里不难看出,对于清末的百姓而言,蓄辫的重要性。

垂辫之所以在清末的百姓眼里如此之重,还要追溯到满人的信仰。以《三朝北盟会编》中来说,生活在东北一带的少数民族,无论男女皆是辫发。

其中男子以编发垂后示人,当时的满人普遍信奉萨满教。

他们认为,发辫是灵魂和真神的栖息之所。若一旦战死沙场,无法安葬,就必须将发辫带回故里安葬,俗称“捎小辫”。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清人将发辫当成生命之所。

另外一个原因是生活习惯所致,当时满族人的先祖生活在丛山峻岭之中,以打猎捕鱼为生。

为了便利打猎,便将头发编成辫子垂在脑后,这样在穿山越岭中才不会让头发与树枝缠绕在一起。等到清军入关,这一习俗更是被保留下来,成为缅怀先祖的一种方式。

辛亥革命爆发后,长达两百年的闭关锁国结束,新世界的潮流一股劲的涌入。剃发垂辫的发式被归为是“糟粕”,它与新世界格格不入。

为了更好的“现代化”,当时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民国 *** 开始易服,从发型到着装上不断地改进。

当时的民国 *** 下令让全国男子统一剪辫,这种发式随着老去的封建王朝逐渐被摒弃。

在民国 *** 的强制命令中,大街上的理发店一时间门庭若市。清末的剪辫子不同于清初的剃发,更多意味上是代表着观念的转变。

众所周知,民国虽然才短短几十载,但却是新旧复杂交错的时期。就剪辫一事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在部分的“清朝遗老”、知识分子看来,剪发一事是“有违人伦”。

那些蓄着短发的人无疑是“离经叛道”的,一些地方的士绅为了保住脑后的一条辫子,甚至不惜以武力保之。绝大多数都担心到时候清朝又重新复辟,会有麻烦。

除此之外,当时的一些文学大家很多也不愿剪辫子,如:辜鸿铭、王国维等人,一直以垂辫的面目示人。

1912年7月,当时的山东都督周自齐就曾派遣宣传员到昌邑县宣传剪发一事。但次日,因为当日被剪去辫子的乡绅聚集民众,不顾律法,打杀数十人。

在胡适与家乡的通信中,也对剪发辫一事有所探讨。他在来信中写道:“其僻处山陬,剪发者只有半数。”

可见,剪发辫的推广并不顺畅,越是贫瘠落后的地方,越是难以推行。在1914年发表的《申报》中,更是直言不讳的嘲讽上海民众留辫的现象。

上海的“三样”中,有一样就是辫子。为了劝告民众剪发,无奈这下只能发布“剪发六条”,民众为了生计,这才不得不剪发。

剪发辫更多的是观念更替,在这种改革中,有着抹去“遗老”“糟粕”之意。逝去的王朝留下的东西太多了,为了快速前行,剪发便成为了“减重”的手段之一。

在当时,凡是进步青年,无一不是剪去发辫,穿上一身中山装。

清初不愿剃发、清末不愿剪辫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当局的一种手段。只是清末的剪辫子,更多的是为了革除封建王朝遗留下来的繁琐礼仪和规矩,也是为了更好的迎接新世界的到来。

民众之间的落差之大只能归根结底于,当顺民当得太久了,挺起腰杆便显得十分不易。当一件事情成为常态,想要从里面打破它十分困难。但这是自救,也是改革,不得不做!

参考资料:

[1] 陈文亮. 论清初剃发令的内涵及实质[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4):7.

[2] 边家珍, 李自然. 试论清初满洲贵族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的主旨[J]. 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8(04):63-65.

[3] 刘斌, 刘利民. 清末民初剪辫运动与近代观念的变迁[J]. 许昌学院学报, 2008, 27(3):3.

#历史开讲#

清初强迫 *** 剃发梳辫 清朝 *** 为什么剃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