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一赖姓人士自大陆漂洋过海,在台湾岛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从此,他以及他的后人再也没有返回过心心念念的故里。
故里从那时便成了虚无缥缈的存在,化为了一个凝结着浓浓乡愁的名字——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深田炉溪社。
后值清朝没落,直到1945年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重新回归。
然而,正值多事之秋,台湾岛在回归祖国母亲怀抱没多久,再次沦为流浪的孩童,至今已七十有八年矣。
赖家祖先为避免后代子孙忘记出处,嘱咐每一代子孙必须牢牢记住故里的名字。
于是,这个名字代代相传,从康熙年间传承至今,后来传到了一位女孩子的手中。
赖赖的寻祖之旅
那个女孩的网名唤做赖赖,2022年时的她已在北京工作五年有余。
9月份的中秋佳节,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本是合家团圆的时节。
赖赖因工作无法回家,只能拨通大洋彼岸的 *** ,父女两个经过简单的交流后,话题不知怎地就转到了祖先的身上。
赖赖之一次听到父亲提到故里的名字,既陌生又熟悉,她的神思回到百年前的福建大地。祖先背井离乡去向台湾,从此杳无音讯,不知故乡还有没有祖先生活过的蛛丝马迹。
“你可以去返回故乡看一看?”父亲的提议激起了她的好奇心。
她将父亲告知的一串地名发上 *** ,一时间各路网友纷纷支招,帮助她寻找故乡。
福建省的名字没有转换,故里肯定在闽越大地,接下来就是漳州府的所在地,她在网上敲出“福建漳州”四个字,网页上出现了关于漳州市的记载。
经过百年的变迁,漳州府沿用了原来的名字,没有更换。循着这条线索寻找,她以为接下来会更加的顺利,遗憾的漳州市平和县没有深田这个地方。
来自于福建的网友解释道:闽越语的发音不同于北京话,再加上经过百年的传承,或许深田这个名字是误传,漳州市平和县有一个乡镇叫做心田,你可以顺着这个线索查找。
另外一个网友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漳州市有一个地方叫做深田堡,不过地址不在平和县,有没有可能是这个地方?
顺着网友们线索,她查阅了康熙年间行政规划,那时候的行政规划不同于今日,今日社会将各个行政单位划分为省、市、县、乡、村,其中乡是更低一级的行政单位。
那时候实行的是乡社制,县下设乡,乡下设社,以社领村,更低一级的行政单位是县,官方编订的历史资料往往称呼为县志,因而古人有语:郡县治,天下安。
几乎没有乡一级的行政规划,福建的网友帮着查阅了《平和县志》,遗憾的是没有发现“深田”这两个字,却意外在心田村这部分资料里发现了“炉溪公社”这个地方。
炉溪公社正是清朝时期的称呼,如今的名字是心田村。
赖赖好像暗夜里迷路的旅人,突然在暗夜里发现一道黎明的曙光,沿着曙光出现的方向,她大踏步走去。
她的寻找和百年前祖先的远去形成了两条交会的曲线,两条曲线会在未来的某一时刻紧紧地焊接到一起,形成一个美丽的闭环。
心田村的村长亦姓赖,他站在圆环的彼端,积极地回应着远方游子的呼唤,他找出来时族谱,赖氏族谱详细记录了赖家人的传承,康熙年间,赖家有九十三人因生活所迫迁徙台湾。
赖赖在族谱中发现,她祖先的名字赫然躺在那里,那一刻她的心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忽然遇到了明媚的春天,她即刻拨通了父亲的 *** 。
父亲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连他都难以置信,在漫长的岁月中,两地之间竟然还存在着微弱的联系。他告诉女儿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这个中秋节不妨就到心田村去看一看。
心田村的村长听到赖赖即将到来的消息,内心无比的激动。这种相逢,好比禅宗在一花开五叶后,又约定了在同一日重新聚拢到一起,这是千载难逢的大事。
今日之青年或许无法理解上一代的心情,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以农业立国,男耕女织,安土重迁,在同一片土地上同一姓人能延续千年。
加之交通工具的落后,一旦离别,几乎不可能再谋面,杜甫在《赠卫八处士》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参商二星是天下位于南北的星宿,根本不可能会面。若非今日通讯手段和交通工具的发展,这次相会只可能在梦境或者幻想里出现。
赖赖的归来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同时发力的结果,是中华古代文化的一种延续。
充分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同宗同祖,即使经过了时光变迁,也不能改变血浓于水的情愫。
改革开放以后,安土重迁的现象逐渐出现变化,父母子女之间异地生活的现象比比皆是。因而,赖赖的归来不仅仅是一场寻祖之旅,更是激起了老一辈人对曾经生活方式的追忆。
她既代表的是曾经无数被迫离开故乡的赖家子孙,承载着他们的思乡之情;又代表着无数留守心田的老人,抚慰着他们的盼归之情。
故乡人的守候
赖赖至今都忘不了那天的场面,心田村的村头站满了赖氏子孙,一条红色的条幅醒目地悬挂在牌楼之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容,几位刚刚学会走步的孩童还亲切地喊了她几声“姑姑”。
几声闽南语的“姑姑”,充斥着故乡人的热情,浸满了故乡人的情愫,她有些哽咽地回了一声“嗯”。
村长告诉她,这里到处都是她的亲人,若是以后想家了,可以直接回心田村,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台湾有的,这里都有,而且口味比台湾当地还要正宗。
她想说几句话表达一下重返故里的喜悦,脑海中首先展现的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洛阳。
杜甫当年试图回到故乡,却因为安史之乱滞留他方。安史叛军失败后,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带领妻儿即刻出发。
台湾虽然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两岸浓得化不开的血脉引领她再度归来,从这里她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记者走上前去,问道:“您此刻的心情如何?”
对着镜头赖赖说道:“断了一百年的线,再度连接起来啦!”
是啊!多么奇妙的感觉,曾经有一个赖姓人家离开故里,以为从此再也无法返回。后来他的子孙回到了百年前的出发地,和故里的亲人再度会面。
怎么说都不像是现实,而是像一个经过小说家精心编排的故事情节,以突显人世间的离合际遇。
赖赖忽然产生一种人生如梦的感觉,身旁的民居还保留着一些百年前的特色,她伸出手,想象这只手拥有祖先的触感,抚摸着一面面粗糙的墙壁。
一代又一代祖先的思乡之情,在赖赖的抚摸下开始冰释,她感受到了他们悸动的心情,眼眶不知不觉湿润起来。
村中央有一棵生长了百年的槐树,她想象着祖先孩提时代的模样,那时候的祖先何曾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离开美丽的家乡,到异地他乡讨生活呢?
槐树依旧在故乡的土壤里年复一年地等待,等到自己变得老态龙钟,也没有等待曾经那个天真活泼的孩童,却等来了那位孩童的后代。
她张开双臂拥抱了一下粗壮的槐树,古今在这样的接触中失去了距离,相遇,原来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
赖赖归来背后的意义
赖赖回乡的事情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事件引来了无数华夏儿女的思乡之情。生活在东南亚、美国以及欧洲的华人、华侨纷纷讲出自己背后的故事。
每一则故事背后都是数代人的辛酸苦辣,他们的肉体虽然生活在异国,心却永远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心。
一颗中国心可以解决许多历史遗留的问题,赖赖回乡事件之所以如此红红火火,是因为中国人都在期盼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闻一多先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著述《七子之歌》,通过赤子的口吻写道: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无论别有用心者通过何种理由阻挠两岸的一统,都无法更改两岸同属一祖的本质。
赖赖的归来恰巧戳破了台湾当局塑造的虚假谎言,她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全世界,生活在台湾岛屿的居民来自于大陆地区,同属于炎黄子孙。
别有用心者或许提出反对的意见,秦朝时期,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赶赴东瀛,从那以后就不再属于大秦帝国。
台湾不同于日本,赖赖的归来就是一个明证,她不仅仅是代表着个人,更多的是代表着台湾的民意,唐太宗说:“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断了百年的家族线可以再度连上,分裂了数十年的土地难道不会再度归来吗?
台湾的回归亦是如此,按照《三国演义》开篇词所讲述的规律:分久必合。这是潜藏在中华文脉里的基因,只要中华文化尚在传承,就没有人能够阻挡基因发挥作用。
再回到赖赖寻找故乡的起点,为什么会在网上形成热点,仅仅是好奇和乐于助人吗?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根本原因是中华儿女要证明给全世界看:
台湾的的确确是中华民族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赖赖的成功无疑佐证了这个论点,狠狠地给了那些别有用心者一个响亮的耳光。
同时,也再次证明了中国为什么能成为全球唯一绵延千年而始终不曾中断的国家,因为这个民族重视历史的记载,从三皇五帝时期的仓颉造字,到后来的司马迁编修《史记》。
都在为后人记录前人生活过的蛛丝马迹,让前人能在文字中熟悉这个民族从何处而来?将走向何处?子孙也会在这样的文字中发现自己的由来和走向。
赖赖的成功离不开《平和县志》和《赖氏族谱》,足以说明自古以来,从天子到庶民都无比地重视记录过往。
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个民族,没有集体去崇拜一个虚拟化的神仙,将生命寄托到来生,而是不断地从祖先的言行举止中寻求发展之道,趋利避害,焉能败于自身呢?
中华儿女在千年的河流中随便舀起一瓢,便足以收获一些受用终身的道理,刘备得到的至理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张廷玉得到的道理是: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赖赖做为一个在台湾生长起来的女性,她自幼接触的历史定然与大陆不同,而童年形成的固有偏见在短时间内很难打破。
幸而祖先的教导同样流淌在她的血脉中,她有着自己的判断力。她明白别人说什么永远是别人的意见,自己需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看法。
她没有因为台湾某些人的偏见,就放弃来大陆工作的机会,也没有因为某些不好的行为就否定了关于大陆的一切。
五年的大陆生活使得和寻祖的成功,使得她从历史的长河同样明白一个道理: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她明白台湾就像孩子,终有一日会回应祖国母亲的呼唤,一路小跑回到母亲的怀抱,躲在她的怀抱里再次听母亲唱起当年的摇篮曲。
就像她的心田之旅,无论她回去,还是不回去,故乡就在哪里,等着她的归来。
台湾人通过清朝地址找到祖籍 女孩凭清朝地址找到祖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