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延安时期,中国 *** 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用小米加步枪打胜了一仗又一仗,用双手和锄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今天,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仍然需要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汲取不竭动力。请关注今日《中国国防报》的报道——
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 *** 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 ***
宝塔山下, 追寻中华民族的“兴国之光”
■钟晓峰 *** 报记者 曹琦
五一小长假,革命圣地延安,游客如织。他们一路追寻红色足迹,登上宝塔山、参观杨家岭、游览王家坪……
游客边走边看,边看边问,很多人情不自禁地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陕北延安偏僻而贫瘠,当年为什么能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在这片沟沟峁峁的土地上,为什么能孕育出新中国的希望?
在凤凰山革命旧址朱德总司令的卧室里,方方正正地折叠着一条极普通的毛毯,上面缝缝补补,甚至还有火烧的痕迹。就是这样一条破旧的毯子,陪伴着朱老总度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难时光,戎马岁月,未曾更换。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也是 *** 人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建儒说。
“开荒,开荒,向荒山要粮,困难脚下踩,保卫边区,保卫党……”这首《开荒歌》响起的地方,是距离延安市区30公里的南泥湾。到延安的很多游客都会专程来到这里,穿上八路军军装,或坐在机杼前纺纺线,或卷起裤管插稻秧,或抡起锄头锄锄地,找找当年那种感觉。讲解员王雪在馆里工作多年,她说,很多人来这里,就是想追寻当年 *** 人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激发前行动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看到 *** 住在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降落伞改制的背心……从中发现一种独特的力量。他把这种力量称作“东方魔力”,并断言这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光”。
毋庸置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因为要前进,要奋斗,就会有困难,就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历史总是以深邃的逻辑启迪未来。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 *** 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财政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到了“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穿,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子盖”的境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开展生产自救,动员大会上,毛主席对大家说:“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
几十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缺衣少食的窘迫不复存在,不少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渐渐淡了。
习主席强调指出,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岁月更迭,精神不老。延安时期,中国 *** 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用小米加步枪打胜了一仗又一仗,用双手和锄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今天,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仍然需要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汲取不竭动力。
延安为什么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延安何时成为革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