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常关注财经新闻,你一定会看到一个词儿——“非标”。放到过去,你大可以轻描淡写地跳过这个专有名词,并表示老子的万贯家财放余额宝就行了。但接下来,对非标这个词儿,你得无比上心。
今年年初的时候,监管层颁发了“理财新规”,重点提到“公募可以投资非标”。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简单来说,公募泛指可以向普通老百姓销售的产品。而这些产品,最后会被投到以前老百姓接触不到的“非标资产”中。这些“非标资产”,大多数都存在风险收益难以评估的情况。
今年,一些大型股份制银行们纷纷启动成立了理财子公司,银行可以自己招募投资经理,研究员,可以自己发行证券投资基金或者私募产品。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产品会被摆上银行网点的货架,并面向千千万万连上网都不怎么会的耄耋老人销售。
本期老虎财经《“后刚兑”时代的理财“尖货”及套路》,就来给大家讲讲,什么叫“非标”和“标准”,以及里面可能会存在的“套路”。
无处不在的“标准”与“非标”
这个非标究竟是个啥?举个栗子。
现在,在你的大脑里描绘一个非标,不对,飞镖。
好了么?
你的脑袋里的飞镖是长啥样的?是这样的?
这样的?
咱中国应该想到的飞镖是这样的:
ACG圈子的人估计觉得镖应该是这样的: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飞镖的样子,因为飞镖是“非标准化”的——没有固定的形状,分量,可以用铁,钢,木头甚至是纸张。
所谓非标,其实是一个关于“排除”的概念,只要不是标准化的,都被统称为“非标”。
问题来了,既然要排除标准化,那什么叫又做标准化?我们再举个栗子。
这是一个 *** 店家自制的效果图,净重250克的和牛肉,你能说出它的价值吗?如果你有下面这张图,也许你就知道。
(不同等级的牛排的示意图)
这是一块介于等级4到等级5之间的牛排,其价格大概在每斤400元左右,250克一块牛排的价格大概在200元人民币左右。品种不同会有个体差异,但不会过分跳出体系。
而上述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资产标准化的过程——合适的品种登记划分,确定的计量方式,公认的价值体系,一定的交易规则等等。
金融领域更先应用标准化,是存在实物属性的期货领域。比如一个国内标准黄金期货合约要约定交易的黄金的品级(99.95%纯度),交易方式的多种细节都有确定的规则,
(黄金期货标准合约:上期所)
再思考一下去年上线的苹果期货。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苹果的品级各有不同,如何将苹果交割物的标准划定下来,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市场,是一个比黄金难得多的过程。苹果期货最后确定的交割物,划分方式也比黄金更复杂。
(苹果期货交割物标准:郑商所)
当然,有些东西是永远无法标准化的,比如“翡翠”。翡翠的透明度,翠度,种类,地子尚算比较容易划分的标准,而纹理和工艺更加难以做客观评述,所以你很难看到有一个标准化合约是为“翡翠”所设定的。
今年,上海地区有个叫做DEPASI的非法交易平台上线了所谓的“翡翠/硬玉”MT4交易,许多不知情的投资者打算入金交易,最后发现该平台并没有实物,而是完全假设在虚拟数字上的交易,所有的成交均为“对赌”,但已然有大批的投资者愿意往里投钱。
当下这个平台已经被警方端掉了,但要知道,即便一个苹果期货规则都需要研究一年半载,这种非标准化的产品,几乎不可能成为主流市场的交易的品种,也很难有法律去保护和完善这样的东西。
所以,光借助“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你便能在一定程度上界定和识别一个产品的更大“风险”,既发行人风险。
当然,非标并非纯粹的洪水猛兽,下面我们来详细讲一下,所谓的非标理财。
非标理财的前世今生
若要讲非标理财,我们先得说啥是“标准化”。
根据 *** 的最新定义,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包括11类资产:
1. 股票
2. 债券和固定收益类
3. 混合类
4. 公募货币基金类
5. QDII类
6. 权益类
7. 基金类
8. 衍生品类
9. 现金管理类
10. 非标资产
11. 其他类
其中,除了前九类外,“非标资产”和“其他类”一般指持有非标资产80%以上的产品。
我们知道,前九类的底层资产有自己的交易所,或者是由专业机构进行资产配置而成的证券化产品。他们符合我们对“标准化”的定义,既有明确的标价,相同或者雷同的评价标准。而除此之外,只有非标类和其他类被列在外,他们的标准不明确,底层资产发行方没有明确的产品发行资质,他们的股权,债权不受到约束与管制。
2018年的时候,监管层发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里的描述,将“标”与“非标”的特征进行了模糊解读: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应当具备以下特征: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在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上交易等。具体认定规则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之外的债权类资产均为非标。
这个意见也明确给出了“非标”的风险:具有期限、流动性和信用转换功能,透明度较低,流动性较弱,规避了宏观调控政策和资本约束等监管要求,部分投向限制性领域。
但是,这种非此即彼的描述方式,还是令投资者一头雾水。到底啥东西才是非标呢?
一般来说,非标大体分成两类,“债性非标”和“股性非标”,其中债性非标底层包括委托贷款,票据,股权质押等等,股性非标底层资产主要包括非上市公司股权等。
让我们回到十年前,2008年的时候,中国产业经济和外贸经济发展迅速,且大家口袋里的钱很多,理财需求和资金需求两旺。但是那时候全球出现金融危机,中国一方面需要提振内需,一方面又要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更为审慎。商业银行必须依照其资本金的多少放贷,其限制了银行的整体放贷规模。
如何满足大量的经济增长带来的资金需求?银行这时候就开始引入大量的“委托贷款”,原本银行放贷的方式是借入存款,贷出贷款,现在则直接不将资金划入自身资产负债表,转而将外部理财资金直接对接委托贷款,商业银行自己只是担任增信和连带担保的角色。与普通贷款不同,委托贷款对借款人的信息披露义务的要求非常低,银行对企业的资信背调也不如表内资产来的齐活。这种交易模式下,银行赚取的不是息差,而是手续费。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种做法其实是在绕开以银行资本金为放贷基础的规则,但实际确确实实会对银行资信产生影响。
但是你要知道,2008年中国股市不太好,经济却有大量资金需求。委托贷款因为不是标准化的贷款,其风险系数比普通贷款高,所以给的利息一般都高达10%!这对于刚刚经历股市浩劫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抵抗的诱惑。
加之,一般委托贷款的增信手段是以房地产或者土地作为抵押,而房地产在过去20年的升值有目共睹,所以非标理财在房地产市场大火的背景下,实际风险几乎为零。所以银行即便背调马马虎虎,信息披露马马虎虎,只要作为土地和房地产抵押品确权没问题,即便贷款出现违约,银行协助处理抵押品,也几乎没有发生令客户损失的前例。
后来一个词儿又随着上述情况火了,这个词儿叫做“刚性兑付”。
聪明的你已经理解了——十年后的今天,当房地产价格不再单边波动,非标资产的“刚性兑付”也会顺势得到打破,那以委托贷款为主要投向的非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
过去十年,监管层对“非标理财”出台了很多补丁,比如于规定理财资金不允许直投委托贷款,不允许嵌套,不允许理财资金投入银行信贷资产等等。而金融机构也变着法子将理财资金配置到委托贷款上,比如用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打包委托贷款,确定抵押方式,再将理财资金投入到信托计划,这样便绕过了监管。
隐藏在理财产品中的“非标资产”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大概可以总结了,非标理财,主要就是你可能在银行大厅里接触到的“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产品。
根据银保监会统计,2018年,银行理财资金有17.23%投向非标,有3.73%投向“其他”。也就是说,平均五个人里,可能就有一个人是买了“非标资产”。
非标资产的特点一般是:
1. 预期收益率高(一般高出余额宝3%~5%),
2. 投资非标资产的理财产品,一般会注明“非保本浮动收益”,
3. 期限一般“偏长”。
4. 非标资产理财产品一般会标注“非标资产”,或者写明“信托贷款”,“委托债券”,“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XXX收益权”等。
从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发,绝大部分理财产品都不会以全部资产都投向非标资产,而是采取资产配置的方式,资产投向非标资产。而这时候,你必须要看清楚产品说明书中对投资范围界定这一块。因为他不会明确告诉你,被信托,资管计划通道所掩盖的非标资产,具体通向哪一个非标资产。
(来源:中国银行平稳理财计划-智荟系列说明书)
以中银的一款2018年底发行的产品为例,在对理财产品投资范围的描述中,银行有责任将投资“非标准化资产”明确地写在“投资对象和投资限制”这一部分。但是,如果是资产配置型的理财产品,一开始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并不会直接告诉你他们会投资哪个资产。
这时候,由于监管层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如今的产品都会在官方网站上对某个理财产品投入非标资产进行公告,但这却要求投资者时常关注理财产品发行银行发布的相关公告。
(来源:中国银行睿富理财计划-产品公告)
其实,以上的特点都是监管层与多次修正非标理财的信批,包括限制嵌套,期限错配等问题,与金融机构绕开监管意图“周旋”得到的结果。而这一局面放到十年前,你并没有太多的办法界定“标准”与“非标”。
而这种“周旋”导致如今投资非标资产的理财产品,存在一些不可逾越的特点。
比如,一般来说非标资产的投资周期都非常之长。如果你购买的一款理财产品,期限只有7天或者14天,那么他一般是不会投资非标资产——而如果你发现一款理财产品的投向存在非标资产,期限又很短,很可能意味着发行银行使用短期理财资金对接长期资产管理计划的情况,这种行为是严重违反银行审慎管理原则的违规行为。
还有一种情况,是银行的“飞单”。也就是将银行理财客户,介绍到别的投资产品下。
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产品说明书中,页眉部分有银行的logo以及XXXX理财计划的字样。如果你购买的是“XXX信托计划”,“XXX资管计划”,而你希望购买的却是银行自己发行的产品,那么恭喜你,你已经遇到了“飞单”。
除了提防“非标”,还得关注“非标转标”
其实,现如今银行理财的非标资产的信息披露已经非常的透明。只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便不会错过。
然而你得了解,就像知识一直需要更新一样,“非标”的定义也在不断迭代。
比如,近年票据大案不断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就希望通过合理评估商业银行承兑汇票,架构交易平台,并将其纳入估算净值体系的方式,将承兑汇票从“非标资产”转为“标准化资产”。
毕竟,只要你想,你可以将世界上任何一个东西量化和标准化,翡翠也不例外。
事实上,“非标”与“标准”的界定,本来对普通投资的意义就不是很大。监管层要求理财资金披露“非标资产”,主要是考虑到商业银行的审慎监管原则,不让商业银行为理财进行“刚性兑付”,以保障商业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进行“风险隔离”。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非标转标”的过程,事实上包含了尽责披露,告知该理财产品的风险,确定浮动收益的特征,让投资者明白“风险自担”的原理。
今年,一些保险机构也希望将公司的一些产品通过资管计划打包量化,以“净值”计算,理清每日资产的涨跌。这些涨涨跌跌不保本的产品,以后都会以标准化资产的方式呈现在投资者面前,而理财经理们依然会吹嘘他的“标准化”,“大背景”和银行担保,到时候投资者依然要靠自己对其进行鉴别。
有句话说,年轻人不容易被骗,因为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然而当我们倦怠于学习新知,随着年龄的增长,被糊弄无疑是确定性事件。所以理财一道,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破啊!
非标准化理财 100%非标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