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费用的分配
间接费用不同于直接材料费与直接人工费,它并不随着工票或凭证按物料分别实时记录,因而不像计算直接材料费与直接人工费那样可以由物料清单及工艺文件、工作中心直接而且准确地计算。
新会计制度计算产品成本采用制造成本法,间接费用只核算到车间一级,由于加工成本是在工作中心发生,因此,间接费用要分配到工作中心。
分配的依据:
(1)根据企业的历史统计资料,预计会计期间生产部门的产能,结合产品、车间、工作中心、费用类型等情况确定分配依据。
(2)计算工作中心的间接费率。费用必须进一步分配到工作中心,确定各个间接成本因素的分配率,但分配的条件、因素都在不断改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不断调整优化。
(3)产品的间接费用分配。间接费用最终都会分配到各个产品,因此,分配到工作中心的费用还必须分配到产品,计算 *** 如下:
间接成本分配率 = 该时期该间接费用总额 / 工作中心总工时
以上间接费用的分配是传统的分配 *** ,其以工作中心的工时或台时为基准(或以产量为基准),但随着产品成本结构中的间接费用的比重增加,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决策的需要,出现了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理论与 *** 。
(这个简单了解一下,主要还是ABC作业成本法分摊成本)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当产品有如下情况:
(1)非产量相关制造费用比重加大;(固定间接费用很大)
(2)产品多样性程 度提高时,如果继续使用传统意义上的分配标准,必然不能反映产品间接费用的真实情况,因而不利于决策。
现在成本 *** 发展到第三个阶段—作业成本法。
(之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是分配到工作中心和分配到产品)
采用作业成本法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1)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2)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通俗的讲就是成本都是作业产生的,没有作业就没有成本费用,其次作业产生产品,一切都和作业相关,所以作业导致了成本的发生)
ABC法首先将间接计入成本按作业(活动)进行归集,然后按不同作业的不同成本动因率将间接计入成本一一分配到产品或产品线。
(就是按照作业将间接成本进行划分,划分到不同的作业上去)
作业基础成本库:
指引起间接成本的主要作业(或业务),如生产准备、生产监督、机器耗费、订购事项、材料处理、完工产品存储、发出商品、动力与销售。
(有哪些产生间接成本的作业以及分配到这些作业上的间接成本,所有的间接成本先分摊到作业成本库中的每一个作业项目上)
成本动因:
衡量或计量成本库(上述的作业基础成本库的项目)的某一因素,这里说的“某一”是因为在作业成本法下,可以选取使用的成本动因很多,因此,有必要在选择成本动因时,注意选取那些信息容易获得的成本动因。
(比如在同一个作业成本库里既有生产监督成本又有生产准备成本,为该成本库选择成本动因时,既可以用监督时间,又可以用生产周转次数,即根据不同的成本动因-成本形成原因将该作业项目的成本分摊到具体产品上)成本动因率:
指的是该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值和成本动因值的比例。
(成本作业库的成本要分摊到具体的产品上,得有一个分摊的名目或者系数,这样每种产品或者每个产品系列针对当前的动因系数按比例分摊,比如批量作业的生产准备的成本是100,成本动因就是准备时间,A每批量准备时间是1.2,B每批量准备时间是1.5,那么分配到A和B产品上的成本就很容易得出了,然后在除以每批产品数量,就可以分摊到单位产品上。这里就涉及在制品的分配问题,假如分摊过程中有一部产品是在制品,那么根据约当比例法换算成最终产品的数量,再获得单位产品的间接成本分摊,一个作业成本库可能包括多个成本动因,每个成本动因所占的比例就是成本动因率,也就是说所有的成本动因率之和肯定是1:单个作业成本间接成本值* 各产品的成本动因率 / 最终产品数量 = 单位产品某成本动因下间接成本分摊。)先分摊到作业上
(很明显作业库里及其消耗和动力使用的是同一个成本动因-产品单位机器时间,这里是把作业库的成本的动因率先计算出来,其实根据A,B产品同一成本动因率上所占比例计算出来就可以了,然后该项作业成本 乘以各产品比例,既可获得分摊在该产品或产品系列的上间接成本)
ABC作业成本法分配比较简单,先分摊到作业成本库各项作业上,然后找一个动因来确定各种产品所占比例,分摊到各种产品上,最后除以产品数量,得到每个产品分摊。这只是一项作业成本的分摊,最后单位产品总间接成本,就是把所有作业库的作业都分摊到产品的总和。
间接成本分为固定间接和变动间接,在成本分摊方面可以分开来分摊,也可以直接按间接成本分摊,区别不大。
最后,按照国际扯淡惯例,画一张图总结一下:
间接成本分摊首要原则是公平:谁收益谁分摊,谁背锅(造成损失)谁分摊。要想公平,就得有一个统一分摊属性单位-成本动因。这里分担到产品就是谁收益谁分担。假如是安全库存设置不当,造成了生产的延期或者交货损失,那这个间接成本怎么分摊,你可能想说分摊到设置安全库存的人身上,这个....人家一共就拿几毛钱工资,这还不要了亲命啊,还是分摊到这批产品上。(每个产品再提高两毛价格么,问题不大,稍微影响下竞争力。
关于成本问题:
一是体现在报价上,当采购方去做供应商测评的时候,很多时候会到供应商生产线程去看看,是真的看你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吗?其实看的就是制造成本啊,这些人都是采购业的老司机,随便看两眼就看出来了。成本水平意味着什么?就是额外成本谁来买单的问题。当一方的报价高了,你可以用TCO总体成本去打太极,证明物超所值,性能和质量远超认知,把价格圆回来。但是采购方不一定信:呵呵,是你的制造成本高了吧,想让我买单,当我实习生啊。。。
二是体现管理制度上,成本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已经花出去的钱,二是即将也必定要花出去的钱。其实并不复杂,成本要么靠总销售额来弥补,不然分摊到产品上干什么,肯定不是为了好玩。要么在自己身上找补:比如降薪、裁员、加班、降低材料质量,其实都是成本在作怪。从这个角度你很容易看到一个企业的盈利情况:不是说挣了多少,而是同期比,同期增长幅度大了,就可以松一个松,同期增长幅度小了,就需要紧一紧。从松紧的程度和幅度可以看出企业发展速度(这个约当呈线性比例)。主要就是看成本和利润。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假如你一天的成本是3000,其中电费是500,日常消费是2500,所有成本都分摊到你自己身上很简单就是3000,假如你要把成本分配到具体消费对象上,日常消费的2500就不能分配到耗电设备上,跟它们有毛关系吗?同样电费也不能分摊你购买的物品上,跟它们也没有关系。为什么要划分作业成本,此时划分两个作业,一是日常消费,二是用电。拿用电来说,成本动因是电费,A设备75瓦/时,B设备25瓦/时,3比一,那么A设备分摊电费成本的375,B设备分摊成本的125,前提两个用电时间一样,假如用电时间不一样,那就根据乘上用时计算,是一样的。假如A设备有5个,B设备有10个,那么分摊到每个A设备上的是25,分摊到每个B设备上是12.5,简单计算一下就可以。
ABC成本法分摊间接成本就两件事:一是划分成本作业,二是找出成本动因(所有分摊对象共有的属性,如果成本动因一个有,一个没有,分摊个锤子啊人家也不服啊,凭什么?比如A用电了,B没有用,那么就不能拿电费来作为成本动因)
怎样核算erp隐性成本 erp成本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