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中的"南国",到底指哪里?
唐朝王维脍炙人口的《相思》一诗,可以说家喻户晓,童叟能诵。可是,关于诗中的红豆,到底生长在南国的什么地方,千百年来,争论不休。
首先,有必要厘清的是,这"红豆",并不是今天我们所吃的红豆(赤豆),而是产于长江以南一带的树上果实。它,外形 *** ,色泽鲜红,晶莹如珊瑚,不能食用,南方人常用来镶嵌饰物。由于它质坚如钻、色艳如血、形似跳动的心脏,红而发亮,不蛀不腐,色泽晶莹而永不褪色。其外形及纹路,皆为"心"字形:真的是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故人们才叫它为"相思豆"。红豆树开花和结果没有一定规律,有的树要几十年才开花一次,开花后不一定结果,因此成为稀有珍品。
它又为什么叫"相思子"呢?其中有一个凄美的爱情传说:一名女子思念长久戍边的丈夫,朝夕倚于高高的大树下企望,但总望不到丈夫返回的身影,每日向此树哭诉。后来得知丈夫战死于边疆,妻子抱着大树痛哭不止。最后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鲜红的血滴。血滴滴入地下,化为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春去秋来,日复一日,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慢慢的就变成了这地球上最美的红心形种子——"相思豆",或叫"相思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代,这相思豆用于诗词中,并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常常可以指同性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如"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以及本诗即是。
那么,王维所说的"红豆",长在南国的什么地方呢?共有三种说法:
1、 岭南一带
岭南地区,红豆树广为种植。
2、 江阴顾山
今天,江苏江阴市顾山镇的"红豆院"内。此院内有一棵千年红豆树,其来源颇有传奇性——
说南朝的梁武帝是个佛痴,其子萧统竟也酷似父王,对政事不感兴趣,却醉心于自然山水,以至于代父出家。这位太子就在江阴县城东南方向的这顾山上,参禅悟理,读书作文,编纂《昭明文选》。后来遇到山下庵里一个叫慧如的尼姑,一见有缘,两个人遂进行学术研讨,多有共识,很是投机。搞到最后,这名太子竟情不自禁地爱上了此尼,但格于二人身份,不能结为夫妇。于是慧如相思成疾,以至深思而逝。萧统得知后大恸,含泪种下红豆,其草庵也改叫红豆庵。
以上两种说法,经不住推敲,因为王维的这首《相思》诗,另一名字是"江上赠李龟年",是赠给在湘江一带避乱的大音乐家李龟年的。因此,下面第三种说法才是准确的——
三、湖南长沙
据唐代郑处诲编撰的史料笔记《明皇杂录》记载:安史之乱爆发后,大音乐家李龟年逃离出京城长安,流落到湖南湘江一带,每遇良辰美景,就出来唱几首,满座人听了,没有不痛哭罢酒的。于是,王维写作这首小诗,送给好友,表达两人之间的深切友爱。而李又珍视王的这份友情,每每在席上唱起这首诗,令人伤感不已。
又,大历五年,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也遇见到李龟年,作诗《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然,王维诗中的"南国"未必就仅仅局限于长沙一隅,也可以泛指以长沙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但不能过于扩大,尽管红豆在我国南方地区都有种植。否则,于王维写作本诗的情意不合。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红豆生南国的整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