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医的朋友都知道,中药治病讲究“四气五味”。
《神农本草经》就曾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但您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个理论除了能指导中药使用,也同样适用于认识食物。
食物用好,比药更强!
宋严用和在所著《济生方》中写道:“善摄生者,谨于和调,使一饮一食,入于胃中,随消随化,则无留滞为患。”
每一种食物都有性和味,只有识性又识味,全面了解,才能做到合理应用,获得“倍胜于药”的效果。
食物的“四气”怎么区分
四气,又指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是程度上的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常见的食物的药性分类:
分类 | 食材 | 适宜人群 |
温性食物 | 刀豆、芥菜、香菜、南瓜、桂圆、杏、桃、石榴、乌梅、荔枝、栗子、大枣、核桃、鸡肉、鳝鱼等。 | 温性和热性食物,有温阳散寒的作用,适宜寒性体质及寒性病证。 |
热性食物 | 韭菜、葱、大蒜、生姜、小茴香、花椒、羊肉、狗肉等。 | |
凉性食物 | 茄子、萝卜、冬瓜、丝瓜、青菜、菠菜、苋菜、芹菜、荞麦、薏苡仁、绿豆、豆腐、梨、枇杷、茶叶、蘑菇、鸭蛋等。 | 凉性和寒性食物,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适宜热性体质及热性病证。 |
寒性食物 | 马齿苋、苦瓜、藕、茭白、柿子、西瓜、黄瓜、香蕉、桑葚、荸荠、田螺、螃蟹、紫菜、海藻、海带等。 | |
平性食物 | 山药、甘草、白果、芡实、天麻、枳椇子、茯苓、莲子、黄精、黑芝麻、榧子、酸枣仁等。 | 性平的食物,其寒热之性不显著,一般情况下都可选用,尤其对素体虚弱,或久病阴阳亏损,或病证寒热错杂者,较为适宜。 |
食物的“五味”按需选择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
分类 | 食材 | 功效 | 注意 |
辛味 | 姜、葱、大蒜、香菜、洋葱、花椒、茴香、韭菜、酒、豆豉等。 | 辛味散肺郁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 | 过食辛辣会刺激胃黏膜,消化道溃疡、便秘、痔疮、肛裂者要注意。 |
甘味 | 牛肉、山药、大枣、蜂蜜、甘蔗等。甘味多含糖类、甙类及蛋白质、脂肪等。 | 甘味补脾虚甘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 | 过多甘甜,会影响食欲,引起肥胖和龋齿,甚至是血糖、胆固醇升高,诱发心血管疾病。 |
酸味 | 醋、马齿苋、赤小豆、橘子、橄榄、杏、山楂、石榴、乌梅、荔枝、狗肉等。 | 酸味敛肝阴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 因酸味固涩,容易敛邪,急性肠炎、外感初起等均应慎食。 |
苦味 | 羊肉、苦瓜、茶叶、杏仁、白果、桃仁等。 | 苦味泻心火苦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降泄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 | 苦味多含生物碱等,多食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者当慎用。 |
咸味 | 海带、海藻、盐、紫菜、海带、海蜇、海参等。 | 咸味补肾虚咸味药多入肾经,有较强的补肾作用,用治肾虚证。 | 食咸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诱发或加重高血压。 |
食物也能治大病
温散风寒——葱姜汤
材料:葱白30克,生姜30克,红糖适量。
做法:把葱白洗净,切成小段;生姜洗净,切成小薄片。一并放锅中,加水一碗,煮至半碗(约150毫升),调入红糖,趁热一次喝下。
功效:葱白、生姜性温,有温通的作用,配用红糖调味,能温能行,合而有辛温解表的作用。感冒风寒证,表现为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迟者,宜于采用。
清热解表——桑叶豆豉饮
材料:桑叶15克,淡豆豉15克。
做法:把桑叶、淡豆豉一并放锅中,加水一碗半,煮至大半碗(约200毫升)。
功效:桑叶、淡豆豉性凉能清热,味辛能发散。二者煮水服用,清热解表,善治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咽喉红肿、鼻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者。
温养补益——羊肉汤
材料:炒当归30克,羊肉500克,生姜60克,陈皮30克。
做法:把羊肉原块放沸水中焯5分钟,去净血水,捞出沥干,横切成小块;生姜洗净,连皮切开,用刀背拍松;当归、陈皮用清水浸20分钟。将当归、陈皮连同所浸之水倒入砂锅,加羊肉、生姜,并加足量水,盖好,用武火烧沸,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弃当归、生姜,吃羊肉喝汤。
功效:羊肉温中补虚;生姜、陈皮味辛性温,温胃散寒;当归性味甘辛温,养血补虚。诸物合用,是有效的温养补虚膳食,可用于妇女产后虚冷,也可用于调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手足清冷。体寒者食用,有助于补虚暖身,提高抗寒能力。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将24小时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