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在潮汕各地的市场上,又见到店铺里摆卖出粽黄色晶莹润滑的栀粿。刚蒸好的栀粿冒着一股淡淡的皀香,晶莹润滑,很惹人喜爱。潮汕地区有句俗话,叫端午节食粽,这个粽不是粽子,而是栀粽,栀粽就是栀粿。栀粿是潮汕地区传统的应节食物,只有端午的时候才有人卖,可以说是时令食物。
市场上兜卖的这种的栀粿,是以糯米为原料,浸渍后用手工石磨磨成粉浆,配以苏打粉,加入浓茶水,与粿浆搓匀,盛入专用粿帕,装入蒸笼,用炉火蒸熟的柔韧粿品。人们买回家后,由于糯米本身的粘性,吃栀粿时不能用刀切,只能用细绳去割开,割成一小片一小片,再用辗粉的白砂糖蘸着食。入口时,甜润爽口,凉喉解渴。
栀粿形似年糕,是潮汕特有的一种时令糕点。小的时候,大都家里有柴火灶,大人都会自己动手做栀粿,坐在灶门前给奶奶添柴烧火,听着烧柴声、水沸声,是儿时最幸福的时刻。栀粿那种苦中带甜、有种淡淡青草香的味道,小时候吃不惯,长大以后,数 十年来一直魂牵梦系,然而,一年只有端午时节这几天才能尝到。过去栀粿的制作方法,是用糯米浸渍后用手工石磨磨成粉浆,然后再将栀子捣碎后浸泡去渣,将栀子汁渗入蒲姜碱液,再渗入磨好的糯米粉浆中,搅匀后倒入铺好裸布的蒸笼蒸熟。制成的栀粿微带棕黄色,吃起来有点苦香。栀子是药食两用中药,具有护肝、利胆、镇静、止血、消肿、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潮汕农历五月是一个湿热的季节,用栀子制作而成的栀粿便有了清热祛瘀助消化这么一个功效,五月节端午吃栀粿,再适合不过了。
如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高楼,别说家里早没了柴火灶,即使要找个大鼎,找个蒸笼也不是容易的事;要品尝真正用栀子汁制成的栀粿,即使想自己动手,恐怕也难上加难。市场贩售的栀粿,都是用茶水和碱水代替黄栀汁和埔姜灰水制成的,只是形似味似,留下的,只有扯着纱线,来回切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