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沿
目前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大多用于行车动力性能分析,而在振动传递特性分析中,大多只分别考虑车辆振动或轨道结构振动,没有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或是在车辆与轨道结合的车辆-轨道耦合模型中将车辆对轮轨振动影响较大的结构考虑为刚体,以至无法确定轮轨各频率下的主要振动特性,轮轨振动原因不明确。针对此问题,建立地铁车辆-轨道耦合系统模型,将车辆与轨道结构两个子系统通过Hertz接触弹簧链接,主要部件按实际的弹性体建模,并考虑车辆,轨道结构间的相互影响。
二、 有限元模型
2.1 车辆模型
参数 | 地铁B型车 |
车体质量 | 28000 |
转向架质量 | 2634 |
车辆定距 | 12.6 |
转向架轴距 | |
一系悬挂横向距 | 1.93 |
二系悬挂横向距 | 1.85 |
车轮直径 | 0.84 |
车轮宽度 | |
车轴长度 | 3.8 |
车体长度 | 19 |
车体宽度 | 2.8 |
车体高度 | 3.8 |
一系悬挂纵向刚度/轴箱(AW2) | 8.92 |
一系悬挂横向刚度/轴箱(AW2) | 6.76 |
一系悬挂垂向刚度/轴箱(AW2) | 1.4 |
二系悬挂横向刚度(重车) | 0.21 |
二系悬挂垂向刚度(重车) | 0.48 |
二系悬挂横向阻尼 | 50 |
二系悬挂垂向阻尼 | 60 |
接触刚度 | 2 |
车辆模型
在hypermesh中建立简化车辆模型如上图所示,模型主要由实体单元和壳单元组成。
2.2 轨道模型
本次模拟的轨道模型主要包括钢轨,扣件,轨枕,垫层,钢轨,路基,材料参数如下表所示。
梯形轨枕 | ||
钢轨 | 质量 | 60 |
密度 | 7830 | |
弹性模量 | 2.10E+11 | |
泊松比 | 0.3 | |
扣件 | 垂向刚度 | 45 |
垂向阻尼 | 10 | |
扣件间距 | 0.625 | |
轨枕 | 长 | 5.9 |
宽 | 0.58 | |
高 | 0.185 | |
密度 | 2500 | |
弹性模量 | 3.60E+10 | |
泊松比 | 0.176 | |
垫层 | 中间刚度 | 25 |
中间阻尼 | 10 | |
中间间距 | 1.2 | |
两端刚度 | 12.5 | |
两端阻尼 | 10 | |
两端间距 | 1.15 | |
钢管 | 长度 | 1.85 |
截面 | 0.125*0.075 | |
密度 | 7830 | |
弹性模量 | 2.10E+11 | |
泊松比 | 0.3 | |
路基 | 密度 | 7400 |
弹性模量 | 2.06E+11 | |
泊松比 | 0.22 |
轨道模型
轨道局部模型
在hypermesh中建立轨道有限元模型,其中地下地基采用弹簧单元建立,底座板采用壳单元,采用弹簧单元模拟CA砂浆,CA砂浆上面的轨道板采用壳单元,轨枕之间用黄颜色的梁单元来模拟链接钢管,支撑钢轨的扣件采用弹簧单元,最上面的钢轨采用梁单元。
2.3 车辆轨道有限元模型
将车辆和轨道模型进行装配如下图所示,单元总数为134089,实体单元数为13967个,壳单元为52640个,梁单元和弹簧单元为67482个,节点数为125610个
车辆-轨道有限元模型
2.4 其他建模关键字说明
采用LOAD_BODY_Y对车体施加Y向的重力加速度,采用*boundary_prescribed_motion_rigid对车辆施加x向的83.3m/s的速度,速度时间通过*DEFINE_CURVE来进行定义,通过*BOUNDARY_SPC_SET定义地基底部约束,设定求解时间为4.5s,设置为默认时间步长,通过*DAMPING_GLABAL设置全局阻尼为常数,通过*DAMPING_PART_STIFFNESS定义弹簧单元的瑞雷阻尼系数,通过*DATABASE_FOMAT,*DATABASE_NODAL_FORCE_GROUP,*DATABASE_BINARY_D3PLOT,*DATABASE_HISTORY_BEAM,*DATABASE_EXTENT_BINARY并联合*SET命令对要输出量进行相应设置。由于hypermesh不支持轮轨接触关键字,利用ultraedit编辑关键字,添加*RAIL_TRAIN关键字并编辑关键字内容,建立车辆轮子和轨道钢轨之间的模型,一个轨迹需要定义两个轨道,并且都是由梁单元组成,所以在轨道旁边建立了两个平行的轨道。
三、 结果分析
利用LSPREPOST进行结果查看,通过前面的输出可以查看轮轨接触点的受力曲线如下图所示:
轮轨接触点受力时程曲线
通过提取车辆上一点进行进行竖直方向的速度分析,刚开始在重力作用下下坠并与钢轨建立稳定的接触,后面在弹性作用下回弹,震荡过后趋于平稳。
最后展示一下做出的结果动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