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让保险行业最动荡的一则新闻就是“停售”
保险业有啥大消息,保险人的朋友圈基本都要沦陷,这些天朋友圈充斥着各种返还型保险停售消息,更有甚者,结合着新生命表的启用,言论保费上涨成趋势。“停售”的消息更是霸占了朋友圈
百度上关于搜索保险停售提出最多几个问题就是“停售对消费者有什么影响?”“再不买是不是要亏了?”小编一向不喜欢回应类似消息,因为“停售风云”多半不值得推敲,要知道娱乐圈明星发作品离不开炒作,保险界也是如此。
但细心的你也发现,这次的“停售潮”还是有些不同的,不再只是几家保险公司自说自话,保监会也参与其中。究竟什么产品停售,停售和大家有什么关系?停售后的新产品有什么变化?小编今天就化身保险圈的“纪委”,帮你拨开“炒作疑云”,一一解答:
关于停售,保监会说了什么?
引发这次“停售风云”主要来自与2016年保监会下发的两则重要通知,分别是第76号文和第199号文。以下是对这次新规的总结:
保监文件影响主要如下:
一、针对新要求,大多数新上产品将对身故责任或产品费率进行调整,提高产品的身故保额;
二、新产品的保单贷款比例将调整为80%,而现在绝大部分产品的保单贷款都高于80%,有的甚至超过95%;
三、新上产品的低档分红演示水平会较老产品更低。
四、万能账户保底利率超过3%要报送保监会进行审批,换言之,很难通过。
五、并且此次的大规模停售换代,部分保险公司的新产品也将会引入去年年底颁布的第三套生命周期表。
以上1-5条,直接引发了这次大规模产品停售潮,不合规的产品统一要在2017-04-01前完成停售。剩余的主要是对中短存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形态和业务规模的进一步限制,降低万能险保证利率,对万能险实际结算利率提出了明确的指引。
停售之后,新产品怎么变?
这里,我们重点看看76号文的相关规定,因为在这里监管对三类产品的“保障功能”做了明确的规定。
简单归纳:以下三类产品:寿险(定期或终身)、两全险和护理险,其保障功能所对应的『杠杆率』必须符合监管要求的下限。
*『杠杆率』=死亡/长期护理责任保额全部应交保费。
最低『杠杆率』要求由投保年龄以及所选的交费期决定
举个栗子:某人40岁时投保一份终身寿险,死亡保额50万,交费期20年,年交保费1.9万元,合计总保费38万元,交费期结束时到达年龄59周岁。
这款终身寿险的『杠杆率』仅为132%,而按照新规定,不得低于下限140%,那就必须停售了。
1. 寿险
1)定期寿险
本身产品的『杠杆率』就高,绝大部分老款定寿其实都能满足监管要求。所以定寿也不会受到此次“停售风云”的波及,定寿这类产品的更新换代,更多的会是和生命表更迭、替换死亡发生率有关。
2)终身寿险
这类产品,以死亡保险责任来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种:a.死亡赔付保额;b.死亡赔付现金价值和所交保费中的较大值。
*这里的“现金价值”会在基础现金价值的基础上乘以一个比值,通常在105%-120%之间。
a. 第一种,从过去保险公司通用的定价假设看,目前在售的、无论分红型还是传统非分红型的终身寿险,其大多数『杠杆率』都能符合这次监管规定,不合规的部分产品,保险公司也只需要对一些高投保年龄的定价做“小修小补”,通过将产品定价的预定费用率降低(比方说打个95折),就能降低保费,提高杠杆率,也就能合规了。
b. 第二种,这次将被重点整改。其实这类产品的形态跟目前香港对内地热销的终身储蓄型寿险类似,例如所交保费与保额差不多、后期通过减保方式部分提取现金价值,实现理财收益的支取。如果保险公司按照监管规定对这类产品的死亡保障进行升级,在其他定价假设不变的情况下,其保费会涨,相当于产品的中短期内的理财效果被削弱。
2. 两全保险
两全险包含死亡责任和生存责任(满期金+生存金),并且随着保险期间的缩短,生存责任在总保费中的占比会逐步提高,甚至超过死亡责任。但按照这次监管规定,『杠杆率』计算的分母只包含了死亡责任的保险金,但是作为分子的保费却包含了生死两项责任,导致两全险的『杠杆率』比寿险更低,成为重点整改对象。
两全险按满期责任的不同分成两类:a.满期返还保额,常见产品是少儿的教育金保险;b.满期返还所交保费的一定比例,例如120%,常见产品是“百万身价”长期意外险。接下来我带大家看看新规对它们的影响。
中国保监会为了落实“保险姓保”这件事情真的是操碎了心,无论过去两年对以万能险为主的中短存续期理财保险的整改,还是这次对三类保险的保障功能划出了『杠杆率』底线,都体现了保监会的统一思路:要求保险公司好好设计产品做优化保费结构,理财险不是不让做,但同时必须要要求加大长期价值型保险(保障类)的研发和销售。
但由于2016年76号文中所要求产品整改的时间落在2017年4月1日,正好与保险公司二季度“停售炒作”的时间点正好匹配,加上本次整改力度之大,所以才引起了全行业如此激烈的反响。
3月6日,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炒停“返还型健康险”的消费提示》,针对近期广泛流传的“返还健康险被叫停”以及保监会有关政策将导致人身险产品费率大幅上涨等事进行澄清。明确表示:保险公司不得借用自查整改时机,虚假宣传,采取产品“炒停”等营销策略违规开展保险业务,违背保险最大诚实信用原则。中国保监会一旦发现保险公司存在产品“炒停”等违规行为,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保险公司和有关人员责任。https://www.circ.gov.cn/web/site0/tab5168/info4061339.htm?bsh_bid=163854798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保险是否停售、涨价,不应该成为你买保险的首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