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逻辑出现变化
一、今天,赛道拯救了盘面。但不能忽视一点:看下图
这个表是昨天的二板以上股票池,肉眼可见,今天惨烈至极。
同时,要注意一点:昨天的连板股票持,整体重心是在2板,(差不多接近20个二板)。要放在以前的话,这个是妥妥的新龙头晋级诞生日,但是今天却杀得片甲不留。
这里是投机的情绪低点无疑了,但是否到冰点,还说不上。并且,大家发现没有,最近陷入了一种题材特别多,同时又题材荒的双重尴尬境地。
很多题材启动汹涌,但是基本都是一日游,比如昨天的横琴,千金藤素等等。另一方面,最近更突出的,是基于行业板块的整体异动。
未来几天还是要留意,可能会有新的大题材诞生。时间节点到了。
二、昨晚看到一个信息,大概是说之前阿里,京东他们被停掉的消费金融ABS重新开始获批。
(简单来说就是,类似像蚂蚁的花呗,京东的白条等用户消费贷款分期业务,平台方是以此为抵押,像银行借款,自己作为中间商赚利息差价。)
同时,其他行业类似医美什么的之前禁止收购医院等禁令也有放松迹象。包括地产也是各地限购放松,首套信贷利率降低等等。
把这些消息结合一起看,能够隐约总结出一个共性:我们即将踏入一个新的阶段,各行各业从之前的调控,变成了全力转向抓发展。
这也是符合逻辑的:后疫情修复,需要各行各业全力刺激经济复苏。
因此,如果说前段时间,市场的反弹是基于超跌反弹,那么接下来的大逻辑便要转向行业政策提振。
从超跌转向趋势,市场在接下来应该能选出一个经济复苏中最有弹性的方向。至于是什么,还得再看。虽然当下是新能源赛道反弹最好,但总感觉疫情修复的弹性板块应该不在这。(至少它不是最强的)
包括市场当下阶段的题材荒,感觉是为了憋一个大的。
总的来说,对于后市大的观点是:短期偏调整,中期继续看整体反弹,且反弹逻辑从之前的超跌反弹转向强势板块的趋势性反弹。
越是有钱的人,这三大细节特征越明显
究竟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有钱人,这个定义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大部分人尤其是暂时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群体,通常会将自己的生活条件与同龄人进行对比。
只要有人买了那些他们认为比较奢侈的物品,他们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对方是传说中的有钱人。
但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武断的,甚至有时候会害了他们自己。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大学生参与网贷或裸贷的新闻。
他们通过贷款这种方式,自由挥霍借来的钱款,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去偿还这笔债务。
甚至有一些人进行非法勾当,做起了无良的微商,售卖那些根本没有保障的产品,以此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生活光鲜,其实背地里早已肮脏不堪,他们的生活并不值得我们向往。
那么究竟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钱呢?可以从下面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气场强大
一个人的气质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这种气质无法被轻易模仿,往往与其个人的经历、涵养、思想境界有关。因此想要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有钱,仅从其待人接物的言行中就可以略知一二。
真正的有钱人谈吐不俗,他们讲话时不一定会慷慨激昂,但却有着较为清晰的思路,同时他们常常给人一种很好相处的感觉,情商也比较高,不会轻易说出让人感到尴尬的话语。
在和其他人交往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及时察言观色,将人际关系处理得极为和谐顺利。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成功人士也都是扮猪吃老虎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智若愚。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平平无奇,背后却隐藏着深厚的实力。
这些人绝不会轻易炫富,甚至都不会轻易暴露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同时这些优秀且成功的人对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他们总是能够长时间保持自律的生活,无论是饮食还是生活娱乐,都是能够始终保持在较高的品质上。
二、时间观念强
一位名为津巴多的教授曾经进行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并且发现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时间导向,这些时间导向可以被划分为过去,现在与未来。
这些导向构成了一个人的时间观念,也会影响到他看待工作生活以及事业的角度,甚至会影响他在生活中做出的一些决定。
但多数物质生活富裕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中存在着较为清晰的时间观念,并且愿意为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前做好准备,也就是说他们有一个较为长远的目光。
但同时他们也常常表现得极为焦虑,因为这种时间观念总是在不断提醒他们,需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规划。
三、很少伪装
陈道明就曾经说过,有教养和有文化还是两件事情。
有的人虽然很有文化,但却常常做出一些没有素质的事情,而有的人虽然没有太多学识,却能够非常有分寸地办好每件事。而一个人的教养,往往就隐藏在他的生活细节当中。
想要真正看清一个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因为陌生人与我们的利益并无太大关系,因此普通人并不会在陌生人面前刻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至少他们不会轻易伪装,将自己的道德品质提高一个档次。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假装成为有钱人呢?或许这和现代年轻人的经济状况有关。
《财经国家周刊》曾经做过一项数据调查研究显示,90后与00后的负债率居然高达1850%。而现如今拥有贷款的用户当中,也有近三成的人是90后与00后。
除了人们常用的信用卡、花呗、白条等贷款消费方式外,有一半的年轻人甚至开始接触网络贷款。
虽然这些数据让人感到诧异,但这确实是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常态,他们身上所欠的钱款,甚至比自己所拥有的钱款还要多。
而大部分年轻人往往是虚荣心作祟,想要将自己包装成一个生活上流的高端人士,追求的只不过是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他们受到提前消费等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物质生活早已不堪重负。
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不同价格的物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我们在消费的时候也应该在自身经济能力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商品。
短暂的放纵只会让我们得到片刻的开心,可留下的却是长久的懊恼与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