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双限双控”政策的实施成了热门话题,知乎上关于“原材料和运费涨价那么厉害,为什么外贸企业出口商品不加价?”成了知乎上的热门话题,作为一个老外贸人,我想以当下热门产品无线蓝牙耳机作为切入点,说一说我的一点看法。
现在的无线耳机,苹果官网上最便宜的airpods单价1246元,华为的freebuds pro是1099元,小米的redmi airdots单价79元起。类似的蓝牙耳机,天猫绝大部分在100元以下,拼多多便宜的可以低到29元/个。作为一个从事蓝牙耳机生产和销售多年的人,就这类产品的成本核算,如果品质想达到中上水平的话,那么一副蓝牙耳机的成本理论上不低于30元人民币,而天猫、拼多多等各大平台的类似产品的单价绝大部分不超过100元,外贸订单1000PCS的价格在10美元以上,按这个价格,足够让国内淘宝、拼多多卖家羡慕了,外贸企业自然珍惜来之不易的订单和客户资源,不到万不得已断然不会涨价的。
现在国内的产品同质化太严重了,蓝牙耳机只是行业内卷的一个缩影,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源,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点:
1、电商的无序竞争,助长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电商让很多小微企业得到了发展机会,确实给小微企业带来了巨大活力。然而,低门槛(甚至0门槛)的市场准入条件导致投机者泛滥,投机者如同鲶鱼一般,看准时机就冲进一个行业,赚一波就跑,打乱了很多行业的良性发展。这种竭泽而渔的方式让本行业里的资深企业也不敢进行大规模长线投资(你研发的产品,对手copy然后以倾销的价格来跟你竞争,只能赔本赚吆喝);
2、国内很多大品牌企业,往往不往上走,去抢占中高端市场,而与成千上万的小微企业争食。美其名曰“让普通消费者用上价廉物美的电子产品”,其实是变相抢夺了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利用自己强大的市场能力,抢夺小微企业“微利空间”。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内卷;
3、知识产权保护对电商平台的覆盖力度不够,使得一些投机分子轻而易举就窃取了别人幸苦研发才推出的产品。我们以前的公司就有一鲜活案例,12年时推出了一款智能穿戴耳机,结果跟我们合作的一工厂,监守自盗(它的规模比我们公司大,资源也多很多,实例也雄厚得多),结果暗渡陈仓抄版了我司的产品。我司花了3年开发的产品被它们轻易窃取,那个公司一年赚了上千万的利润,而我们却反被它反咬一口说我司侵权,而且最后打官司也没啥结果(都申请了专利,我司申请的是实用新型专利,对方申请的是外观专利,申请时间相差不到一个月),经此一役老板还会投资搞新品开发?
4、从国内电商内卷现在蔓延到国际电商了。亚马逊从15开始到今年,也热了好几年了,随之而来的是价格一路走低。15-16年的时候,做亚马逊50%的利润还是不难的,现在的利润跟正常的大货贸易相差无几。试想,你在海外购物平台的零售价格跟你卖大货的价格相差越来越小,外国客户怎么会积压货款去跟你做大货订单呢?
在我看来,产业优化升级,首先得优化产业生态。电商的发展确实激发了市场活力,但无序的发展自然滋生无序竞争。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同一产业中有良好的产业政策和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市场有序发展才能倒逼产业升级,否则谈产业转型升级只能是一句空话。
为什么喜欢网上购买装修的家具?
1、网购平台看家具,更方便更详细。网购平台对家具的材料,尺寸,功能介绍更详细,唯一的缺点是不直观。实体店里,销售员业务能力一般,回答不出A款和B款的区别。网上三小时可以看很多品种,实体店可能还没看三家店。
2、网购承诺更靠谱,实体店靠良心。天猫,京东自营,唯品会等,在网页页面上介绍的东西,承诺的东西,是有证据的。淘宝京东售后。介入纠纷更快,处理更公平。实体店,靠销售员嘴说,无凭无据,靠的是良心和扯皮。有邻居实体店买沙发,已经付款了70 %,沙发送到了单元门口,不付完剩下的货款,沙发不上楼。实体店在担心什么呢?为什么坚持不收到全款不上楼?淘宝店的货款,根本没在商家,店铺依然发货送到家,确认收货平台才付款给卖家,为什么不担心?
3、线上线下商品有差别但差价更大,网店的东西更符合价格。
厂价为了保护,或者说均衡利益,线上和线下产品做了区分,或者表现在名称,或者表现在款式,或者表现在部分材质,总体上来说,实体店的东西质感要好于线上款。但是,实体店偷梁换柱玩的更转。要么就卖高价,还价就给你偷偷换产品。
同一款沙发,实体店不会告诉你,是有半皮和全皮的区分,展厅展示的是全皮,送到客户家是半皮,收的一样是全皮的价格。
4、售后服务已经是伪命题。售后服务的师傅,都是外面请的,只有商家敢于负责,售后不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