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聊谈点有深度的东西:5月金融政策大转向,但绝大多数人还没明白
1,2015年至今人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基本没变,变的是LPR利率。大家心心念念降息降息,其实从2020年开始国家一直都在降息。
2,2019年公布LPR利率以来,一年期LPR利率下调幅度一直快于5年期及以上LPR下调幅度。
大家看附图:
2019年至2022年4月:1年期LPR累计下调55BP,从4.25%下降到3.7%。
2019年至2022年4月:5年期LPR累计下调25BP,从4.85%下降到4.6%。
换算成百分比,1年期LPR累计降幅13%,而5年期LPR仅仅下调了5%。为什么利率更高的5年期LPR降幅反而更低?其实说白了,就是打压房地产。5年期LPR适用对象主要是谁?就是居民贷款,更准确点说就是“按揭贷款”。
3,今年5月针对LPR的调整,是一次重大转向,房地产不再是被打压的对象。相反它开始被照顾了,这个重要转变我认为绝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要知道从2020年2月新冠疫情发生到去年底,5年期LPR也就一共下降了15BP而已,而今年5月一次性就调降15BP。
4,很多时候看一个人,你不是光听他说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在做什么。当然由于人口减少的原因,房地产行业大环境已经改变,2015年棚改货币补偿那样的逻辑已经没了,靠炒房致富的机会已经很渺茫。未来短期内房地产大概率也只是从ICU转到常规病房,但是这个过程中,很多东西都发生了改变,有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壮大,有的企业消失在历史长河。
5,普通人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抓住机会?
这个我有机会再和大家聊一聊。
银保监爸和央妈发通知,银行报的1104报表和人行的金融统计报表中,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行业贷款集中度管理了,后续报报表可能得调整了。又提供了可操作空间,感觉是松绑的迹象啊。
警报!人行存贷款和海关进出口,下半年经济增长靠什么?
海关统计7月份进出口总额等多个指标环比下滑,贸易顺差同比下降,这当然有传统季节周期因素,也有港口运输费高涨的原因。
人民银行最新金融统计,部分指标尤其是存贷款指标断崖式下跌。
7月最高层会议传出货币宽松政策信号,人民银行意外降准,下半年国家投资项目有望加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有望解决。
【高盛看多邮储银行:中国小银行最受惠降准 关注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周期】
人行日前降准,高盛解释,所释放的1.2万亿元人民币流动性当中,有9500亿元是用作填补流动性措施如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的资金缺口,故注入经济体系之流动性净额实际上会少于预期,不过银行融资成本可因降准而减少。
高盛又相信,降准对小银行尤其有利,因这类银行有较多银行间资金曝险,亦较依赖展期MLF去填补资金缺口。由于MLF资金成本较昂贵,小银行于降准后将倾向减少对MLF的依赖。
基于不良贷款周期出现,高盛对中国银行维持审慎看法,指随着信贷成本上升20至30点,资产回报率(ROA)明年料下降12至14点。该行预期,明年信贷成本明显存在上升风险,尤其是在下半年,原因是宽松政策下信贷增长较预期快,以及不良贷款累积。
高盛维持对邮储行的“买入”评级,指该行存款基础较广,使其较能受惠降准与资金成本下降,而且邮储行对内房发展商的曝险亦较少、兼存贷比率较低。
降准要来?分析:内地见流动性紧张,货币政策如何走?
外媒报道,衡量中国银行间借贷成本的两个关键指标触及三个月高,未来将如何处理下周到期的大量政策贷款,料中国人民银行面临关键抉择。
外媒数据显示,中国对利率预期敏感的热门对冲工具1年期利率互换目前处于2.05%,是7月28日以来最高。一年期银行同业存单(NCD)利率亦升至2.12%的三个月高。
资金紧张迹象表明,在1万亿元人民币中期借贷便利(MLF)将于11月15日到期时,人行将面临保持流动性充裕的压力,是要继续贷款,还是通过降准去释放现金。
中信证券经济学家明明称,人行填补缺口方式的不确定性令交易员感紧张,因此抢先推高借贷成本;流动性状况在10月份缴税高峰过后变得更紧张,银行或需补充资金以增加放贷。
虽然人们呼吁进一步放松货币环境,但鉴于导致人民币贬值及资本外流的风险,中国的选择或有限。过去几个月,美国联储局大幅加息及美元飙升阻止人行向市场投放长期流动性。
澳新银行高级策略师邢兆鹏表示:「我们预计,中国央行年内将容忍一定程度的资金成本上升,因为低利率持续太久或会引发更多资本外流,流动性会保持充裕,但成本高昂。